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門當戶對

民間故事:門當戶對

清朝時,磁州東南莊有一個張員外,祖輩靠種菸草為生,腰纏萬貫。

張員外家中只要一個兒子,叫張瑞,相貌堂堂,但學問欠安,連續考了幾年秀才,都一敗塗地。張員外託人送了銀子,才給兒子買了個山東兗州府泗水縣正堂的官職。

當了兩年官,張瑞還沒有成親,爸爸媽媽為他操心,派馬總管到泗水縣跟張瑞商議娶妻的事。

哪知,對張員外選的幾個望族千金,張瑞是一個都看不上,只說:“當今皇帝的寵妃是河南湯陰縣季閣老的長女,傳聞他的二女兒也生得天姿國色,我欲求為伴侶。”

馬總管一聽,吃了一驚,頭上的盜汗直往外冒,心想:人家是皇親國戚,咱是捐錢買的小小知縣,太不般配了。

張員外聽了馬總管的報告,心中也犯難,他夫人卻不知深淺,仗著自家有錢,兒子又做著官,便立促張員外派馬總管前往湯陰提親。

馬總管一路快馬到了河南湯陰,來到季閣老府前,昂首一看:紅漆大門,門匾藍底金字寫著“閣老府”,東西兩旁的大兵手按腰刀筆挺站著。

馬總管硬著頭皮,將張家名帖遞上去。把門的大兵接住名帖,上下審察來人,見是高頭大馬,渾身綢緞,沒有細細盤查,將帖子遞了進去。

好大一瞬間,府裡管家傳出話來,把馬總管請到客廳。待兩人相互通了名字,道了客套,那管家才正色問道:“不知馬總管為何事要見我家老爺?”馬總管只得將前後情由細述了一遍,願管家成全。管家聽後哈哈大笑,口中言道:“結親是件美事,我豈有不通報之理。”說罷他就去通報了。

又過了一瞬間,小廝來請。馬總管走了幾段小徑,進了三幢大院,才到客廳。季閣老四十出面,清清瘦瘦,穿戴一身便服。兩邊碰頭,問寒問暖了幾句。

落座後,季閣老問他來意,馬總管把來時張員外囑咐的言語講了一遍。

季閣老聽後,說道:“我也傳聞磁州有一財主,家中白銀多。”馬總管說:“概況小的也不知,但敢保小姐一生享受不盡。”

季閣老根本看不上張員外的家底,便說道:“回去向你家主人通報,你家主人已然有錢,就用五十兩一個的元寶,個挨個從你家擺到我家。有這些再來提親,少一個就別再來了。”說罷,他叮嚀小廝送客。

馬總管心灰意懶地回去了,把通過照實向張員外報告了一遍。不想張員外聽後,說道:“你明日再到湯陰,問一問季閣老,這元寶是單擺仍是雙擺,咱回來好做預備。”張員外也知婚事無望,問一問單擺、雙擺僅僅想爭個面子,其實他家銀錢再多,也不可能擺到河南湯陰。

馬總管帶著張員外的叮嚀,一路快馬來到閣老府。季閣老一聽馬總管又來,心裡吃了一驚,好一個不知深淺的土財主,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哩!

來到客廳,分賓主坐定,馬總管說道:“閣老大人,小人按您的叮嚀回到家裡,向老爺說了一遍。我家老爺說閣老大人真是寬厚仁慈,沒有小看張家,僅僅叫我再來問一問,那元寶是單擺仍是雙擺,以便回家預備。”

季閣老一聽,心中又是一驚,想道:一個土財主若沒有這麼多的元寶,恐也不敢來提親,何況他的兒子已在任上,鉅細也是朝廷命官,這門婚事能夠考慮。想到這兒,季閣老說:“馬總管暫時住下,容我與家人商議,明日給你實信兒。”馬總管喜不自禁。

第二天,季閣老再會馬總管,說:“元寶就甭提了,再過幾天,正是八月中秋,我帶人到張員外府上看看,也算是相親吧,成與不成那時再議。”

張員外聽了馬總管帶回的話,自是喜從天降,一邊請來幾個能人精心做了策劃,一邊告訴張瑞從任所回家。

幾天時間,全部安排安排妥當,真實做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八月十五,張員外全家人一大早就起床預備迎候季閣老了。馬總管按著張員外的叮嚀,帶了一隊人出村十里到老爺山,從辰時一直比及午時,才見季閣老攜管家侍從等從東而來。馬總管當即叮嚀兩人騎快馬回去報信,七人前行領路,馬總管走在季閣老左右,隨時預備回話。

主客一行人到了東南莊村東,就見張瑞身著官服頭戴官帽,同侍從二十餘人等候在一旁。張瑞撩袍跪下:“小侄張瑞叩迎閣老大人。”

季閣老下馬一看,見張瑞生得眉目如畫,唇紅齒白,一臉俊美英氣,一表人才,心想:我那女兒能嫁這麼個英俊少年,也不枉此生。這麼一想,季閣老臉上堆笑,向前伸伸手說:“免禮吧。”

這天,全村人都知道皇帝的老丈人要來張員外家相親,一早就擠在街頭,等著看熱鬧。張瑞剛從地上站起身,幾十把拖街鞭炮就響了起來,炮仗一響,圍觀的人也就亂了,幸虧張瑞從泗水縣帶來的衙役維持秩序。

季閣老在前呼後擁中一臉滿意地走著,走到路北一個高大門樓,見到了早已等候多時的張員外。張員外向著季閣老深深一躬,說道:“閣老大人辛苦了。”說時他雙手將酒盅端在閣老面前。

季閣老已知這就是未來的老親翁了,匆促接住端來的酒,舉酒過頭,將酒倒在地上,連敬三杯。季閣老又拿起筷子從每盤菜中夾出一些,扔於地上。

進門時,季閣老舉目一望,各個院中都有奇樹異草,一個院子相同景色,各不相同。第一院東西兩棵老松樹,一旁的金字牌上寫:“古松迎賓”。第二院東西兩棵梧桐,金字牌上寫:“梧桐待鳳”。第三院有兩竿翠竹,金字牌上寫:“翠竹聽風”。第四院有兩株古槐,金字牌上寫:“與槐爭壽”。這些都是張員外請來的幾個能人安置的,以期得到季閣老的喜愛。

一行人走到客廳內,行罷禮節,道過問寒問暖,分賓主坐下,先茶後酒邊喝邊聊,季閣老倒也高興。

第二天,張員外翻開一個倉庫讓季閣老看,倉庫裡滿是金元寶。接著張員外又翻開第二個倉庫,裡邊滿是銀元寶。見張員外又要翻開第三個倉庫,季閣老擺擺手說:“不看了,不看了。”其實季閣老看了第一個倉庫今後,就覺得這家的錢的確不少了,看過第二個倉庫就有點眼熱了。

第三天酒罷,張員外到客房看望季閣老,說:“閣老大人,咱這門婚事……”季閣老沒等張員外說完,哈哈大笑說:“我贊同,我贊同。”所以立了婚約,兩邊交換了生辰八字,張瑞向岳丈叩了頭。

季閣老回到河南,又送來千兩黃金作為陪嫁,以示小姐身價。

這年九月初九,張瑞把季閣老家的二小姐迎娶回家,從此與康熙成了親家。

其實季閣老不知道,張家其時並沒有那麼多元寶,他們僅僅用金銀裝其外,銅圓填其內,幸運把季閣老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