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隋朝有可能出於維持自身正統性的目的,對東晉南朝的名勝遺蹟(尤其是皇室工程)進行了全方位的蕩平,遠不僅僅是史書中記載的毀建康城那麼簡單,而是試圖毀滅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記。

現在經常進行文化旅遊的朋友大概也發現過,南北朝時代的歷史遺蹟,北朝遺留下的皇家工程的可謂數不勝數,西到河西走廊,東到東北密林,都有非常廣泛的分佈,除了當時興盛的佛教建築之外,仍有諸多如銅雀三臺等遺蹟,種類繁多且精品之作為數不少。

比如寧夏固原的須彌山石窟,北周鼎盛之作。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須彌山石窟,北周佛教造像標準像

甘肅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河北響堂山等等,都是北朝從十六國就開始形成的代表作。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響堂山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響堂山至今保存下的高歡石室

河北涉縣的媧皇宮刻經,北齊。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媧皇宮刻經

河南嵩嶽寺塔,北魏。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嵩嶽寺塔,北魏,中國現存最早磚塔

山東青州的駝山石窟,北齊北周俱全。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青州駝山石窟

曹魏時期始創,後世不斷增建的銅雀等三臺,到明朝還全都保留下了臺基。

東晉到南陳的文物都去了哪?最可怕的刑罰——除憶

金鳳台遺址

甚至連傳說中鮮卑人的發源地,嘎仙洞遺址,至今北魏當年派使者去留下的刻文還在。

而反觀南朝呢?

東晉到南陳留下的地面以上的遺蹟,目前除了南京棲霞山石窟的部分造像,以及南京和丹陽一帶以齊梁皇室墓葬為主的石刻,外加雲南兩塊爨氏碑之外等些許還算有些名氣的遺蹟,(幾乎都是殘跡,跟北朝遺蹟完整性和知名度根本不在一個層次)近乎全滅

尤其要注意的是,南朝建築技術並不輸給北朝。以百濟為例子,學習南朝文化技藝,國內工匠就能造近百米高塔。

這麼大的一塊土地上,一個時代的名勝幾乎全數毀滅,這恐怕不會是巧合,而是有意為之。

古羅馬時期有一項刑罰叫做“除憶”。對於某些已故人士,消除他們在世時的一切功跡,彷彿他們不曾存在過一樣。其生前曾經出現過的銘文、雕像、貨幣、文字記錄等等,全都要被銷燬、抹去或改寫。

或許,南朝就曾被隋這樣除憶過。

鍾阜盤空,石城瞰水,形勢相吞吐。江山依舊,故宮遺蹟何處。

遙想霸略雄圖,蟻封蝸角,畢竟無人悟。六代興亡都是夢,一樣金陵懷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