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的「餑餑狀元」!憑藉一麻袋饅頭,被康熙欽點爲狀元!

科舉制度自從隋唐時期開始實行,到清朝的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總共歷經了一千三百年,大約選出了600多位狀元,其中不乏我們大家熟知的名人,例如王維、文天祥、郭子儀等人,都曾金榜題名高中過狀元。雖然歷史上的大部分狀元都是憑藉個人實力考上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較另類的狀元,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餑餑狀元”。

清朝著名的“餑餑狀元”!憑藉一麻袋饅頭,被康熙欽點為狀元!

這位餑餑狀元名叫李蟠,江蘇徐州豐縣人,是清朝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狀元,同時也是歷史上徐州第一位考中狀元的人,而他這個“餑餑狀元”的另類稱號,還要從他考狀元的經歷說起。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科舉考試,一考就是好幾天,而且吃喝拉撒都要在考場裡面進行,所以科舉考試前考生要自己準備好足夠的乾糧,否則就要在考場裡面餓肚子。而李蟠這個人呢,雖然家境不是很好,但是他的飯量卻比普通人要大了很多,為了在考場當中不至於餓著肚子影響考試,於是他準備了三十多個饅頭,裝了一大麻袋扛著進了考場。

清朝著名的“餑餑狀元”!憑藉一麻袋饅頭,被康熙欽點為狀元!

問題就出在這個饅頭上,李蟠這個饅頭可不是我們現在的這種,只有一個拳頭那麼大,他的饅頭是北方大餑餑,這個餑餑成年男子一頓可能都吃不完一個,而他帶進考場的卻足足有三十六個!光是想象的畫面就覺得很震撼了。雖然他的食量很大,但是思路轉得卻比較慢,寫字也不快,所以當其他考生都快要答完卷時,李蟠還在啃著饅頭苦思冥想。

清朝著名的“餑餑狀元”!憑藉一麻袋饅頭,被康熙欽點為狀元!

等到考試結束考官過來收卷時,李蟠的文章才寫了一半,急的他聲淚俱下的向考官苦苦哀求:“學生為了這次考試費盡心血,這輩子能否翻身就靠這次考試了,請您給我個機會寫完,不要再催逼我”,考官聽他說得可憐,又看到他旁邊麻袋中的饅頭,確實有點於心不忍,於是就讓人給李蟠幾支蠟燭,讓他繼續挑燈答題。

後來這件事情被康熙知道了,當聽到他帶著36個饅頭進考場時,不經感嘆道:“難得這個寒門士子有此報國之心,就算是給天下讀書人立個榜樣吧,這屆的狀元就是他了”,於是欽點他為狀元。就這樣,李蟠憑藉著他的三十六個饅頭,鋪出了一天狀元路。

清朝著名的“餑餑狀元”!憑藉一麻袋饅頭,被康熙欽點為狀元!

當時與他同屆科考的探花姜宸英十分鬱悶,本來按道理狀元是屬於他的,結果卻讓李蟠的36個饅頭搶了風頭,於是寫了一首詩調笑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土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從此以後,李蟠“餑餑狀元”的稱號就傳遍全國了。

清朝著名的“餑餑狀元”!憑藉一麻袋饅頭,被康熙欽點為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