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牌「重組概念股」頻頻被套 私募玩法神奇不再

近日,冀凱股份一份公告將“牛散”景華推到市場前臺。由於此前涉及多次短線交易上市公司股票,7月20日,景華將短線交易收益所得11.50萬元上繳上市公司。

原本是意氣風發斥巨資舉牌上市公司,沒想到遭遇市場重擊。今年以來,多家此前舉牌“重組概念股”的私募爆出大額浮虧。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市場監管強化,私募以往通過舉牌加重組等方式獲利的難度大大增加,一些不能適應新規則的機構或被迫退出市場。

大額浮虧頻現

冀凱股份與景華近期頗引市場關注。

冀凱股份是在2015年7月從石中裝備更名而來,伴隨著更名的則是多次重組失敗。而景華則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通過兩次舉牌,將所持冀凱股份升至11.26%,成為冀凱股份的主要股東。

今年5月23-28日,景華及其控制的3個私募基金通過二級市場交易的方式淨賣出上市公司股票共計1400454股。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測算,景華通過拋售共獲得2.4億左右的現金,平均每股成交價12.94元。而其之前的舉牌成本最低也超過了25元/股,按目前上市公司股價以及景華剩餘持倉份額來算,不算資金成本,此次景華賬面浮虧在6000萬以上。

無獨有偶,近期多個舉牌“重組概念股”的私募損失慘重。7月20日,新大洲A發佈公告稱,其第二大股東富立財富收到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富立財富旗下的私募基金於8月14-31日期間,通過9筆大宗交易,以均價8.03元買入6199萬股新大洲A,持股佔比達到7.61%,但未及時披露而被罰。新大洲A截至今年7月20日的收盤價為3.82元,按照舉牌均價8.03元/股來算,目前浮虧52.4%,在未減持的前提下計算,浮虧金額超2.6億元。

新大洲A亦是資本運作常客。公司原本主營業務為摩托車,但是上市以來多次易主並且籌劃轉型,公司先後試水過煤礦開採、大遊艇、航空製造等行業領域。目前公司正處於停牌當中,籌劃收購處於烏拉圭及阿根廷的各兩個肉牛屠宰及加工資產。

舊模式退出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舉牌“重組概念”濃厚的上市公司,往往存了資本運作的心思。有些私募資金熱衷通過舉牌製造概念,後續往往不是通過注入一級市場低價買來的資產進行一二級逃離,就是聯合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拉抬股價,或者就是賭重組、借殼等,希望一次性獲利離場。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舉牌虧損風險與收益並存,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虧損是必然結果。“具體要看舉牌的目的,如果是炒作的或者市值管理,虧了一點都不可惜;如果是長期投資產業整合,雖然當下股價比較低,但未來還是可以好起來的。”上述投行人士說。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很多市場參與者仍然沉迷於舊有的市場規則,對於市場新變化並不敏感。再加上舊有的交易模式給參與者留下的“暴利”印象太深刻,短時間內整體還是處於舊模式向新模式轉化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兩年來,產業資本對於同業公司或者上下游產業鏈公司的舉牌行為,已在不經意間悄然增多。無論是長江電力舉牌國投電力,還是格力電器舉牌海立股份,均體現了產業整合的意願。

沈萌表示,從長期來看,過於簡單野蠻的舉牌方式會逐步離場,“新的模式越來越貼近國際市場的規則,與產業相結合、能夠真正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會成為主流。”

原標題:舉牌“重組概念股”頻頻被套 私募玩法神奇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