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導讀:

在日本,隨著國家人口的老齡化和少子化,對清理死者財產的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加。

在東京惠比壽附近的一家公寓裡,Jeongja Han把一抽屜的筆和打火機丟進了塑料袋裡,一位50多歲的寡婦坐在旁邊的凳子上,默默地看著她清理。

幾個星期前,這名女子的丈夫死於一場車禍,留下生活了30年的寬敞兩居室公寓等著收拾。他們沒有孩子,所以她給 Han 的指示很簡單:“把所有的東西都扔掉。”

Han跪在寡婦的廚房裡,周圍堆滿了裝著盤子、漆器、半瓶威士忌和清酒等紙板箱。Han已經50歲了,但長著一張圓圓的、年輕的臉,留著利落的頭髮。她穿著棕色的圍裙,裙上有兩個大口袋,用來裝筆和膠帶。

“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Tail Project負責人Jeongja Han

Han是朝鮮人,但她一生都生活在日本。年輕時,她曾是日本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

2011年3月,日本連續遭受地震、海嘯,伴隨後來的經濟衰退,Han的一個朋友(Active-Techno製造業的社長),提到他正在尋找新的生意。

他告訴Han,他最近讀了一篇關於清潔行業的文章。“他說,‘也許我應該做這個生意,’”Han回憶道,“我說,‘不,不,不,我來做。’”

2012年, Tail Project作為Active-Techno的一個子公司成立。

Han成為Tail Project的負責人,專門負責清理死者的生前財產,並將這些二手商品倒賣給市場。

通常,Han和三個同事上午9點開工,下午1點,裝貨的小卡車就會滿載而歸。Han會在剩下的寬裕時間裡,將這些二手物品運到貿易公司,通過集裝箱海運出口給菲律賓的買家。

在日本,幾十年來預期壽命的提高和出生率的下降導致了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和萎縮,每年都有更多的人死於無人緬懷,Han提供的這種服務在日本越來越受歡迎,像Tail Project這樣的公司也越來越有必要。

Han每天都踩著忙碌的節奏奔波於不同的“垃圾房屋”,前一天可能還在北面180英里處的福島清理房屋;福島一結束,她將立刻前往20英里外的橫濱,去清理另一位客戶的房屋。

“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神奈川縣的一間“垃圾房屋”

舊貨轉售市場強勁的背後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老年人的國家。

在2016年,日本的年出生率首次跌破100萬。然而,在過去的60年裡,高質量的醫療保健使預期壽命延長了近30年。據統計,2016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80.98歲,女性為87.14歲。

在2017年,日本有946060人出生,1340433人死亡,這是其人口數連續第七年下降。

日本的出生人口連續兩年低於100萬,而死亡人口每年要比出生人口多出三四十萬。

日本現有人口約1.27億,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測,50年後日本人口將減少至約8800萬,只有目前的三分之二,超過64歲的人(目前約為四分之一)的比例預計將達到38%,日本光是百歲以上老人就超過250萬人。

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二戰後的繁榮時期,當時日本的消費水平在歷來保守的日本是前所未有的,但這種生活方式在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經濟泡沫破滅。由此產生的經濟不安全感導致日本年輕人推遲結婚生子,或者乾脆不生。到了今天,日本剩下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和數以百萬計的“垃圾房屋”無人繼承。

據日本清理行業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Clean-out Professionals)副會長Hideto Kone稱,孤獨死亡人數約佔清理市場總人數的30%。那些被老主人遺棄,任其腐爛的“垃圾房屋”,佔20%。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一項研究稱,到2033年,日本全國空宅將達約2150萬戶,屆時幾乎達到三室一空的程度,可見日本的老齡化多麼嚴重,Han進入的市場有多大。

“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清理後的公寓

由於日本對垃圾處理收取高額費用,這導致了舊貨轉售市場的強勁。2016年,日本二手行業盈利160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7.4%,比2012年增長30%,約佔日本整體零售市場的4.1%。在2016年,二手服裝佔零售服裝市場的10.5%,而路易威登手袋和勞力士手錶等二手奢侈品品牌佔整個零售銷售的13.5%左右。

據清理行業協會的數據,其8000家會員企業每年總共帶來45億美元的收入。在接下來的5到10年裡,該協會預計其會員數量還將增加一倍。

從2007年到2016年,超過10萬家的日本公司獲得了經營二手商品的許可證。通常,為期一天的工作,客戶付給Han和其他提供類似服務的清理公司的費用,從2200美元到3200美元不等,但根據工作的強度和花費的時間長短,費用還可能高達數萬美元。

《再利用商業期刊》( the Re-Use Business Journal)的資深專欄編輯Rina Hamada引用了“惜しい(可惜)”這個日文詞彙來解釋日本二手買賣市場爆發的原因,她表示這是日本人對一段消費浪費後的醒悟和迴歸節約的傳統。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日本人就有這種感覺,”她解釋道,“即使是在‘江戶時期’(1603年持續到1868年的經濟增長時期),日本人也會將舊的和服用於其他用途。”

二戰後的經濟繁榮階段,在這段時期,出生率大幅上升,日本人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如果你想要經濟增長,就必須消費。”Hamada說,“於是,日本人開始忘乎所以,不停地買、買、買。”

隨著經濟停滯的影響,這種風氣在過去20年裡已經消退,但這不是唯一的因素。Hamada指出,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的餘波是日本人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人們開始把他們的東西捐到東北地區(災難的發生地),因為東北地區的受災人一無所有,他們也開始考慮,‘也許我們應該重複使用這些東西’。

“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堆放在浜屋倉庫裡的PC部件

二手買賣市場的興起同時激發了日本舊貨店和典當行在線上和線下的大量創新。所謂的回收企業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富人區。

EcoRing Co.是這類業務中最成功的公司,該公司在日本的78家分店中收購、售賣各種名牌二手貨品。

線下,許多日本的二手物品寄賣店把清理工作作為獲取庫存的一種手段,有的佛教僧侶也加入了這個行業。死者的親屬會去找僧侶和到寺廟祈禱,僧侶們會藉此到死者家裡清理。一些清理公司還會直接與聖祠合作。

線上,雅虎拍賣是日本最受歡迎的 C2C模式,但也出現許多新的以移動端為導向的業務。例如,一家名為Cash的初創公司會根據用戶通過APP提交高端商品的照片,及時地向用戶支付費用。一家基應用程序的跳蚤市場Mercari Inc .,在6月份的首次公開募股之後,該公司股價上漲了76%,近一個月後,其股價仍比發行價高出40%以上。

“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公寓樓前待打包的二手物品

二手物品的去處?

在寡婦公寓下面的街道上,Han的小卡車幾乎裝滿了。一箱箱的二手家居用品和傢俱,這些貨品的最終歸處會去向哪裡?

“儘管日本國內的轉售市場已變得飽滿,但一個更大的全球市場等著日本產品進入。”Han說。

長期以來,日本在高質量製造方面的聲譽一直很受市場歡迎,而這種聲譽也影響到了日本的商品。在東南亞,地理和文化上的相似使得日本產品受到高度追捧,但這些地區的人均收入低,購買新產品基本上無法實現,換之,一個龐大的二手商品市場在東南亞擴張開來。

Han指著附近大樓旁的長椅說:“這些會以100日元(大約1美元)的價格賣給非洲的經銷商”。其中,大部分二手貨物都會運往菲律賓,Han表示,菲律賓人非常喜歡日本產品。

“無人繼承”的日本,催生了這個百億的行業

堆在浜屋倉庫的二手自行車

日本的二手商品批發商,每年向東南亞國家運送數千個貨物集裝箱,滿足在傢俱、服裝和家居用品銷售中占主導地位的小規模貿易商。日本最大的二手商品出口商Hamaya Corp.稱,2017年該公司出口海外共2465個集裝箱,東南亞是其主要買家。在這些集裝箱裡的許多物品中,包括自行車、電動工具、AV設備,以及冰箱、攪拌機等各種家庭用品。

在過去20年裡,日本的二手商品公司在東南亞地區擴張了至少62家門店。時尚二手服裝連鎖店Don Don Down在日本擁有47家門店,在柬埔寨還有10家。另一家零售商Bookoff Corp.,20個月裡,在吉隆坡開設了三家專賣日本二手商品的大賣場。

儘管Han的二手商品買賣做的風生水起,但她認為,菲律賓市場不會是一個永久的市場,隨著財富水平的提高,這裡的人會想要新的東西。這種情況以前也曾發生過:泰國曾經是日本人最青睞的舊貨目的地,但隨著泰國人變得越來越富裕,其舊貨市場也逐漸消失。

“柬埔寨市場,也許會一樣。”Han猜測。

她也在擔憂,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增長將是對日本二手行業構成的一大挑戰,更嚴重的是,像中國製造的低成本產品開始出現在發展中市場上,也會對二手商品買賣構成競爭。從長遠來看,隨著日本人口持續老齡化和下降,她的業務量只會增加。但這兩種趨勢都有可能迫使Han將更多的二手商品傾倒進垃圾焚燒爐。

但在《再利用商業期刊》( the Re-Use Business Journal)的資深專欄編輯Rina Hamada看來,只要貧富差距存在,就會出現二手商品買賣,這不僅僅是針對奢侈品,貧富差距不能消除,轉售市場也會一直存在。

以鄰為鑑。目前,國內可能沒有像日本那麼多的“垃圾房屋”供清理,但國內強勁的消費體系,或許,轉售買賣也是一大商機。

編譯:譚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