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小夥伴們在辦公室裡聊日料,就說到三文魚蘸上醬油芥末簡直美味。
可是小匠並不喜歡芥末所以從來不蘸,然後就被小夥伴給diss了,說生吃三文魚的話可能會有寄生蟲,芥末是可以殺死寄生蟲的。
嚇得小匠立馬百度了三文魚和寄生蟲,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被寄生蟲佔領了。然而~小匠卻看到了這樣的文章。
假冒三文魚,謀財害命
???
點進文章一看還有央視財經的微博截圖
央視財經報道稱,我國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
央視財經的報道傳出後,一些大V和網友圍繞三文魚的“身份問題”展開了討論,認為龍羊峽養殖場中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而虹鱒魚體內含有寄生蟲,並不適合生吃。
然後就看到網友開始對虹鱒魚的寄生蟲產生質疑了,說吃假三文魚要人命。所以出現了這樣駭人的文章。
雖然後來中國漁業協會出來澄清,但是還是不能消除大家的疑慮。
從外形來說,兩種魚的辨識度還是很高的,但是從切片上很難分辨現在的三倍體虹鱒魚和三文魚,所以只能靠整魚分辨。
三文魚
虹鱒魚
小匠本著追求科學的態度,查找了各方文獻,看看這個虹鱒魚是不是真的一吃就能感染上寄生蟲。
虹鱒到底可能感染哪些寄生蟲?
淡水水產身上常見的寄生蟲有肝吸蟲和裂頭絛蟲,值得寬慰的是,虹鱒魚感染的風險都不高。雖然目前證據來講,仍無法排除感染的可能,還需有正確方式的現場寄生蟲檢測才能讓人安心,但是大家也不要過於恐慌。
肝吸蟲感染風險小
肝吸蟲,學名華支睪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成蟲寄生於人和多種動物肝臟膽管內,能引起一系列肝膽損害,如膽管炎、膽管肝炎、阻塞性黃疸、膽囊炎、結石,晚期可以導致肝硬化、腹水、肝衰竭。
肝吸蟲的生活史好像打棒球:一壘,蟲卵進入淡水螺體內孵出毛蚴並增殖;二壘,尾蚴從螺體出來進入淡水魚蝦體內;三壘,人吃生的或不熟的淡水魚蝦,囊蚴進入終宿主體內。這是一個接力的過程,缺一不可。
據查文獻,青海並沒有肝吸蟲流行。從傳染源上來說,當地是沒有的(或者很少,還沒有被發現)。
虹鱒的養殖水域是否有淡水螺分佈?
目前資料不清,也不敢說沒有。至於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蝦,考慮到大大小小的淡水魚就有15科101種魚可感染肝吸蟲,那麼養殖水域存在第二中間宿主幾乎是肯定的。當地野生和家養動物資源豐富,保蟲宿主也廣泛存在。
闊節裂頭絛蟲感染風險
闊節裂頭絛蟲 ,成蟲呈寬鞋帶狀,最長可達30英尺(約9米),終宿主多是吃魚的大型野生脊椎動物,也包括人。
小腸內寄生的成蟲末端節片成熟後稱孕節,內含大量蟲卵,並經糞排出。蟲卵入淡水後孵化出鉤球蚴,被水生節肢動物劍水蚤食入,並繼續發育為原尾蚴。小魚食入水蚤,蟲子繼續發育為裂頭蚴,脊椎動物(比如熊)吃生魚被感染,幼蟲在終宿主的腸道內發育為成蟲,就完成了自然界循環。
青海養殖的虹鱒會不會感染闊節裂頭絛蟲呢?
比照國外養殖狀況,如養殖大戶智利,青海養殖虹鱒感染的風險還是存在的,但是有多高,這個不好估計。還是那句話,需要用正確方式現場調查。
除了上述兩種,就沒有其他特別常見的寄生蟲了。至於有報道中提到的異尖線蟲,其本身是海洋獸類寄生蟲,淡水養殖的虹鱒不會感染,三文魚感染到的可能性會更大。
總結起來,青海淡水養殖的虹鱒感染肝吸蟲和闊節裂頭絛蟲的風險較小,野捕的淡水虹鱒存和養殖水域衛生不好,可能風險會更高一些。
如果曾無意中生吃過這種魚,一般而言也不必太過擔心;假如實在擔心,可以去正規醫院的門診檢驗室化驗“糞常規+糞檢蟲卵”。
最後,小匠想說,感染風險小,不意味著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生吃虹鱒魚。
另外,三文魚生活在深海,寄生蟲較少,但是也不是百分百沒有。而蘸芥末也是不能殺死這些寄生蟲滴~~因為芥末和生鮮接觸的時間過短,不滿足殺死寄生蟲的條件。
如果要吃安全的三文魚,可以選擇正規的料理店。
在生食的情況下,急速冷凍是消滅寄生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歐美國家為了不過多損害海魚肉質的口感又提高有效的防禦,普遍採用這種做法。
歐盟規定海產品必須在零下20℃冷凍24小時才能上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建議是在零下20℃冷凍7天(如果是零下35℃可縮短到15小時)。
所以,別覺得“冰鮮”就一定比“冷凍”的好,至少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可就大大降低了。
一般來說大家只要選擇正規的料理店,還是不必過於擔心寄生蟲問題的,因為進口海魚都是需要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測的。
至於國內的“假魚”,還是那句話,找值得信賴的料理店吧~~
閱讀更多 眾評眾測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