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

文 | 涵涵媽

最近有個媽媽私信問我說:“涵涵媽,我家孩子吃餅乾非得要完整的,缺個角都不行。吃蘋果,非得挑最大最紅,沒有斑點的,依著他會不會被慣壞呀?”

其實呀,這都是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的表現。天下孩子都一樣,明星家的也不例外。

李小璐曾經發過一條微博。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馬伊琍不是也曾發過女兒要打耳洞的長微博麼?寶寶們這些“臭美”行為都是正常的。

當媽的應該都深有體會,不知從何時起,每天早上給寶寶穿衣服,變得異常艱難起來,這個不好看,那個不想穿,看著他們小小年紀那講究的樣,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涵涵之前上幼兒園時,在穿衣服上,我可沒少費勁。後來索性每天早上打開櫃子讓她自己選。

但是深秋的下雨天,她都要穿裙子啊,還非得光著腿,說是漂亮。

我說不行,她又上演言情劇,邊哭邊喊:“啊……你不是說你最愛我嗎?那為什麼還不想讓我漂亮?”

我要是在秋冬穿裙子,而恰好沒給她穿,那就更來勁了,“媽媽,你怎麼給自己穿裙子,不給我穿呀?是不是想把自己打扮漂亮,把我打扮醜呀?”

我要是買一雙新高跟鞋,她絕對晚上回來愛不釋手地先摸上幾遍,然後趕緊脫下鞋,穿上走來走去,走來走去,有時還跑來跑去,奇怪的是,我擔心的“會不會崴腳”從來都沒發生。

後來“愛臭美”升級了,涵涵開始偷用我的口紅和眉筆。於是,在她5歲生日的時候,我送給她一套兒童專用化妝品,但為了安全起見,臭美完之後,還是會讓她洗掉。

這不,最近要過年了,我念叨著要去做頭髮。她一聽欣喜異常,興奮地說:“媽媽媽媽,我們一起去吧,我想燙個卷。”

當然沒有帶她去,因為我的髮型師朋友說,小孩子以後有的是臭美的時間,有些事情還是不要做。

不過,她卻大力支持我做頭髮這件事,就算跟爸爸在家待了7個多小時,也不打電話催我,只是叮囑我“一定要做漂亮點啊!”

以上統統是審美敏感期的表現,很多書上把審美敏感期的年齡段劃分為2.5歲-5歲,其實我覺得倒沒這麼嚴格。

1

孩子最初的審美是從挑剔吃的開始,比如:是不是完整的、最大的、最好的?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這不是孩子貪婪,也不是沒有孔融讓梨的精神,而是他到了審美敏感期。他覺得:只有完整的東西才是完美的。

2

再後來,兒童審美的注意力會放在他所使用的事物上:紙不能有豁口,不能打折;一筆畫下去沒有遂願,這張紙自然就不完美了,扔掉……

涵同學就是這樣,畫畫不用我買給她的美術本,非得用A4紙。而且上面不能有汙點,也不能有任何筆跡,畫一幅畫用一張紙,哪怕只佔了一丁點兒空間,第二幅畫絕對不能跟第一幅在一張紙上。

咱總覺得紙上有點筆跡完全不影響使用,一幅畫只佔了一點空間,完全可以在旁邊接著畫麼,正面用完了,反面也別浪費呀。

可審美敏感期的孩子不這麼認為,他們只有一個出發點:完不完美?

而且,想想看,我們覺得寶寶是在塗鴉、亂畫,可對於人家來說,那是在創作呀。怎麼可以不完美?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這一時期,寶寶還特別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並且有自己偏愛的顏色。

比如:涵同學說要把她的頭髮染成彩虹的顏色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再比如:英語課上,當老師問“ What color do you like?”時,涵涵會堅定地回答“I like Pink and white.”

3

孫瑞雪老師說:“當兒童把高度的審美透過外在事物完善之後,就會回到自己的身上,對自己的身體以及和自己有關的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

就像涵同學深秋下雨天也要光著腿穿裙子一樣,我給她穿了打底褲,她會趁我走了之後,偷偷把褲子捲到膝蓋以上,直到裙子能遮住。

針對這種會傷害身體,或者說不恰當的審美(比如有的小孩覺得夜店風漂亮)出現時,我們可以轉移她的審美。

當時我是拿著明星穿褲子或者找一些穿打底褲套裙子也很漂亮的圖片給她看,並講了一個我身邊因為愛美,長大後腿一直疼的故事給她聽,來引導的。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總之,孩子在審美敏感期內,出現的這些行為,如果能夠被正確引導,而不是被貼各種不好的標籤的話,那它最終會透過一連串的嘗試內化為兒童審美和文化的一部分。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曾寫道:

今天我們常常看到白色的牆上有著黑色的腳印;跨進樓道,我們看到牆面到處是汙垢、痰跡;公共綠地的各個角落裡睡滿了食品垃圾……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太多的混亂、骯髒,這些東西實際是我們內在生命的外在展現,是我們破壞了早期兒童敏感期的一種代價!

因此,愛美還會規範人的道德行為。比如:因為愛美,所以不會去搞破壞和亂扔垃圾。

真的,愛美是會遺傳的。媽媽愛乾淨,愛收拾,女兒很少有不愛乾淨的。

而且走向社會,外表真的很重要。沒有外在美的吸引,誰有興趣和時間去發現你的內在美?

還記得刷爆朋友圈的這個視頻嗎?同樣一個小女孩,穿不同的衣服,路人和餐廳裡的人給予不同的對待。

大人的社交場合又何嘗不是這樣,在互相併不熟悉的聚會中,那些最受歡迎的永遠是貌美精緻的女人。

並非淺薄的人多,注重內在美的人少。而是“愛美之心”是人的本性,一切都是潛意識驅使下的必然行為。

而審美、品味這些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就像兒童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4歲時的愛美習慣,影響人的一生。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呢?

1. 經典繪本實乃藝術品

很多經典繪本的繪畫者都是大師級的人物。而且他們深諳兒童心理,從小“喂繪本”長大的孩子,在畫畫方面,你會發現也很有天賦。

因為美的東西見的多了,自然就浸潤在了骨子裡。就像溥儀不用學鑑賞,就知道哪些是真跡,哪些是贗品一樣。

2. 多帶孩子看畫展、兒童劇等,接受藝術薰陶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先生去探訪盧浮宮時,遇見一件令他震撼的事兒:

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和徐慶平先生一起進去,孩子們由一位戴眼鏡的女老師領著去參觀一間建築模型展廳。進去的時候,他聽到老師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然後,要給我講講,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特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求學期間,他還發現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每到週末和假日,他們總是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

甜馨偷用化妝品:孩子審美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3. 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

楊麗萍獨創的《雀之靈》震撼大江南北,靈感就源於自然。看看她所居住的月亮宮的圖片,你就知道自然之美對人的影響有多大了。

當然人家有人家的天賦和堅持,才有今天的一切,這裡就不討論了。

4. 培養審美從穿衣打扮開始

給孩子穿有品質有美感的衣服,允許孩子一些“臭美”的小行為。比如涵涵想塗指甲油,我就給她買了孕婦和兒童專用的。她自己塗好後,臭美地見人就“炫耀一下”。

慢慢地孩子對穿搭的審美會潛移默化到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審美上。

5. 規範孩子的言談舉止和禮儀

穿的再美,長得再漂亮。若是沒有禮儀,一說話,一做事,舉手投足間就會把教養洩露。就算看起來很美,但人感覺起來卻不舒服,於是越看越不美。

而大方得體的孩子,不僅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也自信滿滿。

美是看不見的競爭力,孩子的審美來源於父母從小的培養,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比如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繪畫之美,服飾之美甚至飲食之美,孩子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養成良好的審美品位。

總之,孩子愛美,是一件很值得欣喜的事情。就算你不成全她審美敏感期的所有“臭美行為”,但也請不要亂貼標籤,隨意破壞哦。

作者簡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兒童心理和親子閱讀。愛看書愛研究的媽媽。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分享最實用的育兒方法。育兒路上我們攜手同行,讓更多媽媽少走彎路。歡迎添加涵涵媽微信:hhma02,一起探討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