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區(城市羣)、省、都市區、城市

結合最近一兩個月的帖子,發個總結。

國家、經濟區(城市群)、省、都市區、城市

圖:海滄大橋夜景

第一單元:國家、經濟區(城市群)、省

美國的經濟普查是以都市區為單位。而中國仍然維持以省為單位, 事實上已經和中國經濟現狀脫節。

比如廣東省很明顯已經分化為4個經濟區, 珠三,粵東,粵西,粵北四經濟區的差異非常明顯,硬是放一省統計,很多人均數據變得毫無意義。

正是居於這樣的嚴重脫節,中央層面在做出新的規劃方面不再以省為單位,而是以經濟區為單位批覆規劃。

中國城市化的方向漸漸向美國靠攏, 結果就是經濟區,都市區迅速崛起。找不到主流經濟區或都市區定位的省份,城市,地區將逐漸邊緣化。

伴隨著這樣的脈動,省,普通地級市地位在逐漸下降。

長三、珠三、京津冀經濟區的提出實際上替代甚至瓦解了廣東、江蘇、河北、浙江等大省,直接以經濟區進入中央層面規劃。“十三五”規劃甚至直接以19大城市群為主,當然也有學者提出20大經濟區或17大城市群, 但無論如何其中主要的城市群或者說經濟區都大同小異。

這樣的脈絡下,中國城市的競爭格局徹底變了。競爭開始出現交錯的層級。三大經濟區的首位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處於同一競爭序列;三大經濟區的次位城市和主要小經濟區的首位城市:天津,南京/杭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瀋陽,廈門,青島處於第二競爭序列。

以上也就是傳言中的15大國家中心城市。這樣的傳言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居於經濟區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國家層面的競爭如此,那麼回到海西經濟區,又會是怎樣的格局?

第二單元:經濟區(城市群),都市區,城市

一個經濟區如何確定其首位城市? 是單單以城市為基礎的對比嗎? 結論顯然不是。經濟區首位城市的確定, 首先,要對比的是都市區的大小,廈門城市規模能夠從小到大, 逐漸超越福州,和廈門所處的都市區人口充沛,經濟更活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為都市區的大小決定該城市未來做大的可能性。以及對周邊甚至整個經濟區的影響力。

同一經濟區內部,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的演化。以美國東部經濟區為例,紐約都市區後來居上超越費城都市區後,首位城市與次位城市的發展不再是同步的。紐約都市區聚集的人口很快達到費城都市區的3倍多,紐約市的城市人口規模甚至是費城市的5倍以上。

海西經濟區的首位城市在哪裡?我前一帖有專門論述,這裡不在多說。

答兩個問題:

1、一個泉州網友說(大意如下),福建省規劃的是廈漳泉都市區, 怎麼到我嘴裡變成了廈門都市區。這裡講下原因, 都市區一般以該都市區的首位城市命名,比如舊金山都市區,大阪都市區,名古屋都市區,釜山都市區等等,這已經是一種慣例。如果你感覺感情上不能接受,那仍然更願意說是廈漳泉都市區,這都是個人的自由,但所指的是一樣的都市區。

2、一個福州網友說,為什麼我敢說2030年,廈門城市人口將達到800萬而福州只有區區400萬?

我想任何一個經濟區自然發展都不會把資源分散掉,除非是行政過分干預,可以想象將來中國的經濟區也將類似美國,經濟區首位城市必然吸納經濟區的大部分優質資源,比如北京,上海在各自經濟區的表現已經很明顯。

至於深圳/廣州, 成都/重慶 這樣的均勢必然不會維持太久。 一個經濟區要維持兩個大都市,在更高層面的競爭上必然只能是兩個相對弱勢都市,深圳廣州在北京上海面前就是如此。

海西經濟區作為一個小的經濟區,其資源非常有限,首先是人口分散。 那麼首位都市區的優勢就會非常明顯,只要都市區的優勢足夠明顯, 都市區的首位城市必然一騎絕塵。 這是西瓜效應或馬太效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