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南平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就南平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本帖仅为个人看法,不喜欢或有不足之处,希望嘴下留情。2018年,南平市进入“项目突破年”,闽北各地的变化相信各位论坛朋友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为什么项目来了,却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呢,这里有几个原因:

1.区域定位:作为福建省内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南平的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全国除云贵外其他地区,良好的森林覆盖造就了空气清新的宜居南平,只打“清新”牌最多只能带动旅游产业或是养老产业。在创新驱动在社会发展不断被重视的今天,没有创新能力,光利用“武夷山水”品牌打造生态农业,武夷山“双遗”旅游资源也是完全不够的,看到央视把南平农业的广告打出,且跟的是“精准扶贫”,说实在的,作为去过南平的人来说挺为其心疼的。创新需要人才和市场,而这两项南平都没有,原以为合福高铁带来的是闽北发展的新机遇,结果高铁的虹吸作用却加速了人才流失,因为没有打开广泛的市场,创业创新者没有看到发展前景,即使给出令人垂涎的优惠政策,也无法在日益火爆的“抢人大战”中和一二线城市竞争的。因此很多来过南平的人感叹:南平只适合居住养老,不适合个人发展。

2.制造业没落:20世纪九十年代,南平重工业发展带动了当时的南平经济走上全省三甲,但是这仅仅是因为南平地理位置比较好,尤其在军事方面,且南平重工业前身大多是军工(例如南平铝业前身为军工企业618厂),而现阶段供给侧结共性改革进入深水区,曾经带动南平经济主力(南铝,南孚等等)开始转型升级,而有些(例如南纸)却濒临破产,经济增长速度自然就失去动力,以至于落后。

3.盲目城建:有些领导层认为南平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可以利用于经济发展的土地过于稀缺,因此在5年前就提出建设新城的建议(武夷新区),其实建设武夷新区在当时造城运动浪潮中看起来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造城运动后产生的“鬼城”问题日益凸显,但是已经开工建设许久的武夷新区也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建设,后来的迁市在我看来就是政府的补救罢了。

4.各县市不团结:这一点在福坛中显而易见,福厦之争,南平各县级市之争,各个都认为自己要被恩宠,作为路人的我只能当做是“百家争鸣”吧,虽然语言比较粗俗。

至于具体的发展建议,由于时间原因再另找时间更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