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的“日本明治银元”都去哪儿了呢?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日本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晨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明治新政府。明治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确立国家制度,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

渐渐消失的“日本明治银元”都去哪儿了呢?

咨询13691932464

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流入我国外国银元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品种,因其独特的飞龙图案,又被称为日本龙洋。一般来说,日本早年的银币因存世量极少,所以发展升值空间非常大。更为重要的是,日本龙洋作为日本一个时代的货币文化见证者,充分反映了当时日本的经济、历史、文化的更迭,这对其增加了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与艺术观赏感,是不可多得及拥有超高价值的外国银元。

明治元年,日本由香港购得全套铸币机器(英国人的机器,1866至1868年曾在香港铸造过香港第一套货币),在大阪成立国家造币厂。明治三年,造币厂落成,马上开铸银圆,大小币值分为5钱、10钱、20钱、50钱、1圆5种,将“圆”定为日本的本位货币,即实行银本位制度。于是明治八年,日本又铸造了贸易银。这种贸易银与旧版相比,成色不变,重量增加,结果又被民间收藏熔铸,日本再败一阵(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明治三年开始,日本维新政府为适应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需要,始铸面值为“一圆”的贸易银元,历时45年,直到大正三年(1914年)止,累计铸造贸易银元约两亿枚,日本贸易银元,共有三种版式,但是以明治三年到明治三十年的银元最好,成色96.3%--98%,所以这个时间段的钱币现在价格最高,一般都是数十万到百万,其他时期的钱币开始大量发行,成色已经达不到以前的要求。当时铸造最多的版式就是明治七年铸造的贸易银元,最少是明治三年,四年,八年,十一年。

渐渐消失的“日本明治银元”都去哪儿了呢?

二十七年明治银元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国家到世界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的转折点。为适应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需要,日本维新政府于明治三年(1870年)开始铸造面值为“一圆”的贸易银元,历时45年,直到大正三年(1914年)为止。

日本龙洋铸工精良、制作精美、成色统一,分为大版、小版两种。大版重27.23克左右,直径为38.6毫米,含银量90%,明治三年至十八年的贸易银元均为大版。小版重26.96克左右,直径为38.2毫米,成色90%,明治二十一年以后的贸易银元均为小版。明治十九年、二十年为过渡期,贸易银元大、小版均有。民治二十二年正面图案为汉字“一圆”,上方为太阳图案,周围以樱花枝叶环绕,下部图案为绸带扎成的同心结,;背面为圈珠环绕的飞龙戏珠图案,龙外圈珠,珠外有“大日本·明治二十二年”和“416·ONE YEN·900”字样。银币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此枚大日本明治二十二年银币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国家到世界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的转折点。为适应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需要,日本维新政府于明治三年(1870年)开始铸造面值为“一圆”的贸易银元,历时45年,直到大正三年(1914年)为止,累计铸造贸易银元约两亿枚。

渐渐消失的“日本明治银元”都去哪儿了呢?

防伪标志看齿轮

大日本明治年间是一个国家历史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日本的货币文化,反映了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