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原因是什麼?

不帶走一片花瓣


地球上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不外乎三個因素,一是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大規模的獵殺和近期生產活動造成的環境汙染;二是氣候急劇變化,造成生物無法適應;三是食物長時間的嚴重短缺。



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原因主要也是這三大因素。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說說尼安德特人是如何滅絕的。 尼安德特人是40萬年前,第二次走出非洲的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類是在200萬~150萬年前的匠人,而第三次走出非洲的人類是15萬~5萬年前的智人。


智人正在遷徙途中

首先,從人為因素方面分析。 單從腦容量比較,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最高是1750毫升,而智人的腦容量最高1600毫升,但就二者的智力水平來說,智人要明顯高於尼安德特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智人有發達的語言,智人之間的交流比較順暢,所以智人團隊意識較強,善於團隊作戰,經過多次戰爭,最終智人戰敗了尼安德特人,通過紅海,走出非洲,最先到達中東地區;二是智人的高智商能夠製造更為精良的武器;三是智人在戰爭中,運用智謀打敗尼安德特人,等。 智人衝出非洲後先後到達南亞印度、中東、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南美洲等,消滅或趕走了早先生活在當地的尼安德特人。

其次,尼人被智人戰勝後,被迫遷徙到氣候環境更為惡劣,條件十分艱苦,食物極為匱乏的地區。雖然尼安德特人具有較高的智商,但在那樣異常艱難的環境條件下,尼安德特人無法適應,經常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加之智人不斷侵襲,最終尼安德特人,在歐洲亞洲中東等地區難以為繼,無法生存,相繼滅絕。

可以說,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智人是主要原因,天氣、環境,以及自身的劣勢

(跑動不快,不善團隊作戰)只是雪上加霜,加快尼安德特人滅絕進程。 智人消滅了尼安德特人,最終成為世界的主宰,統治了世界五大洲,現在76億人,都是智人的子子孫孫。 也就是我們的祖先智人在與尼安德特人不斷地戰爭、接觸過程中,智人與尼人(二者並沒有完全的生殖隔離)之間擦出過”愛”的火花,所以,我們現代人仍遺傳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賽翁


說起人類的進化,就不得不說一下尼安德特人,這個人種消失於距今4萬年前,但他們的某些基因卻留存於我們的體內,而且其DNA序列也和我們現代人類非常相似,或者也可以說尼安德特人也是我們的一種祖先。


如今的我們人類都屬於現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卻不屬於這一門類,他們有著自己的特徵。在人類學上,尼安德特人(又譯尼安德塔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人種,成人身高約1.5到1.8米,這一點上和人類一樣,他們的腦容量約1200到1750毫升,這一點上他們本身差別比較大,現代智人的腦容量大致在1400到1600毫升之間,所以這麼看的話,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範圍偏大,有的不如現代智人,有的卻超過了現代智人。

在人類考古學上,尼安德特人包括了聖沙拜爾人、費拉西人、肯納人、阿木德人和塔邦人等,他們有以下主要特徵:頭骨低長和眉脊發達,枕骨較為圓隆,鼻部明顯向前突出,牙齒的位置非常居前,顴骨傾斜地向後轉折,肢骨比現代人粗壯,關節面大,前臂和大腿骨略呈弓形的彎曲,反映了尼人龐大的身體結構和厚實的肌肉。

尼安德特人與現代歐洲人祖先關係較近,因為他們曾與現代智人的祖先通婚,因此我們才有著屬於他們的基因,他們從12萬年前從非洲走出,開始統治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可以說分佈比較廣泛,技能方面,他們會製造工具,會製作衣服穿到身上,也會使用火,甚至會創作簡單的繪畫,但在3萬多年前他們卻消失了。



關於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猜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尼安德特人社會群體性不高,他們大多是家族部落式的群體結構,無論是遺址考古,還是基因考古都發現尼安德特人傾向於小群體生活的方式,比如通過對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分析,揭示了尼安德特人遺傳多樣性較低,說明他們生活在小而孤立的群體中,群體間交往不多,這樣的社會性結構在面對自然災難、戰爭、瘟疫、食物匱乏等情況的時候,就很難挺過去,而且由於各自的群體較少,那麼他們也就很難形成先進的文化,也不能互相學習經驗更快地進步,可能他們還與現代智人發生過戰爭,但由於他們的群體較小,所以他們可能很容易就會被打敗,而且由於他們部族規模較小,實行的部族內通婚也導致了疾病的增加和繁衍能力不高;此外有的尼安德特人考古遺址還發現他們有人相食的現象。





也有一種比較盛行說法認為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和坎皮佛萊格瑞火山的爆發有很大的關係,該火山曾在3.9萬年前發生過巨大的爆發,產生的火山灰導致歐洲和西亞地區煙霧瀰漫,遮蔽了這裡的日光,使得氣溫驟降植物死亡,尼安德特人沒有挺過寒冷和食物匱乏的雙重打擊,於是滅絕了。不過現代智人卻沒有在這次火山爆發事件中滅絕,也說明尼安德特人的小群體社會結構讓他們難以掌握應對自然災難的有效辦法。



科普大世界


圖注:穿著衣服,使用武器的尼安德特人,圖片來自網絡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是非常著名的古人類,被稱為我們強壯的“大表哥”。尼安德特人大約出現於距今25萬年前,至距今4萬年前滅絕。與其他古人類相比,尼安德特人的分佈可是相當廣的,從歐洲西部一直到亞洲中部,橫穿整個歐亞大陸。

圖注:尼安德特人的分佈,圖片來自網絡

從外表看,尼安德特人與我們智人還是有差別的,他們的面部五官更大,給人一種先天愚的感覺。從骨骼上看,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加強壯,也更有力量。儘管尼安德特人是已經滅絕的古人類,但是他們卻能夠打製石器,製造工具,會生火,會用獸皮縫製衣服,也有藝術和宗教。僅僅從文明的水平而言,尼安德特人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並不比我們智人差多少。儘管在智力水平上差不多,但是尼安德特人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由於喉部結構的限制,他們只有簡單的語言,而無法像我們智人一樣產生複雜的語言,這導致他們無法形成更加豐富多樣的社會形態和組織,也無法推進自身的文明。

圖注:動畫片《瘋狂原始人》一家就是尼安德特人,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尼安德特人與人類差不多,而且在體力上更勝一籌,為什麼會在距今4萬年前從地球上消失了呢?關於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到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有一些觀點:


第一,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被我們趕盡殺絕了。這是最常見的觀點啦,我們智人在非洲誕生之後,便開始向歐洲和亞洲擴散,當智人在新的世界中與自己相似的尼安德特人相遇的時候,很可能爆發了競爭和大規模的衝突。儘管在單打獨鬥的情況下,智人不是尼安德特人的對手,但是在有組織有計劃的對抗中,尼安德特人就落於下風了。於是從歐洲到亞洲,人類每到一處,這個地方的尼安德特人就會消失,直到他們全部滅絕。

圖注:強壯的尼安德特人,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 氣候的變化。儘管尼安德特人比我們智人更強壯,但是他們卻沒有智人的適應能力,他們更加依賴高蛋白的肉類。看看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範圍,主要是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向南更加炎熱和向北更加寒冷的地區都沒有發現他們生存的跡象。冰川期的氣候比今天更多變,特別是距今5萬年前出現了寒冷事件,或許是由於氣候的劇烈變化導致環境的改變,導致食物減少,這種改變導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圖注:尼安德特人是出色的獵人,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 火山爆發。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在距今4.5至4萬年前,高加索山區和意大利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導致氣候變冷。變冷的氣候和火山灰的作用又導致了植物的減少,以植物為食的大型動物(比如猛獁象、野牛、馴鹿)的數量減少,這嚴重了影響了尼安德特人,最終導致了尼安德特人數量的減少甚至滅絕。這個原因其實和上一條還有有一定聯繫的。

圖注:位於意大利的火山口,圖片來自網絡

第四, 基因塌陷。與遠距離遷移,經常進行基因交流的智人不同,尼安德特人更習慣於生存在一點範圍內,組成孤立的族群,相互之間的基因缺乏交流。正是由於基因多樣性減小,尼安德特人的疾病多發、缺陷也更常見,這可能導致了種群的衰落。

圖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多樣性不如我們智人,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尼安德特人曾經與我們智人出現過雜交,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只是關於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幾種假說,但是在智人的擴散中,智人不只是與尼安德特人發生衝突,也出現了基因的交流,於是在今天亞歐人群的基因中有1-4%是來自尼安德特人的,從某種意義上看,尼安德特人並未滅絕,而是深藏在我們智人的身體之中。


古生物探索


目前的地球文明只是由一個人類物種——現代智人建立的,可原本還是有其它的人類物種。大約4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至少還有一個近親,就是尼安德特人,土生土長的歐亞混血人。人類從19世紀就知道了尼安德特人,一直被認為是原始物種,遇到智人的智力優勢時,就被淘汰了。

1899年,在克羅地亞發現了尼安德特人同類相食的跡象,強化了他們作為野蠻人的形象。從那時起,大量的證據已經被挖掘,這些證據使尼安德特人的形象發生改變,跟現代人類一樣,尼安德特人制造工具,穿衣服,控制火,埋葬死者,也擁有和我們一樣的控制語言能力發展的基因FOXP2基因,所以尼安德特人可能會說話,他們甚至在洞穴的牆壁上作畫和雕刻(下圖)。尼安德特人在歐亞部分地區已經有大約20萬年的歷史了,他們的身體更強壯,更適應嚴酷的冰河時代條件。

所有這些都無法解釋一個問題,既然尼安德特人和我們如此相似,為什麼會滅絕?

傳統的假說認為在與現代智人爭奪資源的競爭或者直接衝突中,尼安德特人是失敗者,因為他們的飲食限制更嚴格,能源需求更大。要麼是由於流行病、氣候變化導致的他們滅絕,一些研究人員提出,歐洲最大的火山Campi Flegrei(下圖)爆發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大量的火山灰使太陽被遮住了幾個月,甚至可能數年,並導致氣溫驟降,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氯化物的排放導致強酸雨,尼安德特人窒息而亡。

近年來,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論。

遺傳多樣性較低,生活群體小而孤立

有一些跡象表明,在解剖學和考古學上,尼安德特人的社會組織能力比智人要少,這使他們在物質匱乏的時候更難挺過去。2014年發表在PNAS雜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通過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分析,揭示了尼安德特人遺傳多樣性較低,生活在小而孤立的群體中,與智人相比,尼安德特人與某些行為相關的基因的多樣性較少,特別是有多動症和攻擊性等特徵,這些基因差異也許能解釋導致尼安德特人生存的行為差異?

無法與先進文化的智人競爭

2016年另外一篇發表在PNAS上的新研究表明,因為尼安德特人有限的文化很難與

大約45000年前遷徙到歐洲大陸的現代智人競爭,研究人員通過數學模型研究表明,當兩組彼此競爭時,更先進的文化能入侵和取代落後的文化群體,即使後者有更多人口。這裡的先進文化主要是指:狩獵技巧、溝通能力或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

被非洲源源不斷遷徙的智人移民取代

斯坦福大學2017年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基於計算機模擬解釋了尼安德特人滅絕。通過建立一個模型:本地種群被隨機滅絕,然後被另一個隨機種群所取代,不考慮是否為相同物種。而且不考慮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存在行為差異,或者任何內在優勢,只有一個關鍵區別:與尼安德特人不同的是,現代智人有來自非洲一撥又一撥遷徙移民增援。當計算機模擬在各種假設下運行了100多萬次時,沒有增援的尼安德特人大多數情況下會被滅絕。作者得出結論認為:如果生存是一場冒險遊戲,它被反覆出現的移民所操縱,這場比賽註定要以尼安德特人的失敗告終。

當然,即使尼安德特人滅絕了,他們的基因依然存在,現代智人除了非洲南部地區以外,都含有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Gilpin W, Feldman M W, Aoki K. An ecocultural model predicts Neanderthal extinc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with modern huma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113(8):2134-2139.
Kolodny O, Feldman M W. A parsimonious neutral model suggests Neanderthal replacement was determined by migration and random species drift[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1040.


科學閏土


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腦結構存在先天的形態差異,這可能導致了認知和社交能力的差異。


大腦由軟組織構成,因此,死亡後數分鐘內就因為自溶(或者說自體消化)而開始分解。自溶通常從大腦和肝臟開始。隨後是腐敗,這是一個將組織變成氣體、液體和鹽的分子過程。

科學家曾在某些潮溼、缺氧的環境中罕見地發現了彷彿“醃漬”過的古人大腦,比如2,600年前的黑斯林頓人的大腦,但考古記錄中的史前人類大腦寥寥無幾。

因此,科學家缺乏完好的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大腦以供研究。但一支富有創新精神的團隊利用計算神經解剖學方法,重建了這樣的大腦,並且首次製作了3D模型。這項研究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

“我們重建了顱骨化石內的一個大腦,這在該領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共同作者、慶應義塾大學機械工程系的荻原直道(Naomichi Ogihara)說。

荻原直道和另兩名作者佐藤則宏(Norihiro Sadato)、赤澤健(Takeru Akazawa)以及同事們一道,利用四個尼安德特人和四個早期智人顱骨化石的虛擬鑄件,重建了他們的大腦。這些尼安德特人的棲息地位於如今的以色列、法國和直布羅陀,那些早期智人則來自於以色列和捷克。

然後,研究人員使用1,185個活人的大腦核磁共振成像數據,建立普通人的大腦模型。他們還參考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以及3.2萬年前一個克魯馬努人的顱骨。

由此產生的電腦模型經過調整,以匹配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顱骨化石虛擬鑄件的形狀。這使研究人員可以預測這些史前人類的大腦可能長什麼樣,以及兩個種群的大腦區域有何不同。

應該指出的是,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尼安德特人和我們是同一個物種。荻原直道說,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尼安德特人與智人進行過雜交。我們也這樣認為”。

因此,現今的大多數人都保留了尼安德特人的DNA,包括祖籍北非的人以及帶有歐亞血統的人。

這項研究中的早期智人甚至也可能和尼安德特人有血緣關係。

“我們肯定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我們使用的樣本已經是早期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的雜交後代。”荻原直道說。

但他補充說,“不過,也沒有明顯的理由這樣認為,所以我們假定,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樣本不是早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雜交後代。”

先前的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比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更大。荻原直道的電腦模型證實了這一點。但他們認為,大腦更大未必意味著更好。

他們發現,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腦形態有著顯著差異,比如早期智人的小腦更大。而小腦與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工作記憶以及認知靈活性有關,因此他們認為,早期智人在這些能力方面要強於尼安德特人。

“這並不是說尼安德特人不會處理語言。”荻原直道說,“我們認為,他們能進行口頭交流,但由於大腦結構的不同,他們使用語言的社交能力可能很有限。”

尼安德特人也許更依賴於視覺信息。他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藝術家。之前,考古學家在西班牙的三個尼安德特人洞穴中發現了6.5萬年前的壁畫,這是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

荻原直道和同事們認為,尼安德特人的枕葉比早期智人更大。

“枕葉是視覺處理中心。”荻原直道解釋說,“尼安德特人可能需要較大的枕葉來彌補歐洲較弱的光線環境”。

因此,尼安德特人也許無法像早期智人那樣進化出更大的小腦。

大腦之間的對比研究存在固有的難點,因為哪怕是如今同一物種的個體,大腦也不盡相同。例如,男人的大腦往往略大於女人的大腦,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大腦的大小未必與智力高低有關。

當早期智人開始控制尼安德特人的地盤時,尼安德特人更大的大腦似乎沒有優勢可言。雖然尼安德特人在某種程度上被現代智人吸收(通過他們的DNA),但他們的滅絕被普遍認為開始於約4萬年前。這一時期恰逢越來越多的早期智人遷移到歐亞大陸。

荻原直道說,其團隊的研究不能斷定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但他說,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腦結構存在先天的形態差異,這可能導致了認知和社交能力的差異。

他說,“即使差異很小,但在自然選擇面前,也可能變得很明顯。”

對於尼安德特人的大腦能力究竟如何,目前仍無定論。加泰羅尼亞高級研究所的喬奧·茲爾霍(Joao Zilhao)是發現尼安德特人洞穴壁畫的團隊成員之一。

茲爾霍說,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肯定都已經擁有高等象徵性行為(比如洞穴藝術和人體裝飾)所需要的認知能力。

“我們發現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都具有這種能力,意味著這種能力在50萬年前就出現在了二者的共同祖先身上。”他說,“因此,我覺得完全可以認為,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大腦、語言和象徵性思維在共同進化,而且從我們在化石記錄中看到的腦容量大的史前人類開始,也就是從至少150萬年前開始,我們所知的人類認知基礎就已經存在。”

對於這樣的解釋,荻原直道和同事們持開放態度。

“我們希望與研究人腦進化等相關領域的學者交流想法,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方法。”他說,“我們也有興趣將我們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人種的大腦重建。”


翻譯:于波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造就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比較一下人類與尼安德特人的區別。

我們從三方面分析。一是智力。我們沒有辦法找個尼安特人來測智商,只有從考古發掘的數據找答案。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大致與人類相當,甚至還比人類更大。假如腦容量可以說明問題(事實上不能,因為大腦結構和後天訓練可以改變智商),那麼尼安德特人與人類智力相當。二是力量。從挖掘出來的尼安特人的骨胳較人類粗壯,說明在力量方面勝過人類。據稱單個尼安德特人能與獅子搏鬥。三是分佈。從考古發掘看,尼安特人大多分佈在歐洲、西亞的內陸地帶,較人類佔據更加優越的地理位置,而人類大多居住在歐亞大陸邊緣瀕海地帶,說明尼安德特人更強大,佔領更好的生存空間。

那麼為什麼智力不輸人類,體力強於人類,更容易得到食物的尼安特人被人類擊垮而滅絕了呢?我們可以從尼安德特人和人類居住的洞穴找到了答案。人類與尼安德特人曾經居住過的洞穴有兩大區別。一是有大量的貝殼。在佔居食物鏈頂端的尼安德特人逼迫下,人類只能向大海要食物。可能海鮮較其他肉食對人類智力開發更加有利。二是有壁畫和骨笛。人類發明了繪畫和音樂這兩樣藝術表達方式,可能情感世界較尼安德特人更在豐富。當災難來臨,人類比尼安德特人有更強的戰勝意志。


綜上所述,人類最終戰勝尼安德特人的原因是人類的擁有無比強大的精神世界。


庸人良品


與其他古人類相比,尼安德特人的分佈可是相當廣的,從歐洲西部一直到亞洲中部,橫穿整個歐亞大陸。

即使尼安德特人滅絕了,他們的基因依然存在,現代智人除了非洲南部地區以外,都含有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如果上述兩段被證明屬實,明顯可以推導出,尼人是作為一個種族消失了,他們小族群,近親通婚的制度不適應智人來到後的競爭。但是另一個問題,現代人普遍具有1%到4%的尼人基因,這是消滅,滅絕能解釋得走的嗎?基本上可以說,我們也是尼人的旁系。

如果說是炎黃合流,匈奴,鮮卑,契丹,党項跟漢民合併融合還差不多,小族群被大族群接納,或者吞併,基因被沖淡,是歷史的正常發展。

大家可以考慮下,3萬年後,在我們體內還有1到4%的尼人基因,當時融合時的人口比就出來了,這是滅絕,屠殺能辦到的嗎?

清朝300年,想想滿漢的人口比,現在還有幾個真正的滿族,然後再把時間跨度延長到3萬年,可想而知。

另外一個也反映出,華夏族是從中亞混血以後遷徙到東方的。因為,從目前的證據來說,尼人不曾到東方,我們又具有尼人基因。中亞的內陸草原,半乾旱環境也是最有利於原始族群壯大,成長,遷徙的環境。


seanding


首先尼安德特人可能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愚蠢,他們的腦容量比智人要大,而且尼安德特人是會說話的,但是說不流暢,只是簡單的詞語,所以說尼安德特人以為智商低滅亡是沒依據的。我認為他們和智人最本質的區別是智人的生存能力特別強,智人當時就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無論什麼自然災害都能挺過去,什麼環境都能適應,而且滿世界亂竄,繁衍能力也強。那有人可能問了尼安德特人又高又榜還壯為什麼打不過智人呢?其實尼安德特人雖然長的壯但吃的也多,而且當時正處於大冰期開始結束的時期,全球開始變暖,很多尼安德特人食譜中的動物開始滅絕,食物本來就少還有智人搶吃的,氣候的變化本身也讓尼人十分不適應。而智人前面也說了,適應力極強,而且什麼都吃,胃口好,不挑食。接下來就是戰爭問題,雖然尼安德特人又高又壯,智人相比而言又瘦又小。但智人靈活,而且語音複雜交流能力強,導致戰鬥靈活性,機動性高。最重要的是智人會投擲長矛,投石器、飛石索也玩的很6,智人一遠距離攻擊尼人的身體優勢就展現不出來了。幾點原因綜合下來尼安德特人就滅亡了,這大概就是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吧。





身形魁梧的尼安德特人
當時的智人


慌的一批的梅西


人類嬰兒出生時有305塊骨頭,其生長髮育的過程為人類進化史的縮影,如果是東亞人以外的人種會消失99塊保留206塊,如果是東亞人則消失101塊保留204塊。這二塊骨頭的差異在進化史上有幾十萬年的跨度,東亞人平均腦容量比別的人種多20立方厘米,這就是西方人現在再也不敢提進化論、人種優越論的原因。至於那些需要蠻力的競技運動,如果猿猴懂得規則,世界盃虐殺人類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老梁伏驥


以前看翻譯書上說尼安德特人的腸道是以消化粗纖維食物為主的,就像今天的熊貓,尼安德特人的眼睛是看不見靜止的物體的,就像蜻蜓,今天又看到有人說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死後會溶解的,化成液體的,就像水母。由此看來,尼安德特人雖然力大無窮,但畢竟是上帝創造的一件次品,被早期人類淘汰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