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会引发什么病呢?

in吾王


脑动脉硬化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脑血管的表现,常由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糖尿病等引起。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常引发下列疾病:

1、神经衰弱:

主要表现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的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脑CT及核磁(MRI)显示脑组织有缺血表现。

3、腔隙性脑梗塞:

是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梗塞直径多为2~15mm,很少超过20mm。

腔隙性脑梗塞主要发生在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有20种以上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可完全或近于完全恢复。

高血压患者腔隙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8倍,吸烟者增加5.6倍,糖尿病患者增加1.3倍,而经常适度锻炼者危险性减少60%-70%;心脏病并非其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适度锻炼是预防腔隙性脑梗塞的关键。

4、动脉硬化性痴呆:

为脑小动脉硬化产生的脑部微梗塞所造成。临床表现为:早期头痛,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后逐渐出现性格改变,记忆障碍;思维单调贫乏,常沉默少语或毫无目的的自言自语;分析能力减退,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或有强制性哭笑;计算能力极差,因遗忘出现错构、虚构等,生活不能自理。

5、脑血栓形成:

别名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在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管壁病变基础上,管腔变狭窄,或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塞给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李青大夫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王医生,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导致了脑供血不足,这本身已经导致了脑供血不足的疾病;本身高血压也是疾病。

下一步会造成什么更加严重的后果呢?

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只是王医生提醒您,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不止会引起脑供血不足;也要预防脑供血不足加重,否则可能出现脑卒中。

其实这句话,已经回答了您的提问,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如果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脑卒中,即脑梗死的可能性最大。

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会出现走路偏斜,打呵欠,发作的头晕,或者头痛,站立不稳,肢体麻木无力;突然摔倒,半身不遂,或四肢某一不分不能活动,或力量下降;突发视物模糊,或者眼前突然发黑;突然就说不出话,感觉舌头不受自己控制,吐字不清,甚至有些老人会出现口角流涎,口眼歪斜等症状;甚至后续的各种后遗症。

不但如此,高血压还可能出现:

脑出血、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衰、肾衰、主动脉夹层等等风险。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可能,只要我们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积极的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根据具体评分决定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加他汀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所有的这些风险都会随之减低的。

除了药物预防,还需要:健康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开开心心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王医生必须强调,高血压合并脑供血不足,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血压,切莫降的太快,或降的太低,加重脑供血不足。

所以,早发现问题,早预防,大家也无需紧张!


心血管王医生


确实,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会引起脑供血不足,那脑供血不足又会引发什么病呢?

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就是各种表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除了中风偏瘫之类的,很重要的就是引起痴呆!

轻的是一些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有时体位改变过快时还可以发生晕厥、跌倒等。

重一些的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因为某一部位脑组织缺血而产生的短暂性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比如偏瘫、偏盲、眩晕、呕吐、语言障碍等,数分钟到1小时左右就恢复正常了。

再严重的就是脑梗死,也就是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坏死,老百姓的话就是“脑中风”(脑卒中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都是急性脑缺血的表现。

脑供血不足除了上面的急性发作以外,还可以因脑组织长期的血流灌注不足、慢性缺血发生神经细胞不同的病理变化,出现缺血性脑白质病(小动脉硬化白质脑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等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严重者痴呆等。

缺血性脑白质病。相信一些做过脑磁共振(核磁)的病人看到过这句话,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病,动脉硬化白质脑病等。脑白质是什么?大脑皮层是神经细胞的部位,是“灰质”;皮层下神经纤维(轴索)走的地方就是白质。脑缺血会使神经纤维外皮(髓鞘)破坏,医学上叫“脱髓鞘”。神经纤维脱髓鞘后,会影响神经的传导等功能,脑白质损害或者表现为小的腔隙性脑梗死,这时候检查就可以发现脑白质变化了。

脑白质损害后就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表现,如早期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耳聋,注意力不集中等,到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答非所问、健忘、个性改变等,发展到严重了就是痴呆,还伴有躯体的老化和功能障碍,偏瘫、语言障碍、进食呛咳、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甚至发生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就是因为脑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但还不到痴呆的程度。病人的记忆力损害,智力下降,执行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

血管性痴呆。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痴呆的第二个常见病因(第一个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了)。有些血管性痴呆是发生于明显的脑梗死后,有些痴呆是由于长期慢性缺血后逐渐进展的,不容易被发现和重视。

缺血性脑血管病还会继发癫痫。这是因为脑组织的活动也是通过生物电进行的。脑缺血坏死部位的脑组织会出现异常放电,就会引起癫痫发作。

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变如认知障碍、痴呆等起病比较隐匿,不容易识别。所以,如果发现家人尤其老人出现上述异常表现,不要大意,也不要以为就是老人变坏了,这可能是一种病态,要及时检查治疗。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根据供血不足的严重程度,引发不同的疾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卒中!


接下来,我给大家从高血压、颅脑动脉硬化是否合并发生引起脑供血不足,来告诉大家可能引发的大脑病变。

第一种情况,仅仅患有高血压。

①在血压控制欠佳的情况下,最严重的就是脑出血,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其中以脑干出血最为凶险;即使发生在同一部位,出血量不同,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大面积脑出血的预后也不怎么样。


②高血压促使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腔隙性脑梗死。

③血压控制不好,还容易导致头晕、头痛,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

第二种情况,仅仅脑动脉硬化。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或椎-基底节动脉系统的狭窄引起的对应脑区的一过性缺血,发作时间短,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查CT或核磁也没有明确的病灶。但是,却要十分重视这个情况,因为发生过一次TIA,一年内发生卒中的概率高达10%以上,而频繁发作者则有50%的几率发生缺血性卒中。


②脑血栓形成。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斑块导致颅脑供血血管管腔狭窄,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导致供血脑区的梗死。

第三种情况,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往往并存,在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的病程进展上互相促进。

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呢?

第一,控制血压!控制血压!控制血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目前的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就是药物控制,一旦明确自己有高血压,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心内科、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等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血压。

如果被告知自己属于“H型高血压”治疗上更要注意,降压同时还要加服叶酸。


第二,明确自己的是否存在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情况,没有则继续保持。如果有就要注意了: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尽快让血糖、血脂达标,②不能通过调节达标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控制。

第三,改善心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至关重要,因为有了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活着的姿态可以有多种,可一旦因为这些慢性疾病导致急性疾病,你的生活就不再那么快乐了!

第四,饮食上低盐低脂、增加膳食纤维、增加高蛋白,让饮食多样化、缤纷一些。


第五,戒烟限酒。烟呢,能不抽就不要抽;酒呢,能不喝就不喝,绕不来就少喝一点,多饮无益,徒增不适。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讲科普


短期内的脑供血不足会引起TIA,也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长期的脑供血不足可引起脑梗塞。

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会导致脑血栓形成,事实上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是导致脑血栓形成的根本病因!

脑血栓形成大多涉及管径500um以上的动脉,脑动脉硬化其形成的斑块可导致管腔狭窄或血栓的形成,血栓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任一部位,以动脉分叉处多见,人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等。

当脑缺血病变时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理变化。

当脑梗后的1~6小时(超早期),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当脑梗后的6~24小时(急性期),缺血区脑组织苍白伴轻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呈明显缺血改变。

当脑梗后的24~48小时(坏死期),大量神经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当脑梗后的3日~3周(软化期),病变脑组织液化变软。

当脑梗后的3~4周(恢复期),液化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胞清楚,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了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持续数月至2年。

又到了老生常谈的话题,该如何预防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具备发生脑卒中危险的人群需要控制其危险因素,这里包括着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颈内动脉狭窄超过50%,避免服用避孕药等危险因素;而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脑卒中的病人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卒中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