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做小三,也不愿嫁情人,那个见惯父母打架的女孩恐婚了!

宁愿做小三,也不愿嫁情人,那个见惯父母打架的女孩恐婚了!

1

30出头的阿清一共经历过两段深爱。

初恋是大学里比阿清高两届的师兄,学生会的干部。

师兄学习成绩好,管理和组织能力很强,他不但长得很帅,还会弹吉他,是许多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

阿清是个美女,五官明媚,身材高挑,性格也好。

他们很快就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男才女貌,羡煞旁人。

师兄早两年毕业,找了不错的工作,阿清与他仍然如胶似漆。

师兄是本地人,父母早已知道他交了女朋友,很想见一见。但阿清觉得紧张,总推说缓一缓。

大四的时候,阿清联系好了工作单位,师兄再次邀她去自己家见父母,或者在外吃顿饭也行。

阿清仍然想拒绝,但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约好在外吃饭。

师兄的父母温文尔雅,思想也开明,看得出一家三口关系很融洽。

他们对阿清也很满意,等着阿清毕业,然后结婚,然后生娃。当然他们并不催促,只是悄悄盼望着。

阿清真心爱师兄,师兄也爱她,俩人在一起很有共同语言,生活也充满了各种小情趣。

她对现状很满意,但她对未来很担忧,她一直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两年后,师兄的妈妈得了一场急病,幸好及时送医,最终并无大碍。但她经此一事,突然希望儿子早日成家。

那时师兄27,阿清25,俩人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师兄本来也有结婚的打算,便趁此向阿清求婚。阿清说要考虑考虑。

师兄大约以为阿清说的考虑,只是假装矜持一下,他不知道阿清是真的在考虑,并且考虑后的结果竟是不同意。

师兄百思不得解,最终认定阿清不爱他,两人从此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2

阿清离开师兄后非常自责难过,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

她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遇上了大李。

大李比阿清大11岁,技术出身,在一家大公司做技术部门的主管。他们公司是阿清单位新开发的客户。

因为工作关系,阿清经常与大李接触。

大李成熟稳重,长得帅,还幽默风趣,事业也不错。当然,他有家有室、有妻有子。

阿清在不知不觉中对他动了心,等意识到时已挣脱不及。

没多久阿清就成了人人鄙夷的“小三”。

跟所有狗血故事里的情节一样,大李跟原配老婆关系不好,争吵、冷战、再争吵、再冷战,循环往复。因为孩子在读初中,双方没有提过离婚。

和大李在一起时,阿清28岁,她没想过要破坏大李的家庭,虽然大李说有没有阿清他早晚都会离婚。

前年阿清生了女儿贝贝,她本来没打算要孩子,贝贝的到来是个意外。那年阿清31岁,考虑了很久才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有了贝贝后,阿清的想法有了些改变,她害怕贝贝长大了要承受旁人异样的目光,更怕孩子将来接受不了自己和她爸爸的关系。

所以有时候她也希望大李结束他那已经死掉的婚姻,给贝贝一个完整的家。

去年夏天大李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拿到通知书后没几天,大李和老婆不吵不闹和平离婚。

大李兴冲冲地告诉阿清这个消息:“我们终于可以结婚了”。

然而阿清说他才刚刚离婚,兆头不好,再等一等。

这一等就是半年多,阿清每天都在各种煎熬中度过。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应该和大李结婚,俩人感情好,贝贝也两岁了。

另一方面,阿清无比担忧结婚后自己和大李会变得相看两厌,终致水火不容。

3

相爱的人走进婚姻的殿堂,是水到渠成的事。

小三渴望转正是人之常情,不论起因是爱情还是名利。

而阿清却对婚姻避之唯恐不及,和初恋如此,和大李还是如此。即便“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这样强烈的愿望,也不能抵消她对婚姻的恐惧。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和阿清的成长环境或者说原生家庭有密切关系。

阿清生长在一个县城里,父母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年也是俊男美女,十分般配。

阿清的爸爸在外做生意,妈妈在家里相夫教子,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开始吵架的,从最初小吵小闹,发展到后来大打出手。

爸爸总是晚归,有时甚至不回家,他说是因为生意应酬,而妈妈总说他在外面搞女人。

阿清不确定爸爸到底有没有外遇,反正他们至今仍然在互相折磨,没有离婚,也没有所谓外遇找上门来。

阿清很少有他们和睦相处的记忆:“说话总是用吼,三句不到就要开吵,没吵几句就要摔盘子摔碗。”

而且他们吵架、打架从来不避着阿清和弟弟。

4

最可怕的一次是某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说了一句“这菜太淡了”,妈妈立即讥讽道:“是啊,哪有外面的饭菜好吃啊?你现在有钱了,多得是女人抢着给你做饭!”

爸爸把筷子往桌上一拍:“你胡说八道什么呀!菜做得这么难吃你还有理了?!”

妈妈则把碗往桌上一跺:“不好吃你别吃呀!”

盛怒之下的爸爸二话不说,站起来将一桌子饭菜一把扫到地上:“大家都别吃了!”

阿清坐得离爸爸近,她的饭碗也被带到了地上。也许因为角度问题,碗竟没有碎,像钟摆一样来回滚了几滚,米饭撒了一地。

弟弟做在靠近妈妈的位置,他手里的饭碗还在,可是桌上已经没有菜了。

妈妈发了疯一样冲上去和爸爸扭打,阿清搂着弟弟吓得瑟瑟发抖,弟弟大哭着喊妈妈,阿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妈妈被爸爸狠狠推倒在地,右手胳膊往后撑的时候,被菜盘子的碎块儿划破了一道小口子。

爸爸拂袖而去。妈妈坐在踩踏得极其恶心的饭菜中间嚎啕大哭,衣服裤子都沾满了米饭和菜汤,甚至连头发上也挂着菜叶。

5

二十多年过去了,阿清已不记得那晚最后怎么收场的。

那个在地上滚动的饭碗,和浑身沾满菜汁饭粒、鼻青脸肿披头散发的妈妈,却刻在了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每当看见“家庭妇女”这个词,阿清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年妈妈的形象。

人们说起婚姻和家庭生活,阿清就想起自己的爸妈,想起他们吵过打过的无数架。

她知道不是所有的夫妻都像他们那样水火不容,比如初恋男友的父母就很和美,比如闺蜜的家就很温馨。

然而这些和美温馨不过是听闻,而水火不容却是亲眼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何况那水火不容中的不是旁人,而是自己最亲最近的父母。

何况那水险些将她溺毙,那火几乎灼伤她的身体。

所以,阿清对于婚姻家庭的印象,几乎全是水火不容,没有和美温馨。

阿清曾在某个抽屉里见过一张黑白的全家福:年轻的爸妈并排坐在一张条凳上,妈妈靠近爸爸那一侧的膝盖上,坐着个小小的婴孩。

照片下头写明是阿清周岁生日留影。

照片不大,颜色泛黄,看不太清。但父母挨得很近,妈妈的上身微微向爸爸倾斜,两个人都笑得有点儿傻气。

那时候,他们是互相喜欢的吧?

阿清曾问妈妈:“你和爸爸以前谈过恋爱吗?你喜欢他吗?”妈妈笑了笑说你爸年青的时候是个帅小伙呢!

阿清想,婚姻果然是爱情的坟墓。她情不自禁地被爱吸引,却对婚姻有着深深的恐惧。

她说自己也知道这种想法可能不正确,但就是克服不了。

6

我建议阿清去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争得她的同意,把她的故事分享出来。

希望所有在婚姻中沉浮挣扎的男女,在以丈夫或妻子的身份与另一半互相伤害时,不要忘了自己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爸爸或妈妈。

你在伤害那个可恶又可恨的人时,请不要伤及无辜的小生命。

要吵要闹可以,请别让孩子听见;要打要杀也可以,请别让孩子看见。否则,你吵的闹的打的杀的,可能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两害相较取其轻,一个有爸有妈却宛如车祸现场的家,还不如一个虽不完整却温馨的窝。

愿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在羽翼未丰、铠甲不坚的时候,都能被父母温柔以待。

——END——

诺曦妈妈:华东师大教育学硕士,兼修心理学,讲科学、接地气,分享幼儿的性格和智力培养、二胎、青春叛逆期的陪伴经验。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