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在马嵬坡没死,还去了日本?

史料记载,天宝十五载(756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大唐,发动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同年6月14日,潼关失守,叛军距长安不过百里,并已无险可守。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大内总管高力士、杨国忠父子,禁军统领陈玄礼等人无奈向咸阳撤离,在马嵬驿(马嵬坡)随从将士疲惫不堪,又要忍受饥饿之苦,遂向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的杨国忠等人发难,攀附杨贵妃的杨家权贵悉数被杀,后又向唐玄宗逼宫,让其处死杨贵妃,最终唐玄宗忍痛割爱处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在马嵬坡没死,还去了日本?

影视剧照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围绕杨贵妃之死,后世有多种流言传出,各种猜测绵延不绝。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猜测一:自缢而死。唐玄宗被逼宫之后,在高力士的劝解之下,认清当前形势,赐一丈白绫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后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死在马嵬坡,而不是佛堂。我们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马嵬坡兵变,禁军杀死了杨国忠等人,说明当时的情形是带兵将领已经和杨家利益集团决裂,作为杨家的掌舵人杨玉环,缓过神来会放过他们吗,肯定不会,因此我认为当时唐玄宗就可能会被围困,逼他交出杨贵妃,以绝后患。合理的解释就是杨贵妃如果死了,一定死在了马嵬坡。至于是不是自缢,还是高力士动手,其实意义都不大了。

猜测二:死于乱军。主要证据来自于后世的诗歌内容,比如唐朝诗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温庭筠”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北魏张佑的”血埋妃子艳。“等诸多诗句,都认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这种猜测更是无稽之谈,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具有史学价值,就像三国演义不是真实的三国,再说这些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当时的情形,更多的是道听途说,臆想猜测,并使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可信度可想而知。另外,当时是在驿站休整,杨贵妃不可能心情爽朗的到外面溜达,应该就在唐玄宗的附近,如果真是死在乱军当中,可见当时的情况乱到了何等地步,皇帝在他们面前算是一点威信都没了。

杨贵妃在马嵬坡没死,还去了日本?

杨贵妃之墓

猜测三:吞金而死。刘禹锡在《马嵬行》诗中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笔者查找相关资料,都表示吞金的确是一样残忍的自杀方式,但是却不会立刻死掉,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可信。

总之,杨贵妃如果真的死了,那就是被选择了江山的唐玄宗亲手赐死的。

有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也是因为白居易在《长恨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管不见。”说是唐玄宗请道士去马嵬坡招魂,结果无功而返,没找到杨贵妃的魂魄(是封建迷信)。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在日本,也有和杨贵妃相关的著作,南宫博的《杨贵妃外传》和渡边龙策的《杨贵妃复活秘史》,其中都对推断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那么,真的有生死转机吗?

杨贵妃在马嵬坡没死,还去了日本?

杨贵妃的雕像

如果杨贵妃没有死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就是让人顶包自己逃出生天。而马嵬坡兵变其实算是一个偶发事件,突然间发难,不会给唐玄宗及杨贵妃留时间去做准备,就算顶包,也可能被识破,除非是和验尸的人合谋(你当陈玄礼是傻子吗)。其二,就是陈玄礼和高力士合谋欺骗众人。似乎也有这种可能,但是高力士可能这么做,陈玄礼估计不会这么干,因为是他杀了杨家满门,岂会斩草不除根,留下杨玉环这个祸根。

除此之外,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利用药物假死,骗过所有人。这其实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我们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来判断。在她死后是被草草的卷在被子里就地挖坑埋了,即使坑不深,卷在被子里估计也很难爬出来。除非有人接应,而当时的唐玄宗可能已经不敢相信任何人了,就算有亲信也会被看的牢牢的。

如果没死能到日本吗?

以上都是对她已经死了的推理,如果老天开眼,真的没有要了她的命,让她活了下来有没有到日本的可能。唐朝时与日本的往来非常频繁,大量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习,而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东海上的遣唐使。在整个唐朝期间,遣唐使共有十几次,可见每次间隔的时间很长,就算及时赶上了一次,在此过程中也要极为复杂的转移手续。因此,如果杨贵妃侥幸不死,到达日本的可能性也极低。

而在日本不仅有杨贵妃的坟墓,还有杨贵妃的塑像。而且,现今的日本沿海边有一个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这是什么个情况呢?其实都是白居易惹的祸。

杨贵妃在马嵬坡没死,还去了日本?

日本的杨贵妃墓

唐朝时期,我国的影响力遍及整个亚洲,日本对中国很是崇拜,因此对当时唐朝的风土人情也进行了很深的研究,对貌美的杨贵妃推崇之至,后白居易的成名作以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爱情的诗歌《长恨歌》在日本颇受欢迎。其中有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在中国,道教往往把东海上的一座仙境叫做“蓬莱”,而日本则是把自己当做了蓬莱,认为杨玉环是来到了日本。随着白居易的作品在日本的影响力越大,越多的人相信了杨贵妃没有死,而是到了日本。正是那时,杨贵妃没死的传说,开始流传开来。日本杨贵妃的墓很大可能是当时日本人为纪念杨贵妃而立的衣冠冢。

“红颜祸水”、“红颜薄命”、“英雄难过美人关”美貌给古代女子带来的不仅是荣华富贵,还有杀身之祸。为什么相貌出众的女子就会命运多舛呢?皆因相貌之便而获平常人无法得到的东西,在打破大多数人心理平衡点的时候,那她离死亡不远矣!

杨贵妃之死,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感观不尽相同,至于唐玄宗那是忍痛割爱;对于被杨氏家族欺压的人,那是拍手称快;于文人墨客,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叹。历史的尘埃已经落定,再想揭露当时的面目,已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