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羅薩」計劃爲什麼能成功?

第一軍情


巴巴羅薩計劃應該說並沒有成功,或者只能說暫時取得了成功了,險些打垮了蘇聯。但是結局大家都知道,德國最終輸掉了蘇德戰爭。之所以能暫時成功,德國方面和蘇聯方面都有原因。



德國方面,蓄謀已久,準備充足,是最初軍事上順風順水的關鍵。1940年6月,德軍在西線擊敗法國之後,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眾多工業國家都直接控制在德國的手裡。德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控制了歐洲大陸最主要的戰略物資,並且隨時都可能對英國本土發起登陸作戰。但是希特勒仍然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1940年夏天,在攻佔法國之後一個月左右之後,便開始計劃對蘇聯的進攻。原計劃為奧托計劃,1940年底改為巴巴羅薩計劃,計劃於1941年的春末(五月)對蘇聯進行閃擊。

為了實現巴巴羅薩計劃,德國做了大量準備。

首先,德軍準備十分充足,希特勒雖然狂妄,但是並非完全喪失理智,雖然他仇視蘇聯,鄙視蘇聯,但是並沒有完全輕視蘇聯,因此在對蘇作戰之前,德軍籌劃了近一年的時間,準備了大量戰爭物資,也準備了大量人力。在進攻蘇聯之前,德軍集結了550萬兵力,5000架飛機,4000輛坦克。原計劃是在春末夏初對蘇發動進攻,這樣可以在寒冬到來之前打垮俄國。但是讓德國氣憤的是意大利這個攪屎棍看德國到處耀武揚威,自己也不甘寂寞,非要去惹本來中立的希臘,結果半天搞不定希臘,反而向德國求援,為了援助意大利對希臘的作戰,使蘇德戰爭遲緩了一個月的時間。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也許這一個月就是德國最後兵敗莫斯科的重要原因。

其次,德軍為了迷惑蘇聯,製造了大量煙霧彈。德軍一方面緊鑼密鼓的籌劃對蘇戰爭,一方面又不停的宣稱即將進攻英國本土,並且故意在軍隊裡分發英國地圖,配英語翻譯,空軍更是不分晝夜的對英國進行空襲,似乎真的要進攻英國本土。在對蘇德邊境調兵的過程中,故意對外宣稱是為了迷惑英國,麻痺英軍,德軍會突然調轉槍頭進攻英國,德軍巧妙的將經驗豐富的兵力全部輪換到東線。一出又一出的煙霧彈確實有效的麻痺了蘇聯高層領導,這就為蘇德戰爭爆發時德軍突然襲擊做好了鋪墊。

最後,德軍經過了二戰初期的一年多的戰鬥,德軍戰鬥力非常強悍,且裝備精良,氣勢正盛,所向披靡。

蘇聯方面,之所以最初大潰敗,也有很多原因,主要是準備嚴重不充足,嚴重的內鬥損害了自身的實力。

首先,蘇聯經過了大清洗運動,大量優秀的高級指揮官和很多士兵被清洗掉了,雖然“改造”之後的軍隊對斯大林的忠誠和個人崇拜達到了新的高度,對蘇共的服從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大清洗確實嚴重損害了蘇聯軍隊的戰鬥力,蘇德戰爭爆發後,可以看到清洗之後的蘇軍依舊戰鬥頑強,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大清洗,蘇軍的戰鬥力肯定會更強。

其次,斯大林個人錯誤的判斷,對紅軍戰鬥力盲目的自信。斯大林始終認為德國不會重蹈一戰的覆轍,不會主動選擇兩線同時作戰,在拿下英國本土之前不會對蘇聯動手。而在各種跡象顯示德軍確實即將對蘇聯動手的時候,斯大林過於迷信蘇聯紅軍的戰鬥力,認為蘇聯防禦德國毫無問題。僅僅是強化國境線上的堡壘陣地,修築個別要塞,絲毫沒有意識到德軍一旦深入蘇聯腹地將如何防禦。蘇聯高層在德軍即將發動進攻之前的頭一天才確定了德軍即將進攻蘇聯的消息,已經完全沒有時間準備。德軍閃擊蘇聯之後,斯大林多次下令蘇軍毫無意義的送死,不僅沒有延緩德軍的進攻,反而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使戰爭形勢迅速惡化。

第三,蘇聯的東方戰線,嚴重損害了蘇聯的國際形象,使敵對國迅速增加。二戰爆發後,蘇聯趁機在東歐進行擴張,名義上是加強西部國境線的防禦建設,為將來有可能發生的蘇德戰爭提前準備,但是其實說白了就是蘇聯自身想要擴張。在“東方戰線”的實施中,蘇聯背後捅刀,與德國瓜分了波蘭,強迫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入蘇聯,逼迫芬蘭和羅馬尼亞割讓土地。並且製造了一系列的運動,壓迫被佔領區的人民,比如卡廷事件,蘇聯秘密槍殺波蘭高層精英兩萬多人(事後知道的)。這一系列的措施對蘇聯的西部國防並沒有起到多少積極作用,相反,使得蘇聯在歐洲本來就不美好的形象更加惡劣。羅馬尼亞,芬蘭等國家一心一意的倒向了德國,成為德國忠心的附庸國,為德軍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而德國閃擊蘇聯之後,很多地方的民眾夾道歡迎德軍“解放”,這並非是扭曲事實,當時確實很多地方的民眾兩害相權取其輕,寧願被德國佔領,也不願意聽命於蘇聯,甚至包括蘇聯的一些老加盟國。

因而在開戰之後,蘇聯措手不及,被德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蘇聯就損失了百萬以上的兵力,以及大量的國土。但是蘇聯紅軍雖然慘敗,抵抗也確實頑強,遲滯了德軍的迅速推進。為了進攻烏克蘭,希特勒下令中央集團軍的坦克部隊暫緩了進攻,優先進攻烏克蘭,這使得德軍延緩了對莫斯科的突襲,這也成為後世兵家對元首瞎指揮的一個最大詬病。9月底,德國集結100萬部隊對莫斯科發起進攻,戰鬥最順利時,德軍的巡邏兵甚至看到了克林姆林宮的旗杆,希特勒也滿懷興奮的認為巴巴羅薩計劃即將成功。但是,但是,戰鬥民族確實名不虛傳,就在大家都認為俄國即將滅亡之時,他卻奇蹟般的堅持了下來。


徽南城意


二戰歷史上大的騙局: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的演技天衣無縫!

很多朋友都在戰術、戰略上討論了巴巴羅薩計劃的精妙之處,那麼我就從歷史的觀點,再給大家來點補充吧。說一說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前,希特勒是怎麼用出色的演技瞞過蘇聯人的!

  1941年6月22日,當近260萬德國士兵發動突然攻擊時,蘇聯卻還渾然不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巴巴羅薩計劃”,這個二戰歷史上,乃至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騙局。更要感謝希特勒天衣無縫的演技。

  

  (圖)希特勒

  1939年,德國與蘇聯曾經簽署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希特勒與斯大林都心知肚明,這不過只是彼此的緩兵之計,德國與蘇聯早晚要有一戰。當德軍佔領法國後,斯大林開始憂心忡忡了。他沒想到德國能這麼快的就完成了歐洲戰場的攻勢,此時,德國是進攻英國還是進攻蘇聯,便成為了斯大林最為關心的問題了。

  在斯大林的計劃中,如果能夠將蘇德的戰爭推遲到1942年以後,這樣蘇聯在人事、軍備上都能做好較為充分的準備,畢竟剛剛經歷了“大清洗”啊!而希特勒也猜透了蘇聯人的心思,他知道以德國的海軍實力,難以攻陷英吉利海峽,與其與英國人鏖戰,讓蘇聯坐收漁利,不如在最短時間內擊垮蘇聯。

  

  (圖)巴巴羅薩計劃

  於是一份精心謀劃的“巴巴羅薩計劃”便出爐了。為了迷惑斯大林,希特勒首先炮製了一份“海獅計劃”,並高調宣揚進攻英國。與此同時,德軍以換防為名,秘密的運送士兵至蘇聯邊境。為了掩人耳目,他們甚至放棄使用軍用火車運送士兵,而改用民用火車。而希特勒也是耐心十足,並未頻繁增加列車的班次。

  不過,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於是當莫洛托夫肩負著探聽德國意圖的使命進入柏林後,希特勒開始了他的表演!

  

  (圖)希特勒會見莫洛托夫

  1940年11月13日,莫洛托夫終於等來了希特勒的約見,不過這並不是一次會談,而是希特勒一人的脫口秀。“英國已被擊潰,最後投降只是時間問題,德意聯軍在非洲也取得了輝煌的軍事勝利,因此軸心國的勝利指日可待了,現在已是應該考慮勝利後的世界安排問題了……”

  希特勒不失時機地賣弄起了演技:“親愛的人民委員,請替我轉告斯大林先生,如果俄國想在英國土崩瓦解的時候分享戰利品,那麼現在是宣佈參加德、意、日三國公約的聯盟的時候了。我甚至替斯大林先生考慮過,鑑於俄國目前的處境,不一定公開地參加軍事同盟……關於俄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利益,我們也可以在勝利後修改1936年的蒙特勒協定,使公約更符合你們的利益。”

  希特勒眉飛色舞的替蘇聯人規劃著美好的未來,而莫洛托夫則是一臉愁容,他看不出希特勒到底在暗示什麼,而又感覺希特勒的演說中總是想隱藏些什麼。莫洛托夫只想知道德國到底想先打英國還是進攻蘇聯,而這卻是他從希特勒的言行中讀不出的。

  

  (圖)莫洛托夫與希特勒交談

  於是,在第二天的會談中,莫洛托夫決定反客為主。

  莫洛托夫向希特勒拋出了三個尖銳問題“德國軍事代表團在羅馬尼亞幹什麼?為什麼不按照我們的《互不侵犯友好協定》先進行協商就派出它?同樣的為什麼德國軍隊會出現在芬蘭?為什麼也完全沒有和我們協商?”莫洛托夫本想用這些敏感的問題,刺激希特勒,看他會不會路出破綻,而希特勒只是繼續微笑著,向莫洛托夫描繪著美好的未來。

  第三天,一個意外的事情,更增加了莫洛托夫的疑惑。會談時,突然發生了空襲,希特勒迅速拉著莫洛托夫躲進了防空洞。在那個狹小的防空洞裡,希特勒也沒閒著,繼續向莫洛托夫描述著戰後的世界,暢想著世界的劃分。

  就這樣,德國的訪問結束了。莫洛托夫好像得到了很多信息,又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他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混亂的腦子,因為斯大林只想得到確定的結果。

  

  (圖)莫洛托夫與斯大林

  “德國還遠遠沒有解決英國這個麻煩,同時鑑於丘吉爾政府特別強硬的態度,德英兩國不太可能達成媾和。我們知道希特勒在大西洋上的海戰和在海峽上空的空戰中都沒有得到半點便宜,在沒有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登陸英國,將不是一個能迅速完成的作戰。我判斷德國至少在明年(1941年)冬天之前不會進攻我們,如果他不想兩線同時作戰的話。也就是說,不會在佔領英國之前,發動對蘇戰爭。”這是莫洛托夫最後向斯大林彙報的結果。

  而這也最終左右了斯大林的決策,即便當德國向蘇聯邊境的軍事部署已經不斷露出破綻,斯大林也依然固執己見,莫洛托夫的報告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這也並不能怪莫洛托夫太容易上當,只能怪希特勒的演技實在是天衣無縫啊!

  

  (圖)德國突襲蘇聯


孫博士侃歷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從實際來看,巴巴羅薩計劃失敗了。蘇聯取得的了最終的勝利。但如果希特勒完全依照巴巴羅薩計劃行事,鹿死誰手還是未可知? 用最簡練的話說就是巴巴羅薩計劃就是是德國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此人在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被活活捉)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代號“巴巴羅薩”。


作戰時間:1941年6月到7月。

作戰地點:蘇聯國境腹地。

參戰兵力:德軍作戰兵力分為南,北,中央三大集團軍群,下轄7個集團軍.四個裝甲群,合計152個師又3個旅,總計305萬人,塔克3350輛,飛機3275架,火炮7146門。

蘇聯作戰部隊:170師又2個旅。總計290萬人。1800輛坦克。1540架飛機,3456門火炮。

德軍作戰指揮官:凱特爾,德國陸軍元帥,時年49歲。先後擔任德軍作戰局局長。最高統帥部參謀長。

蘇聯作戰指揮官:朱可夫,蘇聯陸軍元帥。時年45歲。先後擔任遠東軍區司令員,莫斯科軍區司令員。


此役從6月22日德國突然閃電襲擊蘇聯到7月9日第一階段戰役結束,蘇聯軍隊損失極其嚴重,30個師全軍覆沒。70個師的部隊人員,輜重裝備損失一半以上,3500架飛機被炸燬,2600個軍用庫房被毀,蘇軍被迫後撤500公里。波羅的海三個加盟共和國全部失陷,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分失守,德軍先頭部隊已經直抵列寧格勒。但必須指出的是,德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軍隊死傷15萬多人。坦克950輛等等。這是德軍在二戰的最後閃擊戰。

這次戰役德軍完全做到了突然性和閃擊性,是完全出乎蘇聯政府的意料之外,所以戰役初始,蘇聯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斯大林最初的“禦敵於國門之外”是完全依照一戰思維考慮問題,而且斯大林認為蘇德戰爭應該在英國戰敗以後,當時蘇德武器裝備基本差不多。蘇聯失敗就在於斯大林的料敵失誤。這一戰略性判斷才導致了蘇聯的失敗。


也正是由於此役的失敗,蘇聯進入全國總動員,開始全面抗擊德國入侵,而希特勒也因為此,覺得再踢一腳,整座房子就會倒塌(希特勒語)德國更改了作戰計劃。從而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清水空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軍在西歐大陸上所向披靡,這就使得希特勒的野心越來越大。1940年7月,希特勒又向他的部下們宣佈了用閃電戰的方法突襲蘇聯,這就是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

雖然希特勒已經制定了進攻蘇聯的計劃,但為了能讓全世界大驚失色,滿足自己的自豪感,他在外交、經濟和軍事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與欺騙措施。1940年德軍佔領法國後,曾制定過一個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後來由於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就放棄了這個計劃。但這時為了掩蓋侵略蘇聯的戰略意圖,就大肆宣傳“海獅計劃”,把入侵蘇聯有關的一切準備與部署都對外宣傳成了“海獅計劃”的行動。

希特勒為了欺騙全世界,採取了許多迷惑措施。首先是製造假象,明明是準備入侵蘇聯,卻大量印發英國地圖做宣傳,並且給部隊配備許多英語翻譯,真的是費勁了心機。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同時準備了有效的渡海和登陸設施,並且頻繁演習。其次是利用輿論大肆宣揚,目的是掩蓋德軍大規模東調,還對外宣稱是讓部隊去東方休整。再加上故作姿態,示敵以好。在外交上停止了對蘇聯的口水攻擊,把矛頭轉向英國。希特勒主動向蘇聯解釋德軍東調的原因,說是讓年輕的士兵替換即將退役的老年士兵等等。

就這樣,德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就算沒有也創造資源,如強加的“海獅計劃”,德軍秘密完成了進攻蘇聯的軍事準備。到1941年6月份,德軍在靠近蘇聯的西部邊境地區集中了190個師約500餘萬人,部署了3800多輛坦克,5萬門以上的迫擊炮和大炮,5100多架飛機。到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成功實施了“巴巴羅薩”計劃,成功欺騙了全世界,尤其是蘇聯。


第一軍情


巴巴羅薩在初期是成功的,德國在蘇聯推進的距離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他們後勤部的預期了(後勤部曾經預測德軍只能推進800到1000公里左右,然後就要等待增員到達才能繼續推進),但隨著德軍在莫斯科戰敗,巴巴羅薩計劃的終極目標宣告失敗。

巴巴羅薩計劃初期成功的原因是蘇聯的軍隊在冬日戰爭後剛改制過,還沒經歷過實戰檢測,導致他們面對已經經驗豐富的德軍時顯得非常無力。1941年德軍不管是在戰術層面還是實際指揮層面都全面領先蘇聯人,並且德軍又掌握了閃電戰的原理,巴巴羅薩的前期推進就如同他們在法國推進一樣簡單。但在莫斯科戰役,他們遇到了蘇聯的大縱深防禦和一些後勤問題,導致了他們的失敗。隨後德軍開始的藍色計劃依然在南線推進了很長的距離,但在這個計劃的後期他們不光遇到了後勤問題,還遇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城市戰已經不再那麼碾壓了。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這種發生了很多巷戰的作戰,德國人確實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等到蘇聯在43年的戰時生產走入正規,軍隊素質得到鍛鍊之後就開始與德軍平分秋色了。

關於巴巴羅薩計劃的成敗,看你怎麼理解了。

我認為巴巴羅薩是歷史上一次性推進最快,最遠,最碾壓的軍事行動,只是他並沒有達成終極目標,所以可以算是最終失敗。


據史論爭


“巴巴羅薩”:“計劃的主要意圖是要集中兵力,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打擊蘇維埃俄國。開始對俄國的進攻,德軍調用的兵力總數是七百二十三萬四千人,要組成三個集團軍群進攻。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是馮·萊布元帥,第十六集團軍和第十八集團軍、第一坦克集群和空軍第二航空隊配合行動,越過波羅的海,進攻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將要由馮·博克元帥來指揮,第九及第四野戰集團軍,第二、三坦克集群,在第一航空隊的支援下,在布勒斯特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在比羅夫托夫方向實施輔助突擊,任務是合圍並消滅白俄羅斯軍隊;最後是南方集團軍群,將由龍德斯泰特元帥來指揮,第十二、第十七、第六野戰集團軍,第四坦克集群和空軍第三航空隊,在裡沃夫斯基和切爾諾夫斯基方向實施突出,切斷併合圍烏克蘭地聶伯河右岸地區的俄軍主要集團。德軍對俄國的突然進攻,包括同盟國的軍隊,總共為一百九十個師,五千架飛機,和四千輛坦克,敵人的抗擊會被迅速瓦解,在追擊的同時,應儘快的攻到莫斯科,從政治和軍事上考慮,必須佔領莫斯科。”

德軍統帥部決定“我們應當避開俄國的偵察,必須不斷加強對不列顛群島(英國)發動突然進攻的準備,要在一九四一年的春季和夏初集中大量的航空兵部隊越過英吉利海峽集中襲擊英國。總而言之,要把世界輿論的注意力引到不列顛群島地區,讓他們(俄國)深信,德國無論從空中和海上對英國的進攻將每時每刻都可能進行,而現在向東方運送部隊和裝備的軍事行動,僅僅是為了製造假像。”

阿道夫·希特勒陰險的說:“我們同俄國簽訂了長期的貿易協定,向他們介紹過航空技術,並把最先進的飛機賣給了他們,但他們在戰爭開始之前是無論如何也來不及把我們的新技術運用到軍事上的!這情況還信任表明了我們德國同他們的友好關係。五月二十日(原定進攻日期),‘巴巴羅薩計劃’應該全部準備完畢。”阿道夫·希特勒走近結住德國陸軍元帥馮·博克說:“馮·博克元帥:要記住,你對白俄羅斯的突擊,主要目的是去進攻―――莫斯科。”


葉公好龍177224125


巴巴羅薩計劃只是前期戰術執行層面的成功,戰略方面是失敗的,以至於最終計劃破產。前期希特勒戰術欺騙做得很到位,集結260萬部隊一路突襲至莫斯科。但作為一個國家元首或者德軍參謀部居然沒有考慮到蘇聯惡劣的天氣,交通,德軍本身能源損耗等情況,失敗就在所難免了。眼裡死死盯著芝麻,對一旁的西瓜無動於衷,莫斯科終究只是從嘴邊溜掉的肥肉。


大片集中影


就算斯大林初期在能幹,也打不贏如此大規模動員兵力德國,準備不足,節節投入兵力才是失敗根源。因為無論情報顯示,還是兵力投入蘇聯是知道的,不存在德國奇襲。關鍵是蘇聯人不知道他們戰場太適合德國裝甲戰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