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海歸女碩士偏愛去農村撿垃圾,是譁眾取寵還是保護環境?

出生於滄州獻縣西蔡村的陳立雯曾經是美國名校的碩士,有著很好的國外留學背景的她,在城市裡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然而他在體面的受人尊敬工作的背後,卻總是有顆不安定的心,放棄了穩定受人尊敬的工作,在農村做起了一名“收垃圾”的人。

城市海歸女碩士偏愛去農村撿垃圾,是譁眾取寵還是保護環境?

她現在的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坐上一輛農用三輪車,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收垃圾。為什麼她會從一個老師變成專注收垃圾的人呢?

陳立雯從小出生在農村,在自己的印象中農村是綠色的,大學期間一次參加環保有關的活動,其中活動中的一副圖片徹底震撼了她的心,使他萌生了回農村收垃圾,改變農村汙染現狀的決心。
城市海歸女碩士偏愛去農村撿垃圾,是譁眾取寵還是保護環境?

這張照片是一個美國人拍攝的,在美國的一個島嶼上,大量的信天翁死去,而導致信天翁死去的原因竟然是它們吃了大多的人類垃圾,很多塑料製品留在信天翁的體內,運氣不好會直接穿破內臟,剩下的也將死於窒息和胃容量減少。

城市海歸女碩士偏愛去農村撿垃圾,是譁眾取寵還是保護環境?

看到這張照片後的陳立雯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同樣家鄉百姓的垃圾正在淹沒她的家鄉,她兒時記憶的充滿綠色的家園,現在變得越來越醜陋,被一層白色汙染覆蓋。所以他決定做一個全職的環保人去投入到農村的垃圾分類中。去保護他心中的家園。


城市海歸女碩士偏愛去農村撿垃圾,是譁眾取寵還是保護環境?

剛開始進入農村和農民百姓宣傳要將垃圾進行分類,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大家嫌麻煩,千百年來人們習慣了傳統,而如今卻要進行改變。陳立雯只能挨家挨戶地去和當地農民百姓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自費買來很多的分類垃圾桶送給農民,最後終於改變了農民的習慣,大家紛紛養成了將垃圾分類存放的習慣。而陳立雯看到通過自己的改變使鄉村從新變得清潔起來,更加堅定了自己“撿垃圾”工作的決心。別人對垃圾避之不及,她卻視為珍寶,別人將垃圾分類停留在概念上,她卻用了近10年的時間將這個概念在農村一步步變成現實。



城市海歸女碩士偏愛去農村撿垃圾,是譁眾取寵還是保護環境?

她本有大好前程,可以過著安穩的生活,卻把撿垃圾當做自己的職業,她希望祖國的農村家園多一份清潔,少一份汙染,還給人類更多的綠水青山,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應該向她致敬。

關注農村環境治理,你所在的家鄉農村垃圾汙染怎麼樣?有沒有必要全面推廣農村垃圾分類,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更多農村新鮮事,歡迎關注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