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新新媒介


首先應該明確閱讀目的,這樣就有閱讀的動力。

其次,從基礎學起,慢慢入門。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這樣你會慢慢喜歡上閱讀。

最後,行動起來,並堅持下去。

介紹一本適合新手入門的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勵學篇》

21世紀,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你是不是經常在網上看見一年讀100本書甚至更多的人,非常羨慕。自己暗自著急,卻經常買了一本書剛看幾頁就看不下去了?彆著急,要知道,讀書的目的並不是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也就是所謂的閱讀效率。

這裡有一本《高效能閱讀》,裡面講了89個閱讀技巧,詳細地講了培養閱讀興趣的方法,以及一些閱讀技巧,能夠幫助我們提高閱讀效率,從而將信息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有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曾擔任企業培訓師。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迄今已經把已經出版的百餘冊關於讀書的書通讀了一遍,並把經他證實有效的閱讀方法寫進了《高效能閱讀》,可謂獨樹一幟。


《高效能閱讀》共分為三個部分,從培養閱讀興趣開始介紹,接下來詳細講述了提高讀書效率的方法,最後講了產出相關的方法。文字簡單易懂,能讓人快速沉浸在閱讀的氣氛中。



一.興趣

01.讀者權利10條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出自 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 《宛如一部小說》

原尻淳一通過列舉“讀者權利10條”,幫助人們掃清了閱讀障礙。讓人有一種“原來可以這樣閱讀”的輕鬆感,更好地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02.閱讀的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就是所謂的目標。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想過上什麼樣子的生活,為了這個目標你需要做些什麼。想清楚目標後,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事情了。

比如,一個女生想出國留學,她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英語,每一個科目都儘可能考高分。在網上查找各種留學信息。思考自己去哪個國家留學比較好,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還是新西蘭……一次性通過了四級考試,並積極準備六級考試。

這就是有內在動機的學生,他們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

而沒有內在動機的學生,大學的目標就是混學分,拿畢業證。他們有的人上課睡大覺,逃課去玩,考試前一天才拿起書本複習……大學生活就有些乏味了。很多人都是這樣。

由此可見內在動機的重要性了。你不妨想一想,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做些什麼。有了目標,人就有了動力,自然就不會迷茫痛苦了。


03.聽現場

如果不想去讀書的話,可以先試著去看看與書有關的視頻或者音頻。對於劣等生來說,用耳朵聽比用眼睛看來得更輕鬆。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找到這些東西輕而易舉。很多手機應用都有聽書服務,比如得到,樊登讀書會,新世相讀書會等等。可以從這些應用上面選取一本或幾本書試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讀書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接下來是一些閱讀方法


二.方法

04.主題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了“主題閱讀”的方法,這是一種系統化的讀書方法,原尻淳一對此非常佩服。

主題閱讀,就是選定一個主題,然後選擇幾本相關的書進行閱讀,通過學習,可以獲得系統性的知識,遠比只讀一本書要好。而且閱讀結束後,還可以通過聯想對比的方法,進一步思考。有利於提高閱讀效率。

05.速讀

速讀法的靈魂是快速多次閱讀關鍵詞附近的內容,以及獲得新的視角和創意。

一般的讀書方法分為“泛讀”和“精讀”。“泛讀”又可以分為“掃讀”和“略讀”。這種讀書技巧經過原尻淳一進行結構化後,就成了他的“速讀”法。

以下是一般閱讀法和速讀法的結構圖

速讀法的基本步驟為:

1. 泛讀,檢索關鍵詞

2. 通過目錄假設正文內容

3. 略讀,用便利貼做標記

4. 精讀,仔細閱讀標記附近的內容

5. 寫下自己的假設和筆記


06.做標記

在閱讀過程中,做讀書筆記是一個很棒的方法。讀完目錄,後在書中感興趣的地方貼上便利貼,方便以後查閱。

在仔細閱讀階段,可在便利貼附近將自己的想法和假設直接寫在書上。做的筆記會成為與工作直接相關的線索,對以後的工作很有幫助。

稍微注意下,是非紙質便利貼,透明方便,可直接看到標記的文字。而且比紙結實耐用。


最後,在看完一本書之後,需要做一些事情來內化,吸收,從而讓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步驟就是產出

三.產出

07.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商業閱讀的基本要點是多讀。然而,《高效能閱讀》中提到“多讀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你會在無意識中對書產生依賴從而放棄自己思考”。在閱讀中,應該多進行獨立思考,警惕被作者的觀點左右。

08.70:20:10法則

70:20:10,這是由谷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提出的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即谷歌將70%的資源用於現有服務,20%用於現有服務的周邊服務,10%投資於全新的未知領域。

原尻淳一將這個模式引用到書中,就是:

個人覺得這個分配很合理。對於一個初入職場的人來說,非常需要投資自己,但是剛入職工資一般都不高,預算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分配資金就變得很重要了。

假設每個月花500元買書,按照70:20:10模式,就很簡單易懂了。350元用來購買專業領域的書,100元買與專業周邊領域的書,50元就用來買未知領域的書。

用這個70:20:10法則買書,不僅可以提高專業技能,還可以學習其他領域的東西,可謂是一舉兩得,對職場新人來說非常有幫助了。

最後,總結一下:

1. 讀者權利10條,減少閱讀負擔

2. 思考內在動機,激發閱讀興趣

3. 聽現場,逐漸挖掘興趣點,從而有選擇地讀書

4. 主題閱讀,系統化獲取知識和技能

5. 速讀,提高閱讀效率

6. 做標記,為日後的檢索提供便利

7. 獨立思考,警惕被作者觀點左右

8. 70:20:10買書法則,幫助你更好得投資自己


以上8個閱讀技巧,就是我在看了89個閱讀技巧後,挑選的比較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分享給你。提高閱讀效率,從《高效能閱讀》這本書看起吧。

最後,提醒一點,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分鐘熱度”。也許你前天剛買了一個網課摩拳擦掌發誓一定好好學習,結果連一個星期沒到呢就自己放棄了。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你將閱讀這件事堅持下去,而不僅僅是嘴上說說。願你最後能夠達到你當初設定的目標,而不是再一次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沒。


錦瑟書屋


首先想要擁有好的閱讀習慣,就要從提高閱讀技巧開始,很多人認為閱讀並不是一門技巧,其實這大錯特錯了。

閱讀技巧越高的人越容易在文字中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而往往是這些重點才是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你只是囫圇吞棗的看書,看完之後你也不知道作者到底在寫些什麼。自然覺得了然無趣。

提高閱讀技巧的辦法:

1 閱讀主要內容。並不是說其它內容就可以完全忽略。而是你需要把精力百分之百的集中在主要內容上。最好不要分心。

2 不懂的地方,多上網查資料。很多書籍,如果你沒有看懂一個點,可能整本書就看不懂了。所以你看了多少。就應該理解多少。不要為了一時圖快,而忽略掉了關鍵內容的信息。你累積的越多,以後讀書就越輕鬆。越輕鬆,你的樂趣就越大。

3 從簡單的開始。閱讀技巧和任何一門技巧一樣。如果你一開始就讀《資治通鑑》肯定要懵逼。如果你平時看書不多,不如先找一些雜誌或者小說類的書。慢慢的累計,你就可以看懂更深奧的書籍了。

有人認為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有人認為讀書是消磨時光,還有人認為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氣質。我認為,讀書應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每天會吃三頓飯,同樣的,你也可以每天拿出半個小時來讀書。

想要把讀書融入生活,也有一些具體的方法

1 可以選擇性的加入一些讀書會或者讀書俱樂部。這些讀書會通常會定期舉辦一些見面活動。這可以激勵你保持閱讀的習慣,也結識志同道合的人。

2 利用手機。手機是你每天用的最多的一件物品。R手機上有大量的非常好的閱讀軟件。哪怕是新聞類的app,這也是在閱讀。

3 出門的時候隨身帶讀物。我個人有一個習慣出門的時候一定會帶一本紙質書。你並不需要強迫自己要在路上讀書。而是當你閒下來的碎片時間裡面,你會想既然書都帶出來不如就翻兩頁吧。可能你這一刻看的並不多,但日積月累下來你會多讀很多本書。

4 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這一條因人而異。比如每週必須讀完一本書。或者一個月必須寫一篇書評等等。

最後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從自己的興趣入手。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你需要給自己列一個書單。記下你想看的這些書。千萬不要去照搬別人的書單。也許別人的書單裡面有20本書,但是隻要一本不合你的胃口,可能其他的19本,你都不會看下去了。

最最最後一點,如果允許的話,嘗試著去寫一些東西。當你從一個作者的視角來看待別人的文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祝你活到老讀到老。


源靖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書確實對人有很大的好處。閱讀不僅需要讀書技巧,還需要學會時間管理。

題主說“知道應該多讀書,但是缺乏自制力”,這說明其實你不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真正愛看書的人,不需要自制力,一有時間就會想著看看書。不過確實書籍比玩手機需要的注意力多的多,而且有些書籍看著會比較乏味。

我認為一天最好留出3-4小時的空閒時間,然後1-2小時看書,這樣你還有剩餘的時間乾點別的事情。所以你在上班時間最好把該做的工作做完,不要拖延。你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目標),比如說每天看50頁,如果做到了就給自己一朵小紅花,每獲得5個小紅花就給自己一個獎勵(吃個啥東西,或者買個啥東西,千萬別說獎勵是今天不看書),每獲得10個小紅花就給自己一個更大的獎勵。

現在來講講閱讀需要什麼技巧?

我們看書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進入不了狀態,有時候手機亮了一下想看一下,看的時候總覺得根本不記得自己前面看的內容是什麼。所以,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序言,瞭解作者的想法;然後看目錄,瞭解這本書的框架;接著才是從一章開始粗略地看內容。

我認為不管是什麼書都可以把它當成小說看,如果是比較有深度的書,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但是看第二遍的時候就跟第一遍不一樣了,我們要在主要內容上細緻地看,品味其中的深層含義。看第三遍的時候就著重看重點句子好了,甚至可以抄下來。所謂文筆好,就是不斷地積累、內化。

培養閱讀習慣就是看著看著就愛上了閱讀。我曾經就是這樣,假裝自己很愛看書,是個文藝的人,就逼著自己有事沒事的拿本書出來看。時間久了,就慢慢地真的喜歡看了。


——END——

你學會了嗎?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方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自從我註冊悟空問答以後,就反覆收到這種問題邀請,缺乏自制力怎麼養成閱讀習慣。首先是養成習慣的動力是什麼?你要給自己找個動力。如果找不到的,我分享一個我養成閱讀習慣的動力。


我是為了賺錢養成閱讀習慣。


我最早閱讀是在學校當圖書管理員,我協調能力特別差,運動能力幾乎為零,當初是為了逃避體育課跑步,課間上課間操。我去做圖書管理員,就可以避免上操,避免去上體育課。


當初學校圖書管理員的主要工作,是閱讀新來的入庫新書,總結出圖書簡介和關鍵詞,錄入到圖書館電腦數據庫裡,方便大家借書時候查找。


畢業以後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後來我想賺錢,投了幾個雜誌的書評版,每篇500元的稿費,成了我養成閱讀習慣的原始動力。


當然你如果想養成閱讀習慣。動力要比我當年大的多,現在一本書的書評稿費(100元到500元)、講書稿稿費(2000元到1萬2千元)、拆書稿稿費(500元到8000元)、書單(300元到3000元)。


圖書類稿件的簽約制度是每月固定供稿2到4篇,也就是說你每月必須看2到4本書,為了錢你也得看。


而且為了錢養成閱讀習慣,還能有效避免“讀很多書,讀完就忘了”。因為如果想寫圖書類稿件賺錢,關鍵是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寫稿是一個“輸入——理解消化——輸出”。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寫作課,前3課都是閱讀方法,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輸入有問題,後面寫稿就會很快進入瓶頸,還要回頭重新學閱讀。


當你開始這種閱讀賺錢模式,你不用自制力就可以直接養成閱讀習慣了。你會克服重重困難也要讀書。


學習閱讀方法,我推薦三本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一元化筆記讀書法、“蔥鮪火鍋式”摘抄法:摘抄與評論交替進行,加深記憶理解,讓原創思考遍地開花。


《高效能閱讀》

從培養興趣、快速閱讀、消化知識和工作應用四個方面分析了閱讀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並逐一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作者大巖俊之精心總結的實用性讀書技巧,能夠幫助你提高閱讀效率,縮短閱讀時間。


有人問為什麼推薦日本人的閱讀書,一方面是他們的文字跟我們的類似,閱讀原理類似。另外一方面是他們對“功利性閱讀”技巧方面的科研經驗比較豐富,從行為學研究的學習方法,比較適合沒有自制力,沒有學習習慣的普通人學習。


有一個能夠刺激你的動力,再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剩下的就是你自己要行動起來。


鼴鼠的土豆


如果信息是食物?你願意攝入什麼樣的信息?

主旨:培根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唱

快來get讀書的正確姿勢吧

人人稱讚的好書,為什麼我根本看不不下去,是書太晦澀難懂了嗎?還是我的理解力有問題?不!是你還沒掌握科學高效閱讀的好方法~

01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


以前的我雖然喜歡看書,但是閱讀面很窄

基本鎖定在文學小說類別

但其實不是我不想看別的的書籍

只是看其他諸如思維、認知,社會科學類的書總覺得特別煎熬

看的特別慢,即使看完了整本書,也只是囫圇吞棗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我以前的閱讀確實比較淺顯

但是

當我認真的看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

我掌握了閱讀不同類型書籍的方法

內心不再畏懼一些看上去不好理解的書

漸漸地看的書越來越多

知識積累也越來越多

閱讀對於我來說,確實變成了一種可以持續堅持的習慣

讀書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02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第一種的無知是連字都不認識,當然無法閱讀

第二種的無知是確實讀錯了許多書

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伯稱這種人是書呆子,無知的閱讀者

總有些書呆子讀的太廣,卻讀不通。

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讓我們

迅速分辨出哪些書是真正對我們有利的

在教育史上,人們將經由指導的學習與自我學習區別開來

沒有人教導,我們也可以學習。

否則,如果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別人教導過,才能去教導別人

就不會有求知的開始了

因此,自我發現的學習是必要的

在學校的學生通常會跟著老師來學習比較困難的書籍

但對於成年人人來說

我們就不再有老師來幫助我們來

因此我們要懂得如何讓書籍來教導我們

03

接下來我總結了這本書的重要內容~打起精神來看一下

1、這本書的主旨是什麼?

主旨:講述閱讀的四種層次,以及每種層次所需要的、截然不同的閱讀方法。幫助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進行自我學習。

本書在第二十一章-“閱讀與心智的成長”給出了一個粗略的定義:“好書是可以與你的心智一直成長的書。你最初閱讀好書的時候,這本書的層次就遠超過你,現在你重讀時仍然超過你,未來很可能也一直超過你。”這樣的書很少,不會多於100本,就算你放寬一點標準,這樣的書也不會多於500本。

對於這類好書,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反覆閱讀,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將從中學到並認同的東西主動地嘗試著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才是讀書的終極目的。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知道不去做,等於不知道。


運營控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但是在書籍越來越多的今天,很多人仍然不願意讀書。

以下是他們給出的不喜歡閱讀,或者說沒辦法閱讀的原因:沒有時間閱讀;沒有適合讀書的環境;字數太多,看不下去;不知道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書本;諸如此類。讓我們來想想讀書的用處吧。讀書可以讓人獲取知識。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智慧遺產,都藏在圖書館書店那一本本書籍當中。想想你讀書破萬卷之後,更有學問的美麗圖景。這一切並非不可實現,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從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後,你會慢慢發現,自己閱讀的速度越來越快,讀過的書也越來越多。獲取信息知識越來越廣。

一個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這就要求我們在剛開始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跟隨自己的興趣,用興趣指導自己來讀書。有的人希望更瞭解自己,於是拿起了心理學的書。希望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於是拿起了,溝通方面的書。有的人希望瞭解人類歷史,於是捧起了歷史學方面的書。有的人希望更瞭解社會,於是去尋找社會學、政治類的書。

中國的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寂然凝慮,思接千載,巧焉動容,視通萬里。意思是,閱讀的時候思緒可以連接數千年,想象力可以綿延數萬裡。讀者通過閱讀,可以看到數千年、數萬裡的人間景色。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吸引力的呢?

閱讀就像登山一樣,雖然辛苦,但一段路程之後能夠見到常人不能見到的風景。如果能夠在書本中找到趣味,我想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指日可待了。

那很多人抱怨上班時間忙,沒有時間去讀書。其實只要每天抽出五分鐘閱讀。那麼一年算下來能讀24本書。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足夠就某一個主題進行閱讀了。


我在這裡等你來


李藤新一new


我認為想要培養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在觀念上要認為閱讀這件事情和吃飯穿衣一樣平常和必須。

就好比我們吃的食物,有些食物有營養,但是並不美味,而有些食物很美味,卻不健康。閱讀也是這樣,書有多種多樣,在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時候,建議從那些你感興趣的書入手,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閱讀,等到養成好習慣過後,再去閱讀不同層次的書,就好比人的營養需要均衡。



很多時候我會幾本書同時讀,因為有些書很重要但很枯燥,等到你專注一定的時間過後就很難集中,精力往下讀,這時候可以招一些輕鬆愉快的書來讀。等到你讀得多了,就會發現有些書適合精讀,有些書可以略讀,甚至有些書讀了一些發現就可以棄讀。閱讀的時間足夠長,閱讀的層次足夠豐富,在你有滿滿的收穫之下,建立了自己的閱讀自信心,再去啃一些大部頭。


其次,我建議給自己一個良好的閱讀的環境。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舒適的書房,或者佈置一個很好的書桌書架,家中常備很多自己喜歡的書,外出時,隨身攜帶書。也可以買一個電子書閱讀器,既方便攜帶,也方便做筆記書摘。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而閱讀又是我們最低成本的學習的式,所以一定要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閱讀的道路上收穫幸福、成功。

你是如何看待閱讀的呢?歡迎關注留言分享你的閱讀心得。


許悠然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閱讀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多一種可能,閱讀可以讓我們一地雞毛的生活多份詩意,閱讀是如此重要,培養閱讀習慣就更加重要,那麼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呢,我給出幾個建議。

1、學著放下手機。

大部分不讀書的人都是手機不離手,睡覺的時候帶著手機,吃飯的時候看著手機,出去聚餐也要不停看手機,時時刻刻手機不離身,你問他為什麼不讀書,他說沒時間,但卻看到他總是在刷手機。

所以,要想培養閱讀習慣,首先就是要學著放下手機,用刷手機的時間來看書。

大部分的人並不是沒有時間讀書,只是一直給自己找藉口,還總是抱怨自己太忙,因而學著放下手機,慢慢培養出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2、堅持有輸出的讀書。

有部分人也讀書,但是一年到頭書讀了不少,卻沒有什麼收穫。

我有一個姐們,年初總是信誓旦旦列出讀書清單,計劃本年度要讀多少本書,然而三個月過後,她就放棄了自己的讀書計劃。有一次我問她,你計劃的好好的,為什麼堅持不下去就放棄呢?姐們也是一臉懊惱,說,我讀了那麼多書,發現並沒有什麼收穫,比如前段時間我讀了《高效能閱讀》,讀完之後我根本記不住作者說了什麼,更別提活學活用了。

這個姐們在讀書上的煩惱並不是個例,有很多人讀書都是這樣,讀完一本書,問他說了什麼,他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就覺得讀書無用,從而放棄讀書。

其實,讀書是有技巧有方法可循的,不僅講求閱讀速度,還要求閱讀有效率,並且讀書的時候要要學會記讀書筆記,讀完之後學著寫書評,這樣書才才能真的讀到心裡去。

指導我們如何讀書的書很多,比如《高效能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等,有上述煩惱的人可以先學會如何閱讀,再去系統讀書,只要讀書有收穫,慢慢的閱讀習慣就會培養出來。

3、經常與別人聊書。

在《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一書中,作者宋怡慧經常跟她的學生就某本書各自發表看法,進行思想的碰撞,在聊書之後,每個人都會對這本書的記憶再次深刻。

所以,我覺得聊書也能幫我們慢慢培養閱讀習慣。

經常與朋友一起分享你讀過的書:你的感想看法或者批評建議,和朋友們一起交流,或許會發現你讀書時候沒有發現的有趣之處。

在我們與別人溝通聊天找不到話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就自己最近看的一本書為話題,切入聊天,如果恰好對方也看過這本書,兩人的氛圍就會變得和諧很多。

看完一本書,與讀過這本書的人一起聊書,也會增加對書的進一步理解,使得讀書更有收穫,如此一來,閱讀的習慣並不難培養。

4、隨身攜帶一本書。

戒掉手機之後,就學著隨身帶著一本書,只要有空閒時間,就拿出來看幾頁,那些總嚷著沒時間看書的人,其實就是缺乏這樣的習慣。

隨身帶著書,等車的時候看幾頁,坐車的時候看幾頁,哪怕就讀幾頁,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讀完一本書,慢慢的閱讀習慣也會培養出來。

一年下來,也會讀不少書,時間是海綿的水,擠擠總會有的。

5、列出讀書清單,有計劃讀書。

列一份關於你想讀的書的清單,看完了就從清單中清除,有新的加入。

關於這點我建議大家做主題閱讀,比如這段時間我要讀關於如何寫作的書,然後就集中精力和時間去讀這方面的經典書籍,讀完之後收穫會比漫無目的的讀書更多,有可能的話,寫出一篇主題書單,會加深記憶。

閱讀習慣並不難培養,關鍵是要有技巧的堅持,時間長了自然就會養成讀書的習慣!


我們的聊齋


不愛看書的原因主要是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沒有獲得激勵式的即時反饋。簡單說,現在人們更喜歡看視頻、電視、電影,因為裡面所有的場景都為你構建好了,你幾乎不用思考。但是看書需要你動用思考腦,理解文字,想象場景,分析判斷,很費腦能量,而且需要積累才能有所收穫,簡直有些“費力不討好”。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足見每天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來說幾個其他大神沒說過的,有可能被忽略的,能幫你養成良好高效讀書習慣的可行的思路(這句話好長):

1. 養成按時睡眠的習慣,保持八小時的睡眠時間。這個肯定是要放在最前面的,因為實在是太重要,而且現在很多人都做不到,需要特別強調。這裡要注意,上床後不要看手機,手機的背光會影響你的褪黑素分泌,影響你的睡眠質量。睡眠可以改善你的情緒同時利於記憶的儲存。老年人記憶功能衰退不是大腦存不下了,而是缺乏深度睡眠。如果你不想擁有老年人的記憶水平,就要注意了。

2. 早上閱讀效率相對較高。充足的睡眠後,早上起床,腦能量處於滿格狀態。此時閱讀,思考腦可以隨著書裡的文字轉起來。

3. 閱讀的時候,不要做其他事情,保持專注。

思考腦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閱讀四十五分鐘左右休息十分鐘,除了眼睛,思考腦也需要休息,而休息的時候,存儲腦才會工作,它會幫你整理你閱讀所獲的信息。可以說正是有了休息,你看的書才會變成你自己的。如果你一直不停的看書,看似節省時間,其實你的腦子很亂,就像滿地是書的圖書館,其實是事倍功半,學無所獲。

4. 不懂的地方做個標記,暫且跳過。隔段時間再看,多半會有新收穫。這個也是歸功於存儲腦幫你理順了信息,讓你得以迸發靈感。

5. 帶著目的和問題去讀書,學以致用。人是高等動物,因為人有目標感。通過看一本書,可以解決你的諸多問題這本就是對你讀書最有激勵效果的即時反饋。當然有人會說看書什麼也不為,就圖個內心喜悅,也沒問題,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如果你不知道讀什麼書,我推薦十本好書給你,幫你打造縱深思維,把同齡人甩在身後。

https://mp.weixin.qq.com/s/VapXOXsB3Wxe_h4g4wwehA

更多內容,公眾號搜索“西梵讀書會”。


西梵讀書會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學會一種無負擔的習慣養成法。


我們是否因為目標太大,而不敢去行動?

是否因為太累,而沒辦法堅持好習慣?

是否因為太忙,而放棄好習慣?

是否有想學東西,但卻沒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時機?

基本上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微習慣》中找到答案。

《微習慣》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本“微”(bao)型的書,薄到,沒有閱讀的壓力。




重要的是這本書的語言很樸實,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裡面的方法可以直接複用。

書中提到的“微習慣”,是指一種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比如每天閱讀2頁書,學一個單詞等。


《微習慣》是美國斯蒂芬.蓋斯所寫。斯蒂芬.蓋斯被描述為一個天生的懶蟲。當他發現自己人性中的惰性後,開始研究養成各類好習慣的策略。最終,以自身的實際經驗,總結出一套,小到不可能失敗的習慣養成法——微習慣。


在書中,我學會三個重點內容。一是微習慣的重要性。二是怎麼建立微習慣的8個步驟。



一、微習慣的重要性。

說微習慣的重要性之前,讓我們瞭解下什麼是微習慣。


斯蒂芬.蓋斯形容“微習慣”是一種,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的一種行為。所謂“微習慣”,強調兩點:一,行動強過毫無作為;二,每天做一點的效果比一天做很多事情更有效。


斯蒂芬.蓋斯告訴我們,還沒開始去做某個事情,就覺得困難的原因,並不是來於目標本身。而是為了達到目標,而累加投入的時間精力的嚇人。對比來說,微習慣的優點就很明顯,簡單容易完成,並且在完成之後,激勵你繼續努力,重複去做,從而形成好的良性循環。


為了更好的瞭解微習慣,斯蒂芬.蓋斯詳細地剖析了習慣的形成。


斯蒂芬.蓋斯認為,習慣是大腦被一個想法或信號,所觸發,產生的某種行為。這種感覺就像,隨著習慣的加深,大腦觸發機制,也會變得更加強大。我們就會更加容易,重複並且堅持做某件事情。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影響習慣的還有壓力,無論習慣好壞。《人格和社會心理學雜誌》中也提到,當人們遇到壓力時,意志力會減弱,讓人無法,輕易作出決定,而選擇重複平時的行為。


微習慣的重要性在瞭解習慣後,就體現了。微習慣具備習慣,只要觸發,就會自主的去做事情的優點。也具備習慣所沒有的優點,因為微習慣很小,小到就算有壓力,很累,也同樣能夠完成。並且能讓我們持續地去做一個事情,從而量變引起質變。


二、建立微習慣的8個步驟。

既然微習慣有這麼好的效果,那怎麼建立微習慣呢?



1.選擇合適的微習慣。

可能你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是要學會斷舍離。我們選擇微習慣的主角並不是別人的期待,而是自己內心的渴望,並且時間軸永遠都是當下需要。


你可以同時選擇幾個微習慣,這也是習慣所不具備的優點。因為通常養成一個習慣,比如健身,這是一個大目標。為了穩固健身這一目標,你可能就不得不放下其他的事情,而放下其他事情,也會讓你焦慮或者有心理負擔。 除非異常自律。


確定幾個微習慣後,要確保一點。你可供選擇的微習慣,已經是縮小版。比如健身縮小到1個俯臥撐等,因為你的目標是100%的完成率,而不是95%。建議微習慣的數量就2-3個左右。


2.挖掘微習慣價值。

因為外在壓力,而產生的習慣,我們會有牴觸情緒。比如因為工作需要,突然被迫學習英文。


那挖掘微習慣內在價值的意義,在於為“為什麼”。

每天學單詞(英文)。為什麼?

因為工作需要。為什麼?

因為對我職業發展有幫助,並且學好了英文,能暢遊一些國家。為什麼?

因為這些事情,讓我感到很期待,有活力。

因此,學單詞(英文),是件有價值,並且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充滿動力。


3.納入日程。

納入日程需要找到一個培養習慣的依據。所以依據就是一個促發習慣的關鍵點。分為兩種。


一種是時間依據:比如固晚上6點健身,這類適合日常時間比較固定的人。普通習慣會因為要完成的工作量大,而拖延。反觀微習慣因為小,而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種是行動依據:比如吃完飯,去樓下散步1分鐘。因為以行動為依據,所以時間靈活性高,讓你更輕鬆,也有更多機會點去完成。


以上是促發習慣的點。但是微習慣還有一個更具備優勢的地方,就算沒有依據,微習慣也因為小,所以不可失敗。


4.回報,提升成就高。

微習慣小,所以去完成的時候,不需要做很艱難的決定。並且因為容易完成,所以讓你更有滿足感。這種成就感,會激勵我們繼續行動,強化意志力,讓我們更容易開始去完成某個微習慣。


5.記錄完成情況。

研究顯示,寫在紙上的想法,更容易實現。


把微習慣寫在顯眼的地方,這樣你對完成的進度和是否已經完成會更加敏感。此外,看著滿目已經完成的標記,會讓你覺得每天都很棒。


雖然紙質效果好,但是智能時代,手機更方便看情況。兩款追蹤微習慣的工具。


IOS系統,可以用Lift,但是注意微習慣的目標要具體化。比如喝水這一目標,要確定到喝一杯水。

安卓系統,用Habit Sreak Plan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從微小的量開始,不斷去強化我們完成目標的意志力,讓我們更容易去完成微習慣的目標。

更容易完成之後,不是提高目標,而是超額去完成。

有個微習慣的好目標,是最累的時候也能完成最低標準的,最微小的習慣。


7.按原計劃,擺脫高期待。

就算你已經具備能力,去完成更多的事情。比如一天學習一個單詞,現在你每天平均能學習5個。但是也要提醒自己你的目標只有1個,雖然可以選擇超額完成。微習慣要的是完成率100%。


8.微習慣養成的標誌。

  • 不牴觸:微習慣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
  • 無考慮:不需要下決定,就能開始行動。
  • 不擔心:不會因為漏掉一天焦慮,因為你知道自己會一直做。
  • 無情緒:不會因為情緒變化,影響完成微習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然微習慣這麼容易達成,為什麼不試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