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忙,是沈風雲和丈夫寧方成的常態。每天一大早,在濟南羊頭峪路4號路邊,準能看見這兩口子忙碌的身影,配鑰匙、補車胎、換車閘、充氣......因為忙,當山東大學把錄取通知書送到家,他們才知道兒子考上大學了;因為忙,兒子在北京大學碩、博都快讀完了,他們都沒去探望過......

然而,他們感謝這種忙。因為正是這種忙,讓這個從泰安寧陽遷到濟南的三口之家從最開始吃不飽飯到現在買了房、安了家、紮下了根,還“培養”出一個博士兒子。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沈風雲家的修車點。

對兒子算不上“培養”

沈風雲一家的修車點就在路邊,一輛三輪車裡裝滿了修自行車、電動車的工具,一塊石頭上擺放著幾臺有些舊的配鑰匙機器,這是社區給他們免費提供的場地。初見沈風雲和她的丈夫寧方成時,兩人一個正在配鑰匙,一個正在維修三輪車。還沒等他們手裡的活忙完,陸續又有一些人把出問題的電動車推了過來。“從早到晚都這樣,有人來就要趕緊給人修好,閒不住。”

“不這麼忙不行啊,孩子上學、吃穿都是這麼掙出來的。”因為整天忙,對於兒子的學業,沈風雲和丈夫其實並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管。就算是現在,兒子博士都快讀完了,她也不太清楚兒子到底學的什麼專業,只曉得是“生物”。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沈風雲正給車主修車閘。

不過,兒子從小就讓他們兩口子省心。“他看見我們整天這麼累,他就受影響,就很自覺,有時候我們睡覺了,他還在屋裡寫作業。”沈風雲說,她和丈夫從不給兒子施加壓力,“我就是給他做好飯,他爸也就是說幾句讓他盡力的話就行了。”

“從來沒上過輔導班,考學報專業都是跟他的老師商量一下就報了,等到山大把通知書送到家才知道他考上學了。”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無論是兒子考上大學,還是考入北大讀碩博,都沒有給他特別慶祝過,“就是高興一下”。

對於兒子,相比“言傳”,他們更多的是“身教”。“作為父母你自己勤奮努力,幹好自己的活,孩子自然跟著學,要是你天天玩手機、打遊戲,孩子也會受影響。”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寧方成正在維修三輪車。

“他爸差3分就能上大學”

交談中,沈風雲說,其實她的丈夫當年差3分就能考上大學。“考了好幾次,但是運氣不太好,最終也沒能考上。”無奈,寧方成最終只能放棄,這時他已經接近30歲,在農村是十足的“大齡剩男”,家裡就張羅著給他介紹對象。

在別人的介紹下,沈風雲認識了寧方成。“我就想找一個有文化的,沒覺得年齡大。”沈風雲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因為自己的親戚有很多都是大學生,受他們影響,很早她就認識到知識、文化的重要性。而沈風雲當初之所以只讀到初中,是因為家庭的變故,讓她不得不早早輟學務工。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他們就希望能給兒子創造更好一些的教育環境。因此,當兒子還不到兩週歲,他們一家三口就從泰安寧陽老家搬到了濟南。當然,在老家謀生不易也是他們離開的重要原因。“再怎麼大城市也比農村機會多。”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維修技術都是寧方成自學的。

剛來濟南吃不飽飯

但剛搬到濟南時,沈風雲一家的生活非常困難。他們是1992年來到濟南的,當時在濟南仁和莊租了一間幾平米的房子,丈夫寧方成就在一家工廠打工,一天5元錢,這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的溫飽。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一家都吃不飽飯。無奈,沈風雲只能帶著年幼的兒子到處撿廢品補貼家用。

她還賣過烤地瓜,但一家人的日子還是緊巴巴的。日子就這麼艱難地過著,直到兩口子開始幹起了維修自行車的小買賣才慢慢出現好轉。

起初,他們沒錢買維修自行車的設備,就撿廢品賣錢一件一件地買。至於維修技術,也都是自己摸索的,實在不懂得就向其他師傅請教。“我喜歡摸索這些設備。”寧方成頭腦靈活,也喜歡琢磨,很快就掌握了修車的技術,後來還學習了配鑰匙。在丈夫的影響下,沈風雲也慢慢學會了這兩種技術。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沈風雲正給客戶配鑰匙。

不過,幹他們這一行,風吹雨淋,非常辛苦,尤其是冬天,倆人的手都凍得開口子流血。而最開始七八年,因為幹活的攤點離住的地方很遠,兩口子早出晚歸,中午都不吃飯。“十多年前搬到這裡,還在附近租了房子,這才能抽空吃上一口午飯。”

好在天道酬勤,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們不知修了多少車、配了多少鑰匙,最終才在濟南貸款買了一套小平方的二手房,安了家,還成功把兒子“培養”成一名博士。

鏡頭|露天修車配鑰匙,這對夫妻把兒子“培養”成北大博士

兩口子一直這麼忙碌著。

“現在能吃飽飯,有地方住,孩子孝順懂事,太知足了。”至於現在的忙碌,他倆早就習慣了,“除了過年和下大雨,我們都在這”。

圖/文 林彥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