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一覺醒來,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6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的決定正式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消息一出,頭條哥默默關掉“吃雞”的遊戲界面,握緊了手裡的保溫杯……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有網友吐槽“有手機癮的人比遊戲癮多得多”,還有人問“買股票算不算?買彩票算不算?”這樣說來,追星成癮說不定也是病......對於遊戲成癮治療方法,也有不少呼籲謹防非法治療手段。今天,我們就談談遊戲成癮的那些事兒。

遊戲成癮者大腦的活動與毒品成癮者相似

早在今年初,WHO在今年發佈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disorder),並將其列為精神疾病。

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痴迷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界定為遊戲成癮?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遊戲成癮”的條件也非常嚴格,(一般人還真達不到這個標準)當事人的相關行為必須足夠嚴重,而且已經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損害,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確診。

其實,對於遊戲上癮是否精神疾病爭議不斷。目前,國際精神醫學領域通用的診斷體系主要由WHO的《國際疾病分類》和《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構成。2013年,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發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引入了“互聯網遊戲障礙”這一概念。

因為,當時亞洲一些國家和研究中心對年輕男性的研究發現,當人全神貫注於互聯網遊戲時,他們大腦的活動與毒品成癮者相似,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表現為上癮行為。美國精神病學學會列出了9種症狀,滿足其中5項,才能診斷為“互聯網遊戲障礙”: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1.完全專注遊戲;

2.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即使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8.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今年3月,《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對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的成年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符合美國精神病學學會提出的“互聯網遊戲障礙”症狀的遊戲玩家少之又少,只有0.3%到1%的人滿足“互聯網遊戲障礙”標準,65%的遊戲玩家並沒有上述任何症狀。(所以大多數網友就不要來“蹭熱度”,想騙病假條啦~)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賈豔濱介紹,此前遊戲成癮主要包含在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注意力缺陷等疾病中,作為一種症狀來診治。如今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也希望引起全社會對此的重視。“目前中國把遊戲成癮也列入疾病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也是遲早的事情。目前中國的許多疾病都是參照國際編碼,與世界接軌。”

遊戲成癮者主要集中在哪些群體?

據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數據還同時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銷售收入為819.2億元,同比上漲59.2%,實際銷售收入佔比首次超過客戶端遊戲市場,成為未來遊戲行業核心增長點。

賈豔濱介紹,遊戲成癮主要以青少年為主,也有部分成年人。遊戲成癮者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網,會直接影響其社會功能,無法學習或者工作。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陶然介紹,我國從1994年開始重視成癮醫學的研究和預防。除了網絡成癮,賭博成癮、工作成癮、購物成癮、飲食成癮、性成癮、菸酒成癮等都是成癮疾病。其中,網絡成癮的患者數量最多。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網絡成癮患者。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從網遊到手遊,青少年面臨的誘惑也逐漸增多。近期,一款名叫《王者榮耀》的手遊不斷遭遇輿論的質疑。如“13歲男孩因玩‘王者榮耀’被說跳下4樓,剛醒又想登錄遊戲”“小學生為玩王者榮耀‘偷’光家裡積蓄”、“11歲少年玩‘王者榮耀’,三個月花光全家多年攢下的三萬多”,這樣的新聞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雖然現在王者榮耀熱度不再,但有新遊戲出現的時候,南方+的小寶貝們還是要節制~)。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其中,南方+曾報道過“狂打手遊‘王者榮耀’40小時,廣州17歲少年患腦梗險喪命”的新聞。年僅17歲的小劉(化名)是王者榮耀的資深粉絲,為了衝到榮耀王者段位,他窩在宿舍床鋪上連續開黑,激戰40多個小時,中間閉眼3小時且只靠著外賣小哥隨便應付了一頓飯。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完成目標,結束遊戲的他突然發現自己頭暈、頭痛,連站也站不穩。意識到身體情況很不妙後,他才前往番禺某醫院進行緊急處理,後因症狀繼續加重轉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經過核磁共振檢驗和腰椎穿刺後,最終確認小劉患的就是腦梗。

為何長期沉迷手機網絡遊戲會誘發腦梗?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畢偉給出瞭解答:“一般情況下,打遊戲時人的大腦神經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他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且沒攝入足夠的水分和能量,再加上他自己的血管本身就比較細,各種因素疊加誘發了腦梗。”

“遊戲成癮者通常存在情緒問題,彷彿只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賈豔濱說,遊戲成癮同時影響生活、睡眠,因為進食不規律可能引發消化功能下降或者過度肥胖,對於青少年還會增加近視、影響生長髮育。

遊戲也不是洪水猛獸,家長不要輕易嘗試“電一電”

遊戲成癮被世衛組織列入精神疾病的消息一出,也有不少人關注治療問題。此前有媒體報道了多起孩子在戒網癮學校被電擊損害精神或被暴力毆打致死的悲劇。有媒體評論擔心,如果遊戲成癮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後,各種非法治療手段、機構極有可能藉此獲得“蓬勃發展”的機會。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遊戲成癮應如何治療?賈豔濱表示,目前對此的治療以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為主。遊戲通過獎懲機制,容易滿足玩家的即時需求。在治療中,要讓遊戲成癮者自己認識到這是個問題,從而主動停下來。同時,也要尋找遊戲成癮背後的原因。對於難以控制的生理症狀,可以使用藥物來減輕焦慮等不適。

在治療中,除了醫生的指導,還需要家庭的配合。治療一般至少3-6個月的時間,整體需要持續一年。對於電擊療法等厭惡治療方式,目前在業界也有不小的爭議,並不作為主要療法。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對於遊戲成癮的孩子,有的家長漠不關心,有的家長只靠打罵,其實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尋找孩子游戲成癮背後的原因。”賈豔濱曾經有個青少年門診患者,因同伴自殺而心生自責,通過打遊戲來逃避現實,有近2年沒有上學,家長這才帶孩子來看醫生。與這個患者相似的病例並不少,有的遊戲成癮正是抑鬱症引發的症狀。

“其實正常孩子也有玩遊戲的需求,只要有時間限制,學習和生活沒有因此受影響,家長也不必太恐慌。”賈豔濱說,希望更多家長加強對遊戲成癮的瞭解,如果孩子出現遊戲沉迷的情況,建議多與孩子適當溝通。若病情較為嚴重,孩子還出現長期情緒低落的情況,建議及時到心理或精神科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遊戲成癮也是病!

【策劃】西西君

【撰文】朱曉楓

【實習生】陳雪雯

【通訊員】張燦城

【校對】吳荊子

(部分內容整理自環球網、人民網、華西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