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股市是個什麼地方呢?

股市就是一個大型遊戲,有的人在這裡實現了財務自由,有的人在這裡傾家蕩產,還有的人啥也沒得到,也沒留下什麼。作為散戶,都很崇拜所謂的“股神”,其實更多的是嚮往造富的故事。如今中國股市巨大的賺錢效應,吸引著大量的淘金者,但這些淘金者同時又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最終在股市裡只有20%的人能賺錢,而80%的人都是虧損。因為他們多數都不瞭解中國股市的遊戲規則,而作為一個散戶,這些你必須懂。

股市是給那些缺少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講,股市簡直就是一塊經濟福地。但是這個“有經驗的人取得更多的金錢,有金錢的人取得許多經驗”之處殺機四伏,偶有斬獲儘管不難,要頻頻到手並不是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己以及人道的挑戰。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性使然!

滬指這十年來,幾乎是零漲幅的,很多的股民在這十年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然而就如覆水般難收,也有很多的股民在這十年裡,由富變貧,由好變壞...猶如一滴淚,道出了股民的無盡辛酸。

1990年~1996年:散戶江湖時代

一說起上世紀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會想起1994年那部電影《股瘋》——上海街頭,洶湧的人流提著板凳去排隊等待第二天證券營業部開門,開門的一剎那,因為擁擠,很多張臉被擠貼到玻璃上而變形……

在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資主體主要為中小股民。有調查顯示,25歲到55歲的適業人群構成了個人投資者的主體;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

“楊百萬”是這批投資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憑藉著對政策的敏感、善於利用不對稱的市場信息,能吃苦耐勞,從而在當年國庫券倒賣風潮中發家。1990年,“楊百萬”在別人還對國庫券大感興趣的情況下轉戰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購買的500股電真空股票,成為交易所的第一筆交易。

1996年~2002年:機構坐莊投機時代

在“327國債期貨事件”後,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大量資金流向股市,直接導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現。

可以說,1996年到2002年是中國證券市場上最為沸騰的歲月,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股市相比並不遜色,內幕交易、莊股文化盛行。這段時期內,“垃圾股”得到了極大的追捧,ST股票甚囂塵上。這段時期也是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諸多形形色色的資本系最為活躍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內外資機構群雄爭霸時代

這一階段,可謂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群雄爭霸的年代,QFII、險資、社保基金、陽光私募、“漲停板敢死隊”紛紛崛起。

我國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後,證券業開始進入對外開放全新階段。2002年7月,中國證券市場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作為先進投資理念的導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場曲線前面的角色。讓市場稱奇的是QFII屢屢精準的抄底技術。

2003年1月,新修訂的《保險法》開始實施,國內保險資金運用開始進入快車道,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批准保險資金可以直接進入股市。

2007年至今:產業資本、金融資本雙格局時代

2008年的股市大跌,早已遠去,但究竟緣何大跌,其實業內並沒有共識。很多人認為是受海外金融危機傳導的結果,亦有人把二級市場上大小非的解禁拋售行為作為“罪魁禍首”等等。

近乎整年的市場大跌,各方面的因素必然有之。但我更傾向於從市場的參與者角度來分析——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向博弈是主要原因。

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這6個月中,以大小非股東減持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不計成本拋售解禁股,話語權驟然增加,成為參與中國證券市場價值重估的新生力量。而金融資本則被迫通過殺跌來壓低整體估值,使得產業資本在拋售過程中收益大幅降低。最終,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向博弈加速了市場的尋底過程。

經過2008年的大跌,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力量並非是減弱了,其實是增強了,而那場大跌的最終勝利者其實是產業資本。


股民的悲哀

中國股市2001年高點是2240點。2016年8月是3000點左右。 超過15年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奇蹟時刻,中國股市整體漲幅不到50%。 同期15的時間裡,豬肉價格上漲多少倍,房地產上漲多少倍? 對比而言,中國股市整體的跌幅是超過50%以上。也就是中國億萬股民在15年的時間裡,除極少數金融高手外,總體平均虧損是50%以上。 15年來,買房子的都實現財富倍增,買股票的99%財富都被腰斬。 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

那麼如何在這樣的市場生存呢?如何做到與90%的投資者不同呢?如此長期持續大面積的虧損,他們都有哪些共性呢?如何做到與他們反向操作呢?

一、不要急於賺錢,因為賺錢的機會太少。只有20%的時間。多數時間要學會空倉觀望。

二、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股票市場,要若即若離,開拓自己的事業和感興趣的領域,找到生活的樂趣。忘記股票。

三、不要貪。不要滿倉。不要預測。不要短線。忽視波動——小虧小賺不要在意波動。

四、投資本質是經營未來。

五、金融市場每天波動,讓我們感覺每天都有發財機會。投資者要有實業的心態,遠離盤面波動影響。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散戶虧損在交易過程中,而非持有過程中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A股市公平嗎?

股市對每個人是公平的。

買賣自由:在任意交易時間、以任何價格掛單。

漲跌隨機:對散戶來說,大盤徘徊震盪,沒有額外的信息,對我們來說漲跌的概率都是一樣的(外界沒有任何外界風吹草動,漲跌的概率各50%,幅度也是隨機的)。

信息=金錢

一些人,能夠提前獲得公司經營狀況、重組收購、配股分紅等可以對股價產生確定性影響的信息,他就可以進行無風險的獲利交易。這些人一定是賺錢的,對整個交易系統,盈利+虧損 = 0,有另一部分人虧錢了。

怎麼虧的錢

上面已經說過,既然每隻股票走勢是隨機的,漲跌的概率相等,散戶虧在哪裡呢?

先思考一個問題:有人只在開盤前以昨日收盤價掛單買賣,合理嗎?

稍稍思考一下就能有答案:他長期這麼幹一定會虧錢,股票經過一夜的信息發酵,價格會有跳變。以昨日收盤價掛單,漲了的的股票,掛買單會買不到,掛賣單會賣虧了。而跌了的股票掛買單會買虧了,掛賣單賣不掉。所以這麼交易,在買賣的過程中就已經損失了一部分價值。

人都沒那麼傻,散戶不這麼幹,以實時價進行交易,為何也會虧錢呢?

假設一隻股票經營超過預期的消息被某個機構提前知道,股票真實價值高於目前價格,機構打算在消息正式披露之前慢慢吸籌。散戶在買這隻股票時不如機構堅定,有的買家沒買上,機構吸取了這些買家的利益。有的幸運兒買上了,但是價格會比原本買入成本高(被機構緩慢拉昇了)。這部分利益被相應賣家吸收(賣家是虧得少一點),倒和機構無關。原本掛單價格賣不掉這隻股票的賣家,由於機構拉昇賣掉了。

相對應的,一隻股票經營低於預期的消息被機構提前知道,股票真實價值低於目前價格,剛好機構持有此股票,原本散戶能夠賣出的股票,會因為機構偷偷出貨賣不出去了,機構佔有了這部分賣家的利益。有的堅定的賣家賣得更便宜了(被機構緩慢砸盤了),這部分利益被相應買家吸收了(買家買得便宜一些)。原本掛單價格買不到這隻股票的,由於機構出貨價格下跌輕鬆買到了。

從上可以看到,掛單的股票,如果剛好處於公司內部消息發酵的過程中,能操作成功的,一定虧損了(買貴了或者賣便宜了)。

結論:特別是面對機構獲取內部消息後偷偷吸籌或者出貨的過程中,以實時價買賣股票是相對穩妥的方式。起碼保證大部分利益不被侵佔。

簡單地說,買潛在的好股票時,機構在和你競爭,導致你沒買到,血虧(機構賺了),或者你買得貴了一些,小虧(相應賣家賺了)。

賣潛在的爛股票時,機構在和你競爭,導致你沒賣掉,血虧(機構賺了),或者你賣得便宜了一些,小虧(相應買家賺了)。

散戶虧損在交易過程中,而非持有的過程中

信息不對等的交易系統中,參與處於內部消息發酵期股票的買賣時,一定是虧的(相對於這個消息沒有洩漏時)。散戶避免這種操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儘量少操作的頻率,長期持有,操作多了,遇到的概率也就更大。儘量選擇內部消息洩露概率小的企業進行投資,創業板啥的,散戶還是少碰的好,看著刺激,都是坑啊。


如果被套牢怎麼辦?主動解套才有先機

1、跌破長期趨勢線(均線)個股操作法。

一般講,長期趨勢線(均線)跌破的個股,意味著情況向壞,那麼,在跌破這些技術位,且反彈無力收復的時候,必須清倉,具體清倉位見下圖一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在隨後的時間裡,必須耐心等待股票見底,比如圖一表明的,出現持續三個低點走高,可以沿下方低點買回前期清倉籌碼。A-D點都是買回的機會,不過前兩個低點只能夠試探買進,畢竟探底趨勢還在進行,以防再次下行。

一般這樣的方法可以賺取前期更多的籌碼,扭虧解套不需要等到前期賣出位置,就能夠實現。

2、持股,波段高拋低吸法

這一方法對我們個人炒股技巧要求比較高,雖然這一方法我們不需要割肉,但是持股時間比較長,時間成本比較大。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在 上圖中,向下的跳空缺口會將很多人套牢在上面,如果我們按照波段高拋低吸法來做波段解套。那麼1-6點就是我們的高拋點,而A-G點就是我們的低吸點。這 一方法對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其實內在邏輯很簡單,就是利用波段的盈利來降低我們的持倉成本,從而達到解套的目的。這一方法需要頻繁的操作,並且要求我們對 分時圖也要有比較好的把握。

3、波段解套法

以主力成本為線,當股價出現一波高點的時候賣出一部分減倉,然後等跌破主力成本線 的時候低點接回緩和股價,等待再次出現高點的時候再次減倉,每次減倉手中只留總數的五成左右,這樣反覆賣出買進幾次,進價也會隨著每次高點賣出和低點買進 的價格而得意調解,操作五波左右大概會賺回十幾個點。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在 深套20個點以內的散戶通常會選擇繼續持有這隻股票,因為他覺得反正這些錢也拿不出來,一旦以後這支票在漲上去呢,那樣是不是就解套了?有這樣思想的股民 完全是錯誤的,我打個比方,一旦這支票量能還是跟不上,或者主力不再繼續對它進行資金的追加,那股票會繼續下跌,那這是個時候會被套的更深,而這個時候就 是我們應該操作跳出來的時候了。


分時走勢線買入法

一、小雙底形態

早盤開盤後,股價上衝後出現回落(不跌破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最好),再度上攻,而後,股價線再次回落,且回落的低點高於前一次回調的低點,此後,股價線又一次上攻。這時,分時線在盤面上便會留下一個小雙底形態,這預示著股價將出現一波上漲走勢。

投資者執行買入操作時,還應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小雙底形成後,大單頻出,預示股價開始拉昇;

第二,股價線拉昇時,成交量同步放大;

第三,股價線突破均價線或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時放量明顯。

投資者在股價線突破小雙底最高價時可考慮買入股票。其後,若股價線回調且不破小雙底的最低價,投資者也可擇機買入。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如圖所示,青海春天的股價在2015年7月9日早盤開盤後小幅上攻,其後出現回調走勢。股價線剛剛跌破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且仍位於均價線上方時,再度上攻,其後,股價線再次回落,且這一次回落的低點要高於前一次的低點,而後,股價線再度上攻,小雙底形態正式形成。隨後,該股又經歷了一波小幅回調便迅速拉昇。股價線突破小雙底的最高點時,投資者可追漲買入該股。

投資者按照小雙底形態買入股票時,還應考慮這樣幾點:

第一,股價和大盤所處的階段,即股價和大盤處於上漲或底部階段才是買入的最佳時機。若當時處於下跌階段,則應避免操作;

第二,如果前一交易日該股股價以漲停報收,則小雙底的出現更能強化買入信號;

第三,投資者執行買入操作前,還可綜合應用K線和其他技術指標佐證判斷。

二、大雙底形態

大雙底,是指股價線的兩個底部距離較遠,至少要距離一個小時以上。此時,股價線形成的雙底形態,往往具有更強的買入指示效果。相比於小雙底,大雙底更像W底形態。

下面幾種形態的大雙底往往屬於強烈的買入信號:

第一,股價低開後,在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方形成大雙底形態,且後一個底要高於前一個底;

第二,股價隨大盤的上攻而快速突破大雙底的最高價;

第三,大雙底形成時,成交量呈萎縮狀態,而股價上攻時,成交量同步放大。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如圖所示,東方銀星的股價早盤平開後走出一波上漲走勢,其後出現回調走勢。股價線回調且不破均價線時,再度上攻,其後,股價線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震盪調整後,再次回落,且這一次回落的低點要高於前一次的低點,而後,股價線再度上攻,兩次回落的時間間隔在一小時左右,大雙底形態正式形成。隨後,該股又經歷了一波小幅回調便迅速拉昇。

三、橫盤震盪形態

橫盤震盪形態,是指股價線在某一時段呈現出的橫向小範圍波動狀態。橫盤震盪形態的出現,說明主力或莊家對股價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未來走勢完全在主力的控制當中。通常情況下,股價線橫盤時間越久(橫盤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未來股價上漲或下跌的空間越大。如果一隻股票的股價線出現橫盤震盪形態,投資者可保持關注,一旦股價放量突破橫盤震盪的最高價,則可追漲買入。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如圖所示,長江傳媒的股價早盤平開後走出一波上漲走勢,其後出現橫盤震盪走勢,且股價線一直位於均價線上方。下午兩點以後,股價線突破放量上攻,並很快突破了橫盤震盪的最高點,這說明股價即將啟動上漲,投資者可追漲買入該股。

通常情況下,高位橫盤震盪,下行的風險較大;低位橫盤震盪,上攻的可能性較高。


主力常用的三大建倉手法。

一、打壓建倉

打壓建倉往往針對於市場中上市時間較短的次新股。這類股票由於上市時間較短,沒有大幅度上漲的經歷,所以不存在高度獲利盤,只要在下跌市場中砸出套牢盤,就有機會完成籌碼的收集。所以,在實際交易中,中長期主力投資者為了更加充分的收集廉價籌碼,大多都會採取打壓建倉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打壓建倉方法必須配合著交易指數趨勢向下,市場中瀰漫著極度恐慌的投資氣氛,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個股跌幅遠遠大於指數平均跌幅,才可以被認為是打壓建倉。

因為是在下降趨勢中收集廉價籌碼,且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對於打壓建倉的股票而言基本面情況要足夠好,對於主力投資者而言交易資金要足夠充裕,只有符合這樣的條件,才能確保打壓建倉後未來股價的上漲空間。且在先大後小的形態中,不是所有嚴重弱於指數走勢的個股都能在未來上漲中脫穎而出。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二、橫盤建倉

大盤處於一個震盪整理階段,這個手法比較多見,在日常看盤中,投資者可以發現,個股上方賣盤比較大,而下方買盤零星散亂,當股指快速上行引起股票價格同步上漲的時候,總會出現主動性大拋單,把股價打回原點,當大盤快速跳水時,個股跌幅卻不是很大,隱性買盤活躍,日K上小陰小陽組合K線比較多見,其波動空間較小,往往橫盤時間較長,就是投資者經常聽到的利用時間換取空間的說法。

這類股票的最終啟動點完全取決於指數,甚至還會有滯後於指數。但是在低位長期橫盤的股票一旦啟動,其漲幅往往十分驚人,“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說的就是這種形態。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三、推高建倉

推高建倉方法往往出現在牛市行情初期階段。主力投資者為了加快吸取籌碼的速度,縮短建倉時間使用本方法。由於大盤處於牛市行情的積累階段,良好的基本面情況和多重炒作題材會使個股擁有更大的漲升幅度。使用此方法的主力成本相對較高,這類主力往往有足夠多的資金控盤,具備中長線運作思路。所以拉高建倉的股票往往是一段行情中的超級大牛股。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中國股市完全“失控狀態”,A股將徹底改變,大批股民被迫退市!


滾動你的利潤,止住你的虧損。

趨勢跟蹤優點:你絕不會錯過市場中任何一次較大的移動。跟蹤指標期限越長,交易成本就越低。

趨勢跟蹤缺點:你的指標不能分辨出一次較大的有利可圖的移動與一次稍縱即逝的無利可圖的移動之間的區別。

趨勢跟蹤最大的問題是,市場並不總是有趨勢的。技術指標可以給你指明方向和時機的選擇,但是它在對預期價格移動的程度的指標方面是不足。尋找需求上升的市場。需求是推動市場呈現長期持續上漲趨勢的動力,在持續上漲的趨勢中交易很容易獲取大額利潤的。當然市場也會因為供應短缺而上漲,短缺推動的價格回升往往是短暫的。你的目標並不是第一個獲得準確的預測,而是要賺錢和控制風險。

其中基本思想是要找到一個標準來確定市場何時變得有趨勢,沿著市場趨勢的方向入市,然後在趨勢結束或者信號被證明是錯誤時退出市場。這是一種很容易遵循的技巧,如果你理解了其後的理念並始終如一地追隨就能賺到不少錢。

在市場上賺錢的法則就是止住虧損和滾動利潤。然而,預期理論:從根本上認為一般人都是在虧損上冒險而對利潤卻很保守。我們的行為和我強調了20多年的交易準則正相反。記住你的期望值是經過大量的機會每一風險美元可以掙到的收益,因此,你玩遊戲的次數越多,就越有可能實現遊戲的期望值。極其成功的預測甚至也會導致你輸掉全部的資本。怎麼辦呢?你可以有一個準確率為90%的交易方法,但是你利用它進行交易仍然會賠掉所有的錢。期望值是負的,這就是一個你在90%的時間裡交易成功但最終你卻會賠掉所有的錢的交易系統。我們對於投資行為存在強烈的追求正確的心理傾向,這妨礙了我們實現真正的潛在利潤。

記住期望值和成功的概率不是一回事,人們存在對每筆交易都想盈利的傾向,因此往往被成功概率很高的進入系統所吸引。可是這些系統也非常頻繁的和鉅額損失緊密相關而導致負的期望值。即使你的系統有很高的正的期望值,也仍然可能會賠錢。如果你在某筆交易上冒了太大的風險且輸了,那麼你就可能將難以賺回本錢。

投資者通常都會一直等到市場移動開始時才進入市場。你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獲勝的概率。提高獲勝概率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入市前,確保市場正按照你預測的方向移動。這些“烏龜們”通過對突破點進行交易賺了很多錢。如果市場已經創了20天的新高,他們就入市做多頭;如果市場已經創了20天的新低,他們就入市做空頭。另外一個獲勝概率很高的方案。當市場在其交易範圍的最高價位收盤時,它在更高價位開盤的概率就非常高,反之亦然。可靠度為70-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