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一觉醒来,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初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的决定正式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消息一出,头条哥默默关掉“吃鸡”的游戏界面,握紧了手里的保温杯……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有网友吐槽“有手机瘾的人比游戏瘾多得多”,还有人问“买股票算不算?买彩票算不算?”这样说来,追星成瘾说不定也是病......对于游戏成瘾治疗方法,也有不少呼吁谨防非法治疗手段。今天,我们就谈谈游戏成瘾的那些事儿。

游戏成瘾者大脑的活动与毒品成瘾者相似

早在今年初,WHO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disorder),并将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痴迷到何种程度才会被界定为游戏成瘾?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也非常严格,(一般人还真达不到这个标准)当事人的相关行为必须足够严重,而且已经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损害,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确诊。

其实,对于游戏上瘾是否精神疾病争议不断。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诊断体系主要由WHO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构成。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发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引入了“互联网游戏障碍”这一概念。

因为,当时亚洲一些国家和研究中心对年轻男性的研究发现,当人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游戏时,他们大脑的活动与毒品成瘾者相似,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上瘾行为。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今年3月,《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德国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符合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提出的“互联网游戏障碍”症状的游戏玩家少之又少,只有0.3%到1%的人满足“互联网游戏障碍”标准,65%的游戏玩家并没有上述任何症状。(所以大多数网友就不要来“蹭热度”,想骗病假条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贾艳滨介绍,此前游戏成瘾主要包含在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陷等疾病中,作为一种症状来诊治。如今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也希望引起全社会对此的重视。“目前中国把游戏成瘾也列入疾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也是迟早的事情。目前中国的许多疾病都是参照国际编码,与世界接轨。”

游戏成瘾者主要集中在哪些群体?

据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们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数据还同时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为819.2亿元,同比上涨59.2%,实际销售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客户端游戏市场,成为未来游戏行业核心增长点。

贾艳滨介绍,游戏成瘾主要以青少年为主,也有部分成年人。游戏成瘾者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会直接影响其社会功能,无法学习或者工作。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介绍,我国从1994年开始重视成瘾医学的研究和预防。除了网络成瘾,赌博成瘾、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是成瘾疾病。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数量最多。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从网游到手游,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逐渐增多。近期,一款名叫《王者荣耀》的手游不断遭遇舆论的质疑。如“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说跳下4楼,刚醒又想登录游戏”“小学生为玩王者荣耀‘偷’光家里积蓄”、“11岁少年玩‘王者荣耀’,三个月花光全家多年攒下的三万多”,这样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虽然现在王者荣耀热度不再,但有新游戏出现的时候,南方+的小宝贝们还是要节制~)。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其中,南方+曾报道过“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广州17岁少年患脑梗险丧命”的新闻。年仅17岁的小刘(化名)是王者荣耀的资深粉丝,为了冲到荣耀王者段位,他窝在宿舍床铺上连续开黑,激战40多个小时,中间闭眼3小时且只靠着外卖小哥随便应付了一顿饭。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完成目标,结束游戏的他突然发现自己头晕、头痛,连站也站不稳。意识到身体情况很不妙后,他才前往番禺某医院进行紧急处理,后因症状继续加重转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经过核磁共振检验和腰椎穿刺后,最终确认小刘患的就是脑梗。

为何长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会诱发脑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伟给出了解答:“一般情况下,打游戏时人的大脑神经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且没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能量,再加上他自己的血管本身就比较细,各种因素叠加诱发了脑梗。”

“游戏成瘾者通常存在情绪问题,仿佛只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贾艳滨说,游戏成瘾同时影响生活、睡眠,因为进食不规律可能引发消化功能下降或者过度肥胖,对于青少年还会增加近视、影响生长发育。

游戏也不是洪水猛兽,家长不要轻易尝试“电一电”

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的消息一出,也有不少人关注治疗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了多起孩子在戒网瘾学校被电击损害精神或被暴力殴打致死的悲剧。有媒体评论担心,如果游戏成瘾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后,各种非法治疗手段、机构极有可能借此获得“蓬勃发展”的机会。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游戏成瘾应如何治疗?贾艳滨表示,目前对此的治疗以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为主。游戏通过奖惩机制,容易满足玩家的即时需求。在治疗中,要让游戏成瘾者自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从而主动停下来。同时,也要寻找游戏成瘾背后的原因。对于难以控制的生理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来减轻焦虑等不适。

在治疗中,除了医生的指导,还需要家庭的配合。治疗一般至少3-6个月的时间,整体需要持续一年。对于电击疗法等厌恶治疗方式,目前在业界也有不小的争议,并不作为主要疗法。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有的家长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只靠打骂,其实都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寻找孩子游戏成瘾背后的原因。”贾艳滨曾经有个青少年门诊患者,因同伴自杀而心生自责,通过打游戏来逃避现实,有近2年没有上学,家长这才带孩子来看医生。与这个患者相似的病例并不少,有的游戏成瘾正是抑郁症引发的症状。

“其实正常孩子也有玩游戏的需求,只要有时间限制,学习和生活没有因此受影响,家长也不必太恐慌。”贾艳滨说,希望更多家长加强对游戏成瘾的了解,如果孩子出现游戏沉迷的情况,建议多与孩子适当沟通。若病情较为严重,孩子还出现长期情绪低落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心理或精神科门诊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病!

【策划】西西君

【撰文】朱晓枫

【实习生】陈雪雯

【通讯员】张灿城

【校对】吴荆子

(部分内容整理自环球网、人民网、华西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