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滨州的故事:《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今年五月初,由政协无棣县委员会纂修的《无棣乡土》出版发行,充实和丰富了无棣史库,成为研究无棣悠久历史、地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无棣县政协文史工作人员、《无棣乡土》校注者陈俊介绍,《无棣乡土》是对《海丰乡土志》原文进行的校注整理。

讲述滨州的故事:《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无棣县第五次修志“发现”《海丰乡土志钞存》

《海丰乡土志》为无棣县史志之一。无棣史称“古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东省文明之区,北海翰苑之府”。然,自公元586年(隋开皇六年)置无棣县至公元1982年,一千四百年间仅四次修志。第一次修志(《海丰县志》)成书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1506-1521),已失传;第二次修志(《海丰县志》)刻于清代康熙九年(1670),张克家编纂,知县胡公著、少詹事李呈祥、吏部左侍郎王清鉴定,广东按察司佥事张为仁订梓;第三次修志(《海丰乡土志》)成书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张守宣编,仅为一手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四次修志(《无棣县志》)成书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县知事侯荫昌及继任熊仕昌、孙玮主修,张方墀纂修,由山东商务印刷所铅印出版。

1982年底,无棣县开始第五次修志。1983年6月,得知《海丰乡土志》系无棣县旧志中孤本,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闻讯,遂派县史志办公室的采编人员晋京趋取,赖北京大学图书馆诸同志协助,始得摄影复制,并洗制数部以广流传,为编篡新志(《无棣县志》,1994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提供了重要资料。

讲述滨州的故事:《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孤本《海丰乡土志》初由无棣邑人吴重憙收藏后

流传至燕京大学

《海丰乡土志》,封面题头为《海丰乡土志钞存》,旁缀“宣统二年正月廿日”。扉页序列目录,下盖“海丰吴氏”“燕京大学图书馆”两方篆刻钤记,拟是《海丰乡土志》初藏于“海丰吴氏”,后流传至燕京大学(其校址即今北京大学)。此书既不署篡修者姓氏,又无序跋,更未刊行,而悉以手抄。观其字迹,或苍劲、或丰润、或俊秀,非出一人之手,然均工楷不苟。

据熟知“海丰吴氏”者言,《海丰乡土志》封面题字为吴重憙手迹。

吴重憙,字仲饴,号石莲,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次子,晚清匡时救国名臣,曾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吴重憙在上海任会办电政大臣期间,经过多方努力,收回了本就属于中国的中国电报总局,并赎回了京汉铁路的管理权,参与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办,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之后,吴重憙历任仓场侍郎、江西巡抚、邮传部侍郎、河南巡抚等要职,赏戴花翎,诰授光禄大夫。辛亥革命爆发后,吴重憙解任离京旅寓津门,专事整理、编辑“海丰吴氏”家族先人的诗文、著作、奏本等,刊刻的被世人称为吴氏“小四库全书”的《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世德录》和《吴氏试艺》为国家馆藏名典。其藏书室曰“石莲庵”,藏书从宋元秘籍到明清善本无所不有,多为古本、手抄本和稿本等珍品,且大多是经过名家珍藏、批校、提跋过的,价值连城。如此一来,吴重憙独存《海丰乡土志》,并抄存之,可信度极大。

讲述滨州的故事:《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海丰乡土志》由无棣邑人张守宣撰辑

乡土志是清末新政时期产生的特殊历史文献。乡土志,又称“风土志”,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产等概况的一种志书。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维新官员张百熙就任学部尚书,奏请天下郡县撰辑乡土志“用备小学课本”,“务使人人由爱乡以知爱国”,并以学部名义将《部颁乡土志例目例目》颁发全国试行。于是,全国十九行省、二百一十六府、八十直隶州、一千三百多县(州、厅)在20世纪初几年内编写出多层次的新型乡土志,在课堂上与国文、算术、修身等构成必修科目,共同取代了昔日的“五(经)四(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据统计,清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05-1911)七年内,全国共修乡土志四百余种,约占我国现存古旧方志总数百分之五。

《海丰乡土志》抄存于清宣统二年(1910)正月,也就是说《海丰乡土志》最晚成书于清宣统元年(1909)。

乡土志与地方志相比,体例简单,强调地方特色。现存乡土志大部分是抄、稿本,所以流传范围有限,更显弥足珍贵,《海丰乡土志》亦是如此。据《无棣县志•人物志•文学•张守宣》(1925)记载,张守宣编辑整理的《海丰乡土志》并未印刷,一直是手抄相传,“张守宣……编辑乡土志,未梓行而卒”。

当时,修乡土志的目的有二:其一为各地修志筹集资料,以乡土志之名备裁采;其二作为蒙学教材,教育儿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是一种普及性的教材书。

张守宣,字致远,岁贡生,攻苦立学,笃老不缀,时称“宿儒”,讲论古今,文辞法律,当时学者奉为矩矱。晚清时,张守宣授官县儒学(即原海丰学宫、今无棣文庙)训导。训导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也就是协助教諭教诲所属生员(秀才)。

“海丰张氏”十五世张守宣既称“宿儒”又为儒学训导,特别是其祖上、“海丰张氏”七世张克家于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邑志,自订篇目,广集资料,实地考察,六易其稿,至康熙六年始编撰成书《海丰县志》,康熙九年付梓印刷。故此,由张守宣编辑整理《海丰乡土志》,实为众望所归。

讲述滨州的故事:《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无棣乡土》记载人物小传多达402人

《海丰乡土志》含《沿革》《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等十四大部分,百六十余页,约五万多字,以该志为蓝本的校注版《无棣乡土》亦含《沿革》《政绩》等十四大部分,共二百一十一页,六万八千余字。

《海丰乡土志》校注版《无棣乡土》之《政绩》部分含元朝无棣令韩佑等“宰官”者31人,明朝江陵县丞孙纲等“佐领”者3人,明朝国子监学录侯效忠等“师儒”者2人,清朝海丰汛把总李成德等“营汛”者2人,和清朝办海阳沾鹾务许祺身等“差委”者2人。

《耆旧》部分含后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李愚等“宦达”者65人,明朝毕志坟典的高嗣齐等“儒林”者7人,宋朝彰德军节度使张凝等“武功”者6人,元朝右榜状元及第普颜不花等“忠节”者54人(按:尚有刘光训等124人、齐如汉等1069人为国殉难),唐朝与兄弟数世同居的徐文亮等“孝友”者46人,清朝以孝友称族党的王所师等“义行”者37人和宋朝著名词人李之仪等“学问”者41人。

《耆旧》后列附:名宦祠(祀元朝济南府太守罗□□等11人)、乡贤祠(祀后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愚等17人)、忠义祠(祀元朝滨棣参议张琪等9人)和节孝祠(祀李之仪妻胡淑修等“节孝”者52人)(按:尚有孝妇、节妇百十余人,限于篇幅不克备载),明朝遇流贼投水死的刘烈女等“义烈”者17人(按:尚有为国殉难烈女列夫284人,限于篇幅不克备载),清朝甘守活寡二十三年又寡居四十七载的潘贞妇、矢志不嫁独居一室的吴贞女等“贞坚”者2人)。

《无棣乡土》收录无棣名门望族20家

《海丰乡土志》校注版《无棣乡土》之《氏族》部分,收录的无棣县名门望族共计20家。

这20家名门望族分别是:

孟氏,由枣阳迁海丰,以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保定侯、赠滕国公、谥“忠勇”孟善(明朝开国将领,亚圣孟子五十五代孙)为代表。

韩氏,由蒲台迁无棣,以联任无棣令的韩佑、韩浃父子为代表。

张氏,由乐陵迁无棣,以官无棣令、改滨棣参议的张琪为代表。

高氏,世居无棣,以镇江路总管高仁、沈邱令高毓秀、真定令高知彰(进士,殉难)为代表。

王氏,由淮北迁海丰,以少保、户部尚书、谥“忠简”王佐(殉土木之难)为代表。

谷氏,由三河迁海丰,以兵部左侍郎谷中虚(进士,殉难)为代表。

刘氏,由迁安迁海丰,以浙江参政刘昂(进士)、陕西监军道按察司副使刘三顾为代表。

王氏,由迁安迁海丰,以枣阳知县王子温为代表。

王氏,由迁安迁海丰,以福建知府王文棨(进士)为代表。

张氏,由枣强迁海丰,以山西参将张琴堂(武进士)为代表。

杨氏,由淮安迁海丰,以柱国、少保、吏部尚书杨巍(进士)为代表。

张氏,由迁安迁海丰,以滦州知州张璜、荥阳知县张邃、延平同知张逸(进士)为代表。

张氏,由昌黎迁海丰,以广东提学佥事张为仁(进士)为代表。

吴氏,由迁安迁海丰,以河东道布政司参议吴自肃(进士)、礼部尚书吴绍诗、湖北巡抚吴垣、江苏巡抚吴坛、湖北安襄郧荆道吴式敏(进士、翰林)、内阁学士吴式芬(进士、翰林)、现官河南巡抚吴重憙(曾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代表。

王氏,由乐亭迁海丰,以吏部侍郎王清(进士、翰林)为代表。

丁氏,由洪洞迁海丰,以晋府纪善丁福、云南副使丁珝(进士)父子为代表。

李氏,由宁津迁海丰,以大理寺寺正李道昌(进士)为代表。

张氏,由迁安迁海丰,以河南布政使张镇、浙江盐运使张映玑、湖广总督张映汉(进士)、辰沅永靖道张映蛟、凤翔知府张汲、饶州知府张衍重(进士、翰林)、凤翔知府张衍熙(进士)、陕安道张守岱(进士、翰林)、怀庆知府张孙守炎(进士)为代表。

关氏,由他省迁海丰,以御史关扬(进士)为代表。

张氏,由他省迁海丰,以现官广西巡抚张鸣岐(官至两广总督)为代表。

《无棣乡土》堪垂鉴后世

据校注者陈俊介绍,无棣县史志办公室珍存的《海丰乡土志》是35年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拍照后进行的翻印,手抄繁体,竖排右始,未断句,无标点,字迹模糊,不利于广泛阅读和大众推广。为此,进行了本次校注整理,以期在全县人民中传承和宏扬无棣文化。在校注中,校注者坚持“抓铁踏石”的原则,尊重原著,不改文字,不改文意,力求精准。只做字迹辨识、断句标点、繁简转换、附加注释、通假注音、缺字补加等工作,不作解读和演义。

1983年,无棣县史志办公室在翻印《海丰乡土志钞存》之《复制弁言》中介绍:“吾邑首修志书,前人述及,当始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杨巍云:‘县久缺志,无所考,去年丁未(1595年),予赴京师,始得县志观之。’张为仁谓:‘有明以来,粗存志略。’虽广为征集,而终未见卷帙。迄今传世者,仅清康熙时修《海丰县志》,民国时修《无棣县志》。因历经沧桑兵燹,此两志在无棣县亦为数不多。惟《海丰乡土志钞存》乃珍本,与《海丰县志》相较,内容多属雷同,而微有增加;与《无棣县志》相比,稍嫌简约。”

《海丰乡土志》校注版《无棣乡土》的出版发行,既可补《海丰县志》(1670)和《无棣县志》(1925)间的空白,更堪垂鉴后世,亦系各级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应备之善本。

讲述滨州的故事:《无棣乡土》出版发行!

转自 百姓生活网滨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