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1900年8月6日,第二屆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此次大會大師雲集,其中就有德國數學的領袖級人物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在這場世紀之交的數學大會上,躊躇滿志的希爾伯特上臺便說道:“揭開隱藏在未來之中的神秘面紗,探索未來一個世紀的發展前景,誰能不為此興奮呢?”緊接著,他提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23個數學問題,以供20世紀的數學家們研究探索。這23個問題就這樣揭開了20世紀數學發展的大幕,影響深遠,直至今日。而希爾伯特作為整個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我們將另外專門介紹。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籌備之初,委員會便準備找一位“如日中天”的數學家來作主旨演講。此時的希爾伯特38歲,對於一個數學家而言,正值黃金時期,而且此時的希爾伯特已經成就卓著,是數學界中領袖級的佼佼者。於是他自然就成了首選。

希爾伯特意識到,這次世紀之交的數學大會必定意義非凡,自己必須要拿出一個像樣的演講出來。對於演講的內容,一開始希爾伯特有兩種不同的想法:一是為純數學辯護,二是探討新世紀數學的發展方向。拿不定主意的希爾伯特寫信給摯友閔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1864—1909,德國數學家),希望得到一些建議。而閔可夫斯基同樣作為當時的數學大師,欣然談了自己的看法:“最有吸引力的題材莫過於展望數學的未來,列出在新世紀裡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題材,將會使你的演講在今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無數的想法此時在希爾伯特的頭腦中產生,他想到:數學歷史上一些問題的提出甚至直接導致某些學科的誕生。比如伯努利的最速下降問題催生出了變分法,而費馬大定理則直接改變了代數數論的面貌等等。經過仔細而慎重的思考之後,希爾比特還是採納了閔可夫斯基的建議。

希爾伯特給自己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選出具有指引作用的問題來絕非易事。大會在8月就要召開,而直到6月希爾伯特還沒有動靜,以至於發給到會數學家代表的日程表上還沒有希爾伯特的演講安排。希爾伯特還在吃持續的深思熟慮中……直到7月中旬,在閔可夫斯基的一再詢問下,希爾伯特才給他寄了初稿。閔可夫斯基立馬找來了另一位德國數學大家赫維茨(Hurwitz,1859—1919)前來一起研究和修改。最終在眾人的幫助和建議下,希爾伯特總算趕在會前確定了23個問題。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希爾伯特在大會上的演講大獲成功,立馬吸引了全世界數學家的注意力,各大數學雜誌紛紛轉載。希爾伯特23問一時間名聲大噪,無數數學家慕名開始投入到這場數學洪流之中。一百餘年來,對希爾伯特23問的深入探索極大地促進了現代數學的發展,可以說真正指引了數學的發展方向,具有劃時代的深刻意義和影響。大數學家外爾(Weyl,1885—1955,德國數學家) 曾形象地評價希爾伯特和他的23問為:“希爾伯特就像穿雜色衣服的風笛手,甜蜜的笛聲誘惑了眾多的老鼠,跟著他一起跳進了數學的深淵。”而事實也是如此。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下面就簡要地介紹希爾伯特23問以及它們的解決概況。

1、連續統假設

1874年,康託猜測在可數集基數和實數集基數間不存在其他基數,也即連續統問題。1938年,哥德爾證明了連續統假設與ZF集合公理系統相容,而在1963年,科恩又證明了連續統假設和ZF公理系統彼此獨立,因而無法證明其對錯。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2、算術公理無矛盾性

希爾伯特曾提出利用數學形式主義的方法加以證明,但哥德爾的不完備性定理打破了這一幻想。1936年,根岑利用超限歸納法得以證明。

3、等底等高四面體體積是否相等問題

這個問題的具體意思是:是否存在兩個等底等高的四面體,它們不能被分解為有限個小四面體,使得這兩組四面體相互全等。問題提出當年,德恩就證明了它。

4、兩點間直線為距離最短線問題

1973年,前蘇聯數學家波格列洛夫認為這個問題條件太廣泛,他在對稱距離情況下解決了這個問題。

5、連續群的解析性

問題的意思是:是否每一個局部歐式群都一定是李群。馮·諾依曼解決了緊群的情形(1933),龐特里亞金解決了交換群的情形(1939),謝瓦萊解決了可解群的情形(1941)。1952年,在前人的基礎上,最終由格列森、蒙哥馬利和齊平共同徹底解決。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6、物理學公理化

力學和量子論方面公理化很成功,但整個物理學能否公理化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

7、某些數的超越性

問題也即是要證明:若α是代數數(可作為某有理係數代數方程解的數)而β是無理數的代數數,那麼α^β必是無理數或超越數(不能作為有理係數代數方程解的數)。1934年,前蘇聯數學家蓋爾豐德將其證明,德國數學家施耐德緊隨其後,也於1935年獨立證明。

8、素數問題

希爾伯特具體提到了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由此可見希爾伯特作為數學大師的獨到眼光,這三個問題均為獲證。而希爾伯特對黎曼猜想情有獨鍾,稱之為自己最想見證被證明的數學問題。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9、任意數域中證明互反律

1921年日本數學家高木貞治和1927年德國數學家阿廷分別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而相關理論仍在發展。

10、丟番圖方程的可解性

所謂丟番圖方程的可解性也就是整係數方程的可解性。1970年,前蘇聯數學家最終將其否定。但這個過程所產生的一系列成果卻影響深遠。

11、任意代數數係數的二次型

德國數學家哈賽與西格爾,法國數學家韋依先後取得重大成果。但至今仍未完全獲證。

12、阿貝爾域上的克羅內克定理推廣到任意代數有理域

影響甚廣,涉及範圍也很大,至今未獲證。

13、用雙變量函數解一般七次方程的不可能性

1957年,前蘇聯數學家阿諾爾德還是本科生的時候就解決了連續函數的情形,1964年維圖什金解決了連續可微函數的情形。但仍未完全獲證。

14、完備函數系的有限性

1959年,日本數學家永田雅宜舉出反例將其否定。

15、舒伯特計數方法的嚴格性

其合理性至今未獲證。

16、代數曲線和曲面的拓撲學問題

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涉及代數曲線含有閉的分枝曲線的最大數目,後半部分要求討論極限環的最大個數和相對位置。至今未完全或證。

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問題

1927年,阿廷(沒錯,還是他)將其證明。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18、全等多面體構造空間的問題

德國數學家比伯巴赫和萊因哈特分別在1910年和1928年將其部分解決。

19、正則變分問題的解之解析性

伯恩斯坦與彼得洛夫斯基分別部分解決,至今未獲證。

20、偏微分方程邊值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已經形成龐大的數學分支,目前仍在蓬勃發展之中。

21、具有指定單值群的線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

分別由希爾伯特本人在1905年和勒爾在1957年獲得重大成果,最終德利涅在1970年將其解決。

22、自守函數構成的解析函數之單值化

單變量情形由克貝在1907年解決,多變量情形至今未獲證。

23、進一步發展變分法

變分法在20世紀獲得了長足發展。

20世紀的數學指引—希爾伯特23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