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做過的那些好事,可悲可泣,但時間證明了一切!

慈禧做過的那些好事,還得從她聽政時開始說起。

聽政對於慈禧來說是一個很有挑戰色彩的事情!因為她所面對的是千瘡百孔的政局,紛繁複雜的朝政,瞬息萬變的軍機。雖然它伴隨咸豐帝左右,通過各極上書、奏報,對軍國大事有比較清晰的通盤把握。然而當她自己處理朝政的時候她才真正體會了日理萬機的辛苦。他很清楚。大清帝國,江河日下虛弱不堪的形式,覺非一時一人所致。而力挽大清帝國極島也絕非一蹴而就所能完成,她知道萬事有主有次而此時最棘手的事情就是官場的腐敗和官員的無能,慈禧在重整帝國的領導中樞之後,開始一場大規模的吏治整頓 。

慈禧做過的那些好事,可悲可泣,但時間證明了一切!

慈禧清楚如果不嚴肅官場,無以為治國家興事,用兵或勞而無功和每遭敗績,主要原因是文官委靡不振,瀆職,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慈禧認為,要改變積弊,收到懲罰效果,必須改變從前抓小放大的方式,從高官。從封疆大吏入手否則,不足以引起各級官員的高度重視。 大清帝國,在慈禧的整治後,鎩了上述歪風,整理吏治,綱紀為之肅然。

慈禧做過的那些好事,可悲可泣,但時間證明了一切!

慈禧垂簾不久,也就是同治元年,恰逢三年一次對官員進行考核的“京察”、“和大計”。

慈禧認為此次官員考核是他推行吏治整頓,不可多得的機會,通過考核可以裁汰慵懶,老弱,不稱職的官員,也可以使官場所有警示,尋求振作,為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慈禧親自掌握這次考核的獎懲大權。 將老體衰弱,已不能勝任的官員和貪汙腐敗的官員一律革職罷免。 為大清帝國注入了新的血液!

慈禧做過的那些好事,可悲可泣,但時間證明了一切!

在官員任用上不分滿漢,獎懲分明。在清朝的政治體制中,一直堅持,滿重漢清的原則,滿族官員不僅在決策中擁有絕對的權勢,而且佔據重要職,以維持滿人的顯赫地位,然而在慈禧上臺後,這種官員制度被打破。讓國家又富有了動力 ,挺高了行政的效率性。

慈禧前期的所做所為,可以說都是對國家有利的,但是後期的慈禧真是不知道怎麼評價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