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田黃十兩金」重金難求,太稀有!

田黃石,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發黃色者。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相近,已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採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因此,田黃石一直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寸田黃一寸金”。

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一兩田黃十兩金”重金難求,太稀有!

壽山田黃石“九龍戲珠”鈕璽

這件田黃九龍璽為當代已知的藏品想送拍至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等)或私下交易,詳情可詢:一五二,零九八六零九六三。最大田黃璽印,不僅體量碩大,方章成材,兼且質地溫潤凝膩,蘿蔔絲紋清晰,而其濃郁的色澤,隱隱有皇家之氣。

藝人郭祥忍充分發揮石材的質地顏色進行創作,在印臺之上雕刻九頭姿態各異的蒼龍,彼此的結構豐富中不乏呼應,彼此均聚焦於印鈕頂部白色巧雕的圓珠,構思與工藝之精奇令人讚歎。正方印章巨大的體量,尚佳的質色,精美的雕工,無一不是世所罕見,而這些特質完美的融於一石,更見難得,即便稱為“當代壽山石第一璽”也不為過。

“一兩田黃十兩金”重金難求,太稀有!

郭懋介作 田黃石山居即景薄意擺件

這件作品所採用的田黃石石質溫潤,色彩明豔,六德兼備,加之幾近八兩的重量,不可不謂田黃石中的上上之品。作者將石材的各個面全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薄意雕刻,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山居即景”圖卷,最為神奇的是,這些不同面的薄意之間,在相互銜接的同時又能獨立成為一幅小景,各有側重。落款一面作為薄意的主題中心面,雕刻了一株古松——作者著意誇大了古松的外形,在遠山近水的襯托下使整個畫面具有很強的縱深感。作者對古松樹皮的斑駁質感進行了精細刻畫,經過風水日曬而乾燥龜裂的樹皮猶如鱗片重疊,錯落分佈在樹幹上的大大小小的樹癭,或在松枝上隨風拂動、或在樹幹上盤曲纏繞的纖長松蘿,深深地紮在山石上、強而有力的根鬚,處處都在突出了古松的蒼老與堅韌,栩栩如生。松樹下欹斜的山石露出一角風景——荷柴而歸的樵夫正弓著身子走過一座獨木橋——木橋窄而扁,樵夫的腳步卻極為穩健,顯示其胸有成竹的氣度。而古松的另一側突出的山崖上則又是另一種風景:幾位老者隨意盤坐,彷彿在暢談哲理,又彷彿在眺望遠山,山崖下重疊的峰巒之間隱隱露出幾處飛簷翹角,在恍若仙境一般的景緻中平添了幾抹“煙火氣”。作者以古松旁的柳樹作為田黃石不同塊面的過渡,似乎要與正面呼應一般,背面的中心依然是一株擎天古松,只是這株古松的造型更為奇特,在樹幹下方自然地分出兩支,勾勒出彎月形的空間,在這空間中作者同樣點綴了幾處山居,松樹下方則露出緩緩淌過一江流水,撐船的漁夫、牽牛的牧童,都充滿了鄉野的淳樸自然之美。而石材的底部則又有一番天地,搖搖擺擺列隊而行的大鵝,以及依山石盤坐的遊人、小童,在石材的自然起伏曲折中勾勒出一幅恬淡中帶著生氣、恢宏中蘊含質樸的山居即景圖。觀賞這枚田黃珍品,令人不由得讚歎一代宗師郭懋介精妙的構圖和嫻熟的刀法,還有他對田黃石天然肌理的運用,無論是松樹斑駁的樹皮、岩石上成片的苔痕,遠處籠罩在雲霧中的山居,都充分利用自然的色彩和質感,更為畫面添上了清雅雋永的氣息,充滿大家風範。

款識:戊寅春,石卿戲作山居即景書於仙山下。

“一兩田黃十兩金”重金難求,太稀有!

郭懋介(石卿)雕田黃石擺件“牧歸”

此稀世珍品450g大田黃是郭懋介(石卿) 得意之作,八面細雕,絲皮環繞,是石卿大師於丁卯年(1987)所刻。當時田黃資源還尚且豐富,且品相和質量都優於當今,擁有這個重量級別的頂級田黃更是極其稀少,那時便已屬罕見,世間斤田黃不過十幾枚,然上品寥寥。該石刻是以杜牧的《清明》為背景題材進行薄意雕刻,煙雨之景著情,銷魂之人著境。上面不僅刻有《清明》全詩的文字,春意盎然,筆跡清新;且作畫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意境細膩傳神,栩栩如生。石卿大師此作極其用心,刀法薄意然大氣,如生雕琢,興味隱躍,總體品來圖文並茂,回味深遠。該石早年市場上流通時引起廣泛討論,曾在壽山石文化論壇上與石卿其他作品共同出現過。

重450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