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文:千匠文化 图:太朴大漆

林文锋说:“完成一件漆器需要很长的时间。打磨它最美的状态,有时可能隐藏在下一层,你是看不见的,也有可能此刻这样的状态正好。珍惜遇见,要懂得收!”

‍ 1 :童年埋下的种子,成了父亲眼里的反叛者‍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爱吃面的父亲

「太朴大漆」的创始人林文锋先生,并非系出大漆匠人世家。他的父亲是仙游县的小学老师,教授数学、自然课。

“我父亲认为美术没有标准,学理工才会更有出息。”后来,他却以艺术学院派和设计师的身份介入到现在的传统大漆手作。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追溯起来对大漆的迷恋,原来亦是有迹可循:儿时老宅里奶奶睡的大漆架子床,那高高的床沿在他的手足间留下或轻或重的磕碰,阻碍了他在大床上的嬉闹腻歪。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有时,机缘的产生并不一定全是好的印象,可不管如何,他与大漆的缘分就这样悄然种下了。

林文锋说:“漆艺归结到底是离不开宇宙自然的‘气’,我想把它表现出来。”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我们采访了中国的很多手工艺者,遇到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中国不缺匠人,缺的是设计师。”于是我们欣喜地接近林文锋先生,期盼从一位当代大漆匠人那里听到设计对传统的影响和革新。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但事实上我一直想摒弃设计感,那种西方美术体制的形式感,我一直在努力摒弃。设计是先解构,再组合,但如果我们缺乏思想精髓,就很容易走向形式主义或是空洞。”林文锋先生肯定地说,还同时否定了“创新”。“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作品,为所谓的创新特意去‘做怪’,很多‘创新’其实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他发现一个问题,大家热衷于创新,远甚于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钻研,学生不创新就不能得高分或无法崭露头角,这让他十分反对。“

一件器物是多少代人经验的总结啊,它的弧度、大小是经过多少人考量得出来的,非得变,非得创新,但是最经典的东西已经在那里了,要变化,可以,在这上面进行变化。”

‍ 2 :改造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

林文锋:“犀皮漆工艺,许多人会认为这只是一种技巧,没有太多的创造力,但我不觉得,我觉得它是三千恒河沙粒的缩影。”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以古法熬漆的林文锋

把大学时期的林文锋带入艺术殿堂的人,带他再进入大漆世界的人,是同一位,他就是亦师亦友的郑频老师。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太朴大漆」制作鹿角霜

郑频老师是从中国画转向漆画的艺术创作,尤其在人物主题创作上极有造诣,作品屡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是林文锋先生十分赞佩的漆艺家。同时他也向各地的漆艺大师和仙游当地做传统漆艺的老师傅们学习,这样下来,林文锋先生算是取百家之长的大漆匠人。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工作室改造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创意设计行业,在第十二年,关闭了成功的设计公司,放下一切的驾轻就熟和习以为常,创建「太朴大漆手作」,走向如漆一样沉静丰富、变幻幽邃的人生境界。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工作室主人之 树蛙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工作室主人之 松鼠

3 :手工制作的古法器物,是对万物的敬重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坚持古法的理念来致敬手工的本质,那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对万物的敬重,对人生的修行,通过我们的双手,花费时间在劳动之中,附着于器物上。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工作室一角

传统美学思想和东方哲学观早已渗透在林文锋先生的生活方式里,从起居空间的自然营造、生活的进退取舍、趣味的雅正开阖,林文锋先生将漆的探索和呈现,推向一种令人肃然而又满怀温情的地步。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在机器包饺子更方便省时也更美观规整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无比依恋手工包饺子的氛围,一家人团聚,手上的“作品”留下了我们的蛛丝马迹,我们把感情和贵重的时间付出给他人,有幸福在其中隐藏,这是我们人类的价值。

父亲眼里的反叛者,不做老板,去做“漆工”

林文锋

在父亲的眼里,儿子林文锋是一名反叛者,小时候不喜欢上学,却对美术如痴如醉,青年时从事业单位辞职,冒着风险开一家设计公司,中年时关掉赚钱的设计公司,不做老板,去做一名“漆工”。不过在林文锋自己的眼里,他是一名传统的回归者,从设计师回归到手艺人,从文艺嬉皮士回归到直指内心的手艺作家,回归到父母身边,回归到自然生活,林文锋先生的「太朴大漆」启动了一个真诚的漆的宇宙。

“我需要有两个触觉,一个是伸向过去,一个要伸向未来。”林文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