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三)

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三)

西方音乐史是否就是教科书讲的模样?

西方音乐史是否只有一个版本?

让我们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古典音乐意外史!!!


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三)

萨尔斯堡的交响曲

萨尔斯堡宫廷虽小,但那里的音乐很早就已经由著名的音乐家来负责了。从地图上看,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段,紧邻着意大利,所以这时候莫扎特的交响曲形式是维也纳的四乐章形式和意大利的三乐章形式并立存在着。1771年,莫扎特从米兰回到萨尔斯堡,到1774年这三年期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这时候莫扎特十五岁至十八岁,期间萨尔斯堡宫廷中大部分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都是出自他之手笔。不过,随着他与大主教的关系日趋恶化,自己的音乐被逐步放逐进“冷宫”;虽然莫扎特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但从1775年之后直到1777年8月辞职,他的创作再也没有出现在当时的舞台上。

萨尔斯堡是教会领地,这里的管弦乐团自然为教会所用。莫扎特从十三岁起就在此乐团里以无偿团员身份任职,到十六岁,他才终于成了拿薪水的正式乐团首席;但在他之上还有来自意大利的乐师长索里斯特。(莫扎特的父亲一辈子都没能成为乐师长,最高的职位也只是做到了副职——因为正职的位置永远被意大利人把持着,即使是在萨尔斯堡这样的小地方,教会也不得不花高价去聘用意大利人,这倒也不能完全归罪于主教的愚钝,因为当时的大环境就是这样。)萨尔斯堡要求莫扎特提供的音乐主要是典礼音乐,音乐会用的交响曲;有时候也需要小夜曲、舞曲等。

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三)

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段莫扎特明显成熟了不少:与他十五岁时创作的交响曲相比(时长一般在十二分钟左右);十八岁时候的创作已经有二十五分钟左右的作品了,这已经可以算大型作品了。从内容上看,十八岁时的创作自然更丰富充实;尤其是在他访问过海顿之后,在海顿音乐的影响之下,莫扎特的创作手法更趋于成熟。

十七岁之后,莫扎特的交响曲中出现了足以撑起当今大型管弦乐团的作品,比如《G 小调K183》、《G小调K550》(这两首经常被一起演奏)。按照传统,一般是不会用小调来创作交响曲的,而且这部作品开始时出现急促的切分音节奏给人以不安情绪,就像暴风雨要压境。所以这样的音乐很显然不会被剧院和音乐会认可;但你不要忘了,那是在1770年,在维也纳掀起了所谓的“狂飙运动”——包括海顿在内的大作曲家们跟事先商量好似得,纷纷用小调来创作交响曲。此时,当然少不了莫扎特。不过他的G小调充满了偏激,你能听出来他自己内心的挣扎;同时,在浩瀚的十八世纪交响乐洪流里,这首G小调显得那么独树一帜。另外那首《A 大调K201》也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一首把热情埋藏于内心,表面相对安静的作品。这两首作品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除了小步舞曲部分,其他的乐章都采用奏鸣曲形式;小步舞曲更加趋于交响曲式。

在萨尔斯堡时期,莫扎特除了满足音乐会的要求,也为歌剧写序曲。除此之外,莫扎特还将自己创作的小夜曲也改编成五首交响曲,分别是:《D大调 K203 (四个乐章)》、《D大调 K204 (四个乐章)》、《D大调 K250 哈弗纳 (五个乐章) 》、《D大调K320 驿號 (三个乐章)》、《D大调K385 哈弗纳 (四个乐章)》。注意到了吗?全是D大调。这是因为在萨尔斯堡,莫扎特创作的小夜曲全是用D大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编号K250的《哈弗纳》小夜曲改编的交响曲,这部作品包括两个小步舞曲,所以是五个乐章——这是莫扎特所有交响作品中唯一的例外。

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三)

巴黎、曼海姆,以及重返萨尔斯堡的交响曲

1777年,莫扎特和萨尔斯堡大主教发生冲突,他辞职了!!!随即他踏上了谋求新天地的旅程:从慕尼黑、曼海姆到巴黎,莫扎特受当地举办音乐会的经纪人之托,创作了一首交响曲——这首D大调交响曲,后人统称为《巴黎》——这是莫扎特一生创作的交响曲中占据特殊地位的作品。

初来乍练的莫扎特,巴黎之行以挫败告终。在父亲的严辞命令下,他回到萨尔斯堡,成为了宫廷管风琴手。他又回到了自己讨厌的大主教手下,随后的两年可谓度日如年,他的作品数量也骤减,能称之为交响曲的作品只有三首: 《G大调 K318》、《降B大调 K319》、《C大调 K338》,虽然数量少了,但经过逆境磨练,莫扎特更加成熟,尤其是后两部作品和他十八岁前的创作相比,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