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珍品“田黃”可遇不可求。

田黃石,簡稱“田黃”,與其它產自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它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之發黃色者。在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等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貴,故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田黃是葉臘石的一種,是製作印章的珍品石材,與其他產至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從顏色上分,田黃主要分黃、白、紅、黑四色;黃的稱“田黃”,白的稱“白田”,紅的稱“紅田”,黑的稱“黑田”,黃白兼有者稱“金裹銀”。其中以田黃為貴,而黃色又分有黃金黃色、枇杷黃、桂花黃及熟慄黃等。

田黃石質較軟,溫潤膩凝。田黃石一般都含有石花,這種石花近似糠蘿蔔狀,以遍體有糠蘿蔔紋者尤其珍貴,除此之外,一般亦有石根石格以及帶有石皮。

瘋狂的石頭,珍品“田黃”可遇不可求。

下面將從石形、石質、石色、石皮及蘿蔔紋、紅筋等六個方面來了解壽山石田黃的特點,分別是:

1、石形:壽山石田黃沒有明顯的稜角,多呈現卵石狀。

2、石質:壽山石田黃的質地溫潤如玉,微透明或半透明,散發著其他石材與眾不同的光澤。

3、石色:壽山石田黃按照色相來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總體來看,壽山石田黃的顏色以黃色為基調,只是有些壽山石田黃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壽山石田黃的顏色由表皮向裡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

4、石皮:大部分壽山石田黃的石皮是黃色或黑色,雖然有些壽山石田黃的石皮較薄,一經雕刻打磨就會被清除。

5、蘿蔔紋: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可以看見壽山石田黃裡隱約可見的細而密的紋理,這些細紋猶如剛出土的白蘿蔔纖維,因此被稱為蘿蔔紋。

6、紅筋:壽山石田黃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壽山石田黃的紅筋是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

瘋狂的石頭,珍品“田黃”可遇不可求。

鑑定方法

1.石形

田黃的母石為山料,呈稜角狀,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稜角逐漸圓化,形成形態多樣、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呈次稜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稜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為掘性石或山料磨製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別了。田黃一般為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的非常罕見,幾公斤的田黃應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黃長期埋藏在水田中,經風化作用,其外表通常會形成不同特徵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細霧狀);皮層有單層皮與多層皮。田黃的皮色主要有黃色、黑色與白色。黑色皮俗稱“烏鴉皮”;皮為白色而石色為黃色,稱為“銀包金”;皮為黃色而石色為白色,稱為“金包銀”。田黃的不同皮色可能與不同顏色的土質有關,即黃色的土壤形成黃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於田黃普遍發育石皮,有“無皮不成田”之說,故石皮成為鑑定田黃的重要特徵之一。

3.蘿蔔絲紋

採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的內部,其普遍發育似“蘿蔔絲紋”紋理,是非常重要的鑑定特徵。田黃內部的“蘿蔔絲紋”多種多樣,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為條帶狀、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態可分為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顏色可分為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度可分為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蔔絲紋”,“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瘋狂的石頭,珍品“田黃”可遇不可求。

4.紅格(或紅筋)

田黃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別是水田裡,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故稱為紅格或紅筋。但也有少數沒有顏色,為白色裂隙,則稱為無色格。田黃有紅格(或紅筋)的現象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瘋狂的石頭,珍品“田黃”可遇不可求。

鑑偽方法

1.冒充法

該方法由來已久,主要用產於壽山一帶的其他石種冒充田黃。這些石種的外觀類似田黃,但其本身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如鹿目格無“蘿蔔絲紋”而有“鴿眼砂”,溪蛋無“蘿蔔絲紋”和紅格,牛蛋黃無“蘿蔔絲紋”且密度大。

2.拼接法

拼接法指將許多小塊田黃(小於30g)拼接為大塊田黃,並在拼接處以工藝手段掩蓋其痕跡。這種拼接田黃的鑑別方法是:(1)尋找接合縫。接合縫一般用膠黏合,放大觀察可看到膠的存在,或用熱針試之會冒白煙;(2)內部的格紋特徵。在強透射光下,可發現其內部的不同部分,紅格和“蘿蔔絲紋”的形態不同,粗細與色調相差很大,還有突然斷開、不連續等現象。

3.塑料仿製法

此法主要是用半透明的淺黃色塑料冒充田黃,其鑑別方法為:(1)外貌特徵。顏色與質地較均勻,內外一致,無石皮;(2)內部特徵。在強照射光下內部乾淨、均一,無紅格、“蘿蔔絲紋”和雜質;(3)觸感法。將其貼於面部有溫感,天然田黃則為涼感;(4)手掂法。因塑料的密度遠低於田黃,手掂輕;(5)刀刮法。用刀刮之,呈片狀,而田黃則呈粉未狀:(6)熱針試驗。用熱針觸之,冒白煙,散發塑料味。

4.山石仿製法

山石仿製法指利用各種蝕變型黏土類岩石依照田黃的顏色、石形、石皮等特徵進行仿製。目前,這類田黃仿製品在市場上數量最大,由於其外觀與田黃十分相似,其欺騙性也最大,使不少人上當受騙,鑑別時需結合儀器與感官分析。鑑別方法為:(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乾澀,皮色較鮮豔、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豔,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瘋狂的石頭,珍品“田黃”可遇不可求。

田黃石是我國所特有的“軟寶石”之一。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產,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主要是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顧名思義,就是產於壽山田坑中的黃顏色石材。

籠統地說,田黃的產量並不低,留在民間的舊田黃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黃的質地優劣懸殊,其價值高低差異大,不能一概而論。

而值得收藏的僅是田黃中少部分特徵明顯,各方面俱佳而無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質溫潤凝膩,在軟質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為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璽印及藝術擺件,故田黃石又被尊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價無與倫比。

從田黃石的屬性看,凡經雕鐫的藝術品,都可以當作文物看待,因為它不能複製,屬於沒有再生性的藝術品。一枚上品的田黃石也是非常的受到收藏者的追求,通常是好一點的田黃石拿出來很快便被收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