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讓國產機器人減速器告別「舶來品」 來福諧波公司注重自主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

一大早,浙江來福諧波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勝良如往常一樣在研發車間巡視,以確保線上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

“今年以來,公司已經投入500多萬元的研發經費用於提高工藝製造的能力。現在,我們第三代產品已經進入試驗階段,預計年底就可以投產上市了。”彭勝良說,第三代產品將在精度保持性上追上國外一流企業,真正讓中國機器人擁有告別“舶來品”的機會,扭轉日產諧波減速器壟斷僵局。

彭勝良介紹,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是機器人構成的三大關鍵部件,其中以減速器為最核心的關鍵機械部件,成本佔比也最高,一個機器人需要6個減速器,國產機器人突破的關鍵也就是這個減速器。

然而,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日本企業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壟斷了減速器的核心技術。“在此之前,定製諧波減速器多少時間、多少價格,都是由日本公司說了算。”彭勝良說,“不但是這樣,日本企業還限制高端產品對中國出口,使國產機器人廠家根本無法與國際競爭對手抗衡。”

從2016年開始,國內包括“來福諧波”在內的幾家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我們不僅做到了諧波減速器高扭矩、大速比、小體積,更追求產品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壽命等特性。”“來福諧波”現在生產的機器人用諧波減速器,體積、重量都比原來國家標準諧波減速器縮小60%,但是承載能力卻比原來大幅度提高,可廣泛應用於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數控機床、半導體制造設備、精密機械驅動控制等領域。

更重要的是,國內諧波減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逼迫日產諧波減速器的價格也大幅“跳水”。“原來一個減速器價格近萬元,現在只要四五千。”在價格上近一半的降幅,推動了國產機器人的量產,自主創新迎來國產化春天。

要追趕國際老牌企業,不但要有負重前行的毅力,更要有不斷創新的思維。彭勝良介紹,諧波減速機是用於小型機器人或大型機器人末端幾個軸,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承載能力大、運動精度高、單級傳動比大。“如何在小小的減速器上實現突破,提高工藝設計,實現優化升級,我們的團隊連做夢都在想這個問題。”

從2013年開始,“來福諧波”投資近7000萬元,用於研發改進諧波減速器。工業機器人需要24小時連續運轉,穩定性和可靠性一定要高。因此從材料到成品,研發團隊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反覆試驗。目前,由“來福諧波”生產的減速器的質量標準已經遠遠高於國家標準。

公司的技術團隊並不滿足於現狀。“我們要追趕日本HD公司,甚至可以在某些領域實現超越。”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彭勝良認為,一定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如果靠模仿就能成功,那別人早就成功了,哪裡還輪得到我們。而且單靠模仿,我們就只能一直跟在別人的後面。”

如今,研發團隊已經有19個骨幹力量了,而公司的訂單也已經排到9月份以後了。目前“來福諧波”的4條生產線已經滿負荷開啟,預計到明年年底將擴產到9條生產線,年產20萬套,產值達到4億元。

目前,我們正在與中電研究所進行對接,進行驅控一體機開發。”彭勝良說,一旦驅控一體機研發成功,公司的產品系列更上一個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