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還去了日本?

史料記載,天寶十五載(756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大唐,發動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同年6月14日,潼關失守,叛軍距長安不過百里,並已無險可守。唐玄宗攜愛妃楊玉環、大內總管高力士、楊國忠父子,禁軍統領陳玄禮等人無奈向咸陽撤離,在馬嵬驛(馬嵬坡)隨從將士疲憊不堪,又要忍受飢餓之苦,遂向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的楊國忠等人發難,攀附楊貴妃的楊家權貴悉數被殺,後又向唐玄宗逼宮,讓其處死楊貴妃,最終唐玄宗忍痛割愛處死了楊貴妃。

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還去了日本?

影視劇照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圍繞楊貴妃之死,後世有多種流言傳出,各種猜測綿延不絕。

楊貴妃是怎麼死的?

猜測一:自縊而死。唐玄宗被逼宮之後,在高力士的勸解之下,認清當前形勢,賜一丈白綾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應該死在馬嵬坡,而不是佛堂。我們可以還原當時的情景,馬嵬坡兵變,禁軍殺死了楊國忠等人,說明當時的情形是帶兵將領已經和楊家利益集團決裂,作為楊家的掌舵人楊玉環,緩過神來會放過他們嗎,肯定不會,因此我認為當時唐玄宗就可能會被圍困,逼他交出楊貴妃,以絕後患。合理的解釋就是楊貴妃如果死了,一定死在了馬嵬坡。至於是不是自縊,還是高力士動手,其實意義都不大了。

猜測二:死於亂軍。主要證據來自於後世的詩歌內容,比如唐朝詩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溫庭筠”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北魏張佑的”血埋妃子豔。“等諸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這種猜測更是無稽之談,文人創作的文學作品根本不具有史學價值,就像三國演義不是真實的三國,再說這些人並沒有親眼看到當時的情形,更多的是道聽途說,臆想猜測,並使用誇張的手法來描繪,可信度可想而知。另外,當時是在驛站休整,楊貴妃不可能心情爽朗的到外面溜達,應該就在唐玄宗的附近,如果真是死在亂軍當中,可見當時的情況亂到了何等地步,皇帝在他們面前算是一點威信都沒了。

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還去了日本?

楊貴妃之墓

猜測三:吞金而死。劉禹錫在《馬嵬行》詩中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裡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筆者查找相關資料,都表示吞金的確是一樣殘忍的自殺方式,但是卻不會立刻死掉,因此這種說法也不可信。

總之,楊貴妃如果真的死了,那就是被選擇了江山的唐玄宗親手賜死的。

有沒有生還的可能性?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楊貴妃沒有死,也是因為白居易在《長恨歌》寫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管不見。”說是唐玄宗請道士去馬嵬坡招魂,結果無功而返,沒找到楊貴妃的魂魄(是封建迷信)。這就給後人留下了想象空間。

在日本,也有和楊貴妃相關的著作,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其中都對推斷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那麼,真的有生死轉機嗎?

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還去了日本?

楊貴妃的雕像

如果楊貴妃沒有死只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讓人頂包自己逃出生天。而馬嵬坡兵變其實算是一個偶發事件,突然間發難,不會給唐玄宗及楊貴妃留時間去做準備,就算頂包,也可能被識破,除非是和驗屍的人合謀(你當陳玄禮是傻子嗎)。其二,就是陳玄禮和高力士合謀欺騙眾人。似乎也有這種可能,但是高力士可能這麼做,陳玄禮估計不會這麼幹,因為是他殺了楊家滿門,豈會斬草不除根,留下楊玉環這個禍根。

除此之外,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利用藥物假死,騙過所有人。這其實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我們要結合當時的情況來判斷。在她死後是被草草的卷在被子裡就地挖坑埋了,即使坑不深,卷在被子裡估計也很難爬出來。除非有人接應,而當時的唐玄宗可能已經不敢相信任何人了,就算有親信也會被看的牢牢的。

如果沒死能到日本嗎?

以上都是對她已經死了的推理,如果老天開眼,真的沒有要了她的命,讓她活了下來有沒有到日本的可能。唐朝時與日本的往來非常頻繁,大量日本人來到中國學習,而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東海上的遣唐使。在整個唐朝期間,遣唐使共有十幾次,可見每次間隔的時間很長,就算及時趕上了一次,在此過程中也要極為複雜的轉移手續。因此,如果楊貴妃僥倖不死,到達日本的可能性也極低。

而在日本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還有楊貴妃的塑像。而且,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這是什麼個情況呢?其實都是白居易惹的禍。

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還去了日本?

日本的楊貴妃墓

唐朝時期,我國的影響力遍及整個亞洲,日本對中國很是崇拜,因此對當時唐朝的風土人情也進行了很深的研究,對貌美的楊貴妃推崇之至,後白居易的成名作以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悽美愛情的詩歌《長恨歌》在日本頗受歡迎。其中有寫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在中國,道教往往把東海上的一座仙境叫做“蓬萊”,而日本則是把自己當做了蓬萊,認為楊玉環是來到了日本。隨著白居易的作品在日本的影響力越大,越多的人相信了楊貴妃沒有死,而是到了日本。正是那時,楊貴妃沒死的傳說,開始流傳開來。日本楊貴妃的墓很大可能是當時日本人為紀念楊貴妃而立的衣冠冢。

“紅顏禍水”、“紅顏薄命”、“英雄難過美人關”美貌給古代女子帶來的不僅是榮華富貴,還有殺身之禍。為什麼相貌出眾的女子就會命運多舛呢?皆因相貌之便而獲平常人無法得到的東西,在打破大多數人心理平衡點的時候,那她離死亡不遠矣!

楊貴妃之死,給不同的人帶來的感觀不盡相同,至於唐玄宗那是忍痛割愛;對於被楊氏家族欺壓的人,那是拍手稱快;於文人墨客,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感嘆。歷史的塵埃已經落定,再想揭露當時的面目,已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