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电梯撒尿,妈妈的举动获高赞

今天早上刷微博,看到一则熊孩子的消息,妈妈的处置方式引来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陕西某小区的一栋高楼电梯内,连续半个月出现了不明尿骚味。

保洁员早上7点上班,电梯就有一滩尿。中午2点上班,又是一滩。下午六七点下班,还是一滩。

最后,保洁员看了电梯的录像,发现连日的怪现象都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搞的鬼。

熊孩子电梯撒尿,妈妈的举动获高赞

小区物业不想把事情搞大,还想保护这个孩子,于是就在业主群里说了这件事,但没有人承认是自己的孩子。

过了几天,一位女士加入了业主群。

原来,这就是熊孩子的家长。以前没回应是不知道这事,等孩子同学的妈妈提醒她才知道。

妈妈一上来就跟大家道歉,发了孩子手写的检讨书,称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每天由爸爸监督孩子打扫电梯,打扫一个月的时间,作为道歉和补偿。

妈妈说到做到,孩子开始每天认认真真的打扫电梯,电梯里再也没有了尿骚味。

父母和孩子事后认错的态度和行动,得到了业主们的原谅。

02

而这件事一经报道和网上传播,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网友非常一致的把关注点聚焦到了妈妈身上,点赞最高的几条留言都是称赞妈妈的。

熊孩子电梯撒尿,妈妈的举动获高赞

“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终于有了一个明白家长。为自己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了个好基础”;

“为好家长点赞!不怕熊孩子,就怕熊家长”

03

近年来,“熊孩子”这个词被炒的火热,熊孩子不守规则的事频频发生,熊孩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做过一次联合问卷调查,2009名受访者中,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认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不难发现,大家普遍担心的并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孩子背后的家长。

在孩子这样一个年龄段,还不能完全分清好坏对错,对外部世界探索猎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之后没人告诉他是对还是错。

去年,地铁上熊孩子要吃的东西曾刷爆了朋友圈。

程小姐坐着地铁回家,带着打包的蛋卷。

突然,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伸手去抓她手里的蛋卷,嘴里还说着“你给我,我要吃。”

程小姐被吓了一跳,赶紧往回拽自己的东西,小男孩却不松手,一直重复着“你给我,我要吃。”

程小姐没有办法,只好分给了他一些,小男孩就在地铁上大口吃了起来。

全程,没有一个人阻止。

程小姐以为他是一个人,却不料看到了他旁边的父母,母亲怀里还抱着个更小的孩子。

对儿子的行为,母亲鼓励道:“慢慢吃,吃完了再要。”

有父母如此,自然不难理解小男孩的行为了。

04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熊孩子并不少见。

女儿4岁的时候,带她去游乐场。

女儿很喜欢游乐场的塑料积木,她找来了一些积木,一个人在那玩。

等她把七八块积木摞到一起,突然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子跳出来,一脚把她排的积木全踢倒了。

女儿不高兴了,回过头来告诉我。

我告诉她换一个地方再摆,离那个孩子远一点。

女儿搬了好几趟,把那些积木搬到另一个位置,又摆了起来,等她摆到一半,那个男孩子又追过来,一脚又给她踢飞了。

女儿对着男孩子喊:“你这样不对,你不能打翻我的东西。”

男孩子不管不顾,只要女儿摆好了,他就冲过来。

爸爸生气了,走过去对他说:“你再敢踢一下,我揍你信不信。”

这个时候,旁边孩子妈不乐意了:“小孩子一起玩,大人掺和什么,你跟个小孩子逞什么能。”

然后拉起小男孩:“乖,宝贝,我们换个地方。”

05

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替你教育他。

知乎上有个提问:推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

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万五千多个回答,大家纷纷分享自己惩治熊孩子的经历。

熊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孩子长大了,没有了父母的庇护,没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没有了大人对孩子的容忍,这个时候,他再犯错,必然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父母悔之晚矣。

如何教育熊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师胡适曾回忆了他母亲小时候如何教育他。

胡适说,母亲管束他最严,但她从不在外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句。

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上他睡醒时才教训他。

犯的事大,她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是责备,然后行罚。

胡适说,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或是教训给别人听的。

看到孩子的错误,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承认错了,然后帮他改正,这是正确的处置方式。

护短或者怂恿,看似爱孩子,最终都会害了孩子。

电梯撒尿的孩子,应该庆幸有一对明事理的父母,并没有包庇他的问题,还让他记住了这次教训。

爱孩子,就要教育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