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衆人眼裡的抑鬱症

以前一提抑鬱症,眾人直接下定論你只是想太多,然而現在眾人都會叫你去看醫生是怎麼回事?

熊玲:眾人眼裡的抑鬱症

1)眾人以前的看法有些道理

雖然,以前一提抑鬱症,眾人直接下定論你只是想多了(題主的潛臺詞是不該直接下定論,尤其不該下你只是想多了的定論),可是我認為,眾人這一定論是有些道理的。因為,在抑鬱症的症候裡,有一典型的症狀是悲觀--負面聯想,對某事物鑽牛角尖地窮思竭慮,這,也就是人們通俗的定論“想多了”。

抑鬱症,在臨床醫學上被列為“情感性精神障礙”,其病因複雜。簡單講,抑鬱症的病因有生物性因素,也有個性、社會心理等因素,最常見的表現有,情緒持續低落、高興不起來、對任何事情沒興趣沒動力、控制不住的幻想或悲觀或危機或絕望的事情、身體不適、失眠、疲憊乏力等等。

在罹患抑鬱症的人身上,存在有抑鬱性格特質的,比如認真執著、多愁善感、過分敏感、小氣、多疑,過分反省、剋制或壓抑感受。過去,眾人對抑鬱症,跟心理諮詢一樣很陌生,並不認為心理疾患是什麼病,不過單從抑鬱症的一些思維和性格表現觀察,也挺符合人們對抑鬱症的直接定論:他們的鬱鬱寡歡,只因想太多。

以前眾人對抑鬱症的理解不全,甚至有誤,但也反應了抑鬱症的一些表現與實質,已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眾人是有感性認識的。

熊玲:眾人眼裡的抑鬱症

2)眾人現在的看法更有道理

抑鬱症,非同一般的抑鬱情緒,或抑鬱傾向等,它是一種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對此病有嚴格的醫學診斷標準。所以,真要對一個人的抑鬱...給出抑鬱症的判斷,是應該經心理專科醫院的診療之後給出。

“然而現在提到抑鬱症,眾人都會叫你去看醫生是怎麼回事”?分明是,眾人的做法更理性了,不像以前單憑自己的感性認識。事實上,隨時代的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各種心理疾病,也可稱現代文明病,是越來越高發,尤其是抑鬱症。

據相關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抑鬱症的發病率為3%~5%,國內有超過9000萬人口罹患抑鬱症。在患者中,女性多於男性,職業人群多於非職業人群,其中IT人士、媒體從業者、重點學校的學生、財會、公安人員、教師、藝人等是高發人群。還有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醫院對抑鬱症的識別率不到20%,即80%的患者被誤診或漏診。在現有的抑鬱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而漏診的原因,卻是罹患者包括醫務人員,對抑鬱症的認識不夠,錯將失眠或軀體不適等問題,視為了普通內科病來看待有關。

這些都說明,高發之病的抑鬱症,在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的同時,還是缺乏深刻的瞭解。

熊玲:眾人眼裡的抑鬱症

現在提起抑鬱症,眾人都會叫你去看醫生,已是多麼明知的舉措。總之,目前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就像對心理諮詢的重視和認識提高了一樣,是值得令人高興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