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比較小的智人是如何打敗大腦比較大的尼安德特人的?

曹修兵


歷史證明,人類的戰爭永遠是“野蠻”戰勝“文明”,換作通俗的說法就是“高分低能”,如此看來,尼安德特人被打敗也就合情合理了。



然而,這並不是尼安德特人滅亡的主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歷史發展大方向的一條規則,尼安德特人儘管在後期已經擁有強大的環境適應力,但對於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兩三萬年前的冰川世紀來臨),並沒能進化出相應的能力,以至於在後來的冰川環境中,逐漸消亡,群體數量呈陡崖式衰減。


那些躲過氣候影響的尼安德特人,可以說是幸運的,也可以說是不幸的,當新的世代來臨時,一支龐大,且歷經各種磨難的非洲移民,開始了歐亞大陸的探索,他們適應力極強,智商上的不足並沒有什麼大礙,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足以應對各種困難,特別是在遷移中,他們進化到非常適合當地環境的程度。

於是,外來者,很容易地征服了原本佔據歐洲大陸的尼安德特人,他們中的有些人成為新的部落一員,以至於今天的歐洲人基因中仍保留有少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顯然,尼安德特人與智人之間並沒有產生生殖隔離。


與之類似的,新移民進入東亞後,也發現原本東亞的早期古人類也基本消亡,新移民一下子就成了東亞的主人,再持續經歷幾千年後,分佈在世界各地的人類新適應了當地的氣候和環境已進化出截然不同的外貌,但萬變不離其中,彼此之間仍然可以交往,這便是他們世代不太遠的證明。

從中,或許也告誡我們,強大如我們,不管智商、能力、群體有多強大,都敵不過自然的力量,且行且珍惜。


圭海四記


尼安特人的滅絕和恐龍的滅絕有很大的相似點,那就是他們雖然強大,但生存的條件也很苛刻。

首先,恐龍高大的身體以及尼安特人強大的大腦都決定了他們更大的耗氧量,需要大氣中的氧氣足夠豐富。這就意味著一旦因為某種災害,比如冰川、火山爆發,導致大氣中的氧氣濃度急劇下降,他們就會因為缺氧而死,除非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發明出造氧機。

其次,他們的食物鏈太單一了。尼安特人的強大大腦和身體導致他們可以很輕鬆地獵到大型動物,所以導致他們長期只吃大型的動物。而這些大型動物在冰川來臨的時候,比起小型動物,因為更難找到食物而滅絕,而食物鏈單一的尼安特人自然也就容易跟著滅絕。而智人不一樣,他們的腦力體力註定他們沒辦法獵到足夠的獵物,只能什麼都吃,反而讓他們因禍得福在冰川來臨之際生存下來。



榮耀酒劍仙百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了解二者的進化歷史和體態行為特徵。

大約在80萬年前,由匠人進化出的海德堡人,其中一部分第二次走出非洲,遷徙到歐洲,大約40萬年前,生活在歐洲的海德堡人,由於地理隔離,產生了生殖隔離,進化出尼安德特人。大約在2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已遍佈歐洲大部分地區,甚至中亞西亞地區。

尼安德特人腦容量最大可達1750毫升,比現代人的最大腦容量還要大150毫升,研究表明,腦容量大並不意味著一定智商高。

尼安德特人身材敦厚矮小,體型壯碩,男性一般165釐米,而且小腿長於大腿,所以跑動不快,語言能力弱,溝通交流不發達,尼安德特人特別擅長單兵種作戰,加之他們的身體特徵,個對個與智人打鬥,智人往往不是尼安德特人的對手,處於下風。

大約在30萬年前,仍然滯留在非洲的海德堡人,進化出智人。

智人身材高挑,身體修長,身高180釐米,雖然腦容量不及尼安德特人的大,但是智人的智商卻高於尼安德特人,智人除運動得較快(比尼人快),語言能力強,智人之間容易溝通交流,製作的武器也比尼人精良。往往數十個智人與數十個尼安德特人對抗時,智人處於劣勢,難於取勝,但是智人會糾結數百人,就輕而易舉地打敗尼安德特人。

大約在10萬~5萬年前,在紅海東南角的曼德海峽,智人多次想衝破尼人的防守,發生多次爭奪戰,後來的某一次戰鬥,智人終於憑藉團隊優勢和精良的武器,打敗尼人,這是人類史上的有一個事件,人類第三次走出非洲,並遷徙到歐洲、中東、亞洲等地,大約在3萬年前,智人終將尼人趕盡殺絕,成為世界的主宰,現在我們76億人,不論黑人、白人、黃人和棕色人,幾乎都是智人的後裔。


賽翁


智人的聲帶發達,能夠形成語言,而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可以使得技能可以傳承、團隊溝通協作水平提升。而尼人沒有語言,只能發很少簡單的音節,智力水平、團隊協作遠不如智人。大腦大小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況且二者大腦容量相當,沒有差別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