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

培養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

前幾天給孩子籤家校聯繫本,看到孩子跟老師說自己的課堂筆記拉在學校,沒有帶回家。老師幽默的回覆:這就是Sha,並說,希望期末考試時,智商保持在線。

我看了哈哈大笑,和孩子說,你們老師真是可愛啊。

“真的真的,我好喜歡她。她是最可愛的老師了。”孩子回答。

我問,那到底什麼是可愛呢?孩子說,就是可以愛、值得愛的意思。

“那到底是什麼?”

“一個人值得愛,一定是樂觀、善良、熱情、情商高的。”

“那什麼是情商高呢?”

“就是不會只想著自己,能夠顧及別人的感受啊!”

我很欣喜孩子的答案。

培養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

還記得那個用了洪荒之力的傅園慧嗎?

記者問:“平常游泳都會想什麼?”

傅園慧答:“什麼都想,比如這個世界快要滅絕了,然後選出幾個英雄,然後我就是其中之一。”

記者:“你今天的成績是58秒95。”

傅園慧答:“58秒95啊,我以為是59秒!啊?我有那麼快!”

記者:“今天這個狀態是有所保留嗎?”

傅園慧答:“沒有保留。我已經……我已經……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

全國人民都愛上了這個對自己很滿意的姑娘。

為什麼大家會愛上她?她真實、熱情、樂觀、幽默、自我肯定。這樣的女孩人人愛啊。

培養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經有過一次婚姻。再次戀愛時,她問男友(現在的老公),你沒有結過婚,身邊未婚的年輕女孩一大把,為什麼選擇我?

她的男友回答:你樂觀、善良,和你在一起,覺得生活更美好。

孩子的班主任,傅園慧,我的好朋友,都擁有積極的個人特質——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家長課堂上,父母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品質,正是這樣一種積極的個人特質。

積極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認為,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和價值。個性力量就是良好的性格,是一系列積極素質的綜合體。

培養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

這些積極素質不僅是讓人喜歡而已,還影響孩子們的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我家裡每天有五個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放學回家後,他們會熱烈地講述學校裡的事,講自己喜歡的老師、同學,也講作業和考試成績。

一天,幾個孩子講起學校的考試。一個孩子說,我考完試從來不和同學對答案,對完了如果發現做錯的多,會影響我的下一場考試。另一個孩子立刻回應,我也覺得最好不要對答案,如果做對的多還好,做錯的多真的太影響下一場考試了。還有一個孩子說,我最喜歡對答案,總是越對越高興。

我很意外,問這個孩子,“你總是考的很好嗎?”

“不是啊,我是覺得考完了,無論考的好與不好,都過去了。知道答案是好事。”

培養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

我想,真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看到自身想法對自己感受和未來的影響,樂觀的解釋風格萌生希望。

前段時間,教育部再次提出減負,其中一條是考試評價減負,就是要改變評價方式,完善學業考試辦法,建立素質綜合評價制度,不允許以分數高低對學生排名,不允許炒作高考狀元。

分數排名,只是一個根據分數得出的排序,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參照體系;高考狀元是一個孩子努力之後的結果,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榜樣。

這一舉措讓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位積極心理學家馬丁.塞林格曼對美國曾經倡導的自尊運動提出的反思:

父母與老師只重視孩子的感覺而忽略了孩子的所作所為,比如征服、堅持、克服挫折與無聊以及應對挑戰,這使孩子更容易抑鬱。

培養自尊不僅本身是一個矛盾(如果每一個人都很特殊,就沒有人是特殊的了),而且會導致孩子很快就學會不去理睬這種無誠意的恭維。自尊運動導致了一系列有趣的行為,比如廢除競賽,以免使落後兒童自尊受損;放棄智商測驗,以免使低分數者的自尊受損;對考試成績進行處理,以免使那些得到D的兒童難過;降低教學目標,以免學習慢的學生傷心(反正現在已經不比賽了);將競爭視為壞事,不再背誦重要的學習資料,不再有大量繁重的作業。這些做法都是用來保護兒童的自尊心的,否則有些兒童就會被其他人的光芒遮住,他們相信這樣的收穫會遠遠超過那些優秀孩子所失去的利益。

和現在我們所提倡的考試評價減負何其相像。

塞林格曼說,能提升自尊感是十分令人喜悅的,但是不先獲得與現實世界交往的好成果,而企圖直接得到“感覺滿意”,就是將因果關係顛倒了。

我想,我們要做的不是鼓勵孩子“感覺滿意”,而是教給他們讓自己滿意的確實可行的方法。

昨天,我給孩子們講了一些大腦如何工作的內容,跟他們說,學習時,必須要有行為投入、認知投入和情緒投入,才能達成效果。

晚上孩子們做完作業複習,一個孩子說,我今天覆習的時候都忙著照書抄,只有行為投入,認知投入和情緒投入都不夠,我明天課間要繼續讀一讀我的複習筆記才行。

我心裡樂開了花。

關注呦呦小築

與孩子共同成長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