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浙江卫视现象级节目《奔跑吧》是怎样炼成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文化自信处于“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地位,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激越文化自信浑厚的向心力、凝聚力,激扬精神支柱勃发的发展力、创造力,是主流媒体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2016年以来,浙江卫视布局上“深耕基本盘、开拓创新点”,理念上追求“有意义又有意思”,制作上弘扬“工匠精神”,浓墨重彩全要素呈现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奔跑吧》《中国新歌声》两大“现象级”节目体现文化自信;纪录片《西泠印社》及《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等人文精品创制、关注度持续创出新高。

传播和弘扬文化自信,始终是浙江卫视中国蓝的自觉追求,也是促创新、谋发展的源泉动力。2017年6月人民网数据显示,浙江卫视高居全国省级卫视“全网传播”融合力榜第一名;并在第三方机构调查中,获“90后”眼中最具活力省级卫视。

厉害!浙江卫视现象级节目《奔跑吧》是怎样炼成的?

“星素并重”深耕内容能量

当“明星真人秀”等综艺节目泛滥荧幕,成为“吸睛”“捞金”的资本猎场,浙江卫视中国蓝突出重围,在制作上弘扬“工匠精神”,向下深耕,探索核心价值与节目原创内容的深度融合;同时重视“星素并重”,着力将沸腾的生活和可爱的国民纳入生动的影像,彰显“伐木累”情怀。8月26日,浙江卫视中国蓝即将迎来九周年纪念日,频道提出的口号是“一起热血,一起燃”,以梦为马,激情奔跑,这正是中国蓝军团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内容创新和价值提升做法的写照。

“现象级”节目《奔跑吧》大力彰显“与时代一起奔跑”的文化主题,一方面多场景深入挖掘原创内容,节目组先后跑进“小商品之都”义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革命圣地”延安等地,策划推出“鸡毛换糖”“观众的决定”“延安特辑”等专题,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家国情怀、讴歌改革开放、体怀奋斗精神。

另一方面,邀请更多观众成为节目主角。

《奔跑吧》让观众成为节目录制中不可分割的一抹亮色,与明星热烈互动,为节目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从义乌街头热情如火的“鸡毛大姐”、恪尽职守的铁面质检员,到陕北大地能歌善舞的爽朗汉子、河北保定自信坚强的“烟雾病女孩”萱萱,以及捷克学着中国话、唱着中国歌的异国友人,都一同定格在奔跑“伐木累”的珍贵记忆里。

而另一档标杆节目《中国新歌声》在完成本土原创后,新一季创作也更加凸显“星素”并重,更有“草根味”,更求专业性。站在华人世界、华语音乐圈的高度,风格上海纳百川,学员吸收全球华人,节目编排雅俗共赏。第二季首期节目开播两小时,视频网络播放量破亿,截至8月18日全部六期节目占据CSM52收视率第一名;《从前慢》等情怀歌唱动人心魄,登临各类歌曲热榜;西藏小伙扎西平措的“藏语RAP”技惊四座,强势登陆youtube等境外社交网站,点击量飞速飙升。

厉害!浙江卫视现象级节目《奔跑吧》是怎样炼成的?

400位观众参与奔跑吧录制

融合创新不做“搬运工”

当前,国内综艺节目大量模仿复制引进海外模式,雷同节目层出不穷,观众审美疲劳不断累积;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机遇。浙江卫视牢牢把握“融合创新”这一关键词,不做“搬运工”,摒弃包袱,敢于归零,既有融合,又有创新,在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中实现频道的创新和发展。

其一,不做国外综艺模式“搬运工”。《奔跑吧》、《中国新歌声》全部完成了本土化改造,坚持“融合创新”,在业界均是自主创新的典范。而在《奔跑吧》立项之初,便采用“联合开发”的运营模式,走出了跨界融合、二度创新的新路径。仅第一季的原创比重就在60%以上,部分自主创意甚至实现了节目创意“反向输出”的逆袭,如“大漠公主争夺战”一期中设置了超能力骑士,后来在国外的同类型节目中变为“黑白骑士”,为综艺节目引进与输出树立了新标准。

其二,不做文化价值传播“搬运工”。《奔跑吧》 “延安特辑”的猜歌游戏环节中,融入了各地方言,让游戏过程充满喜感的同时,又展现了方言文化的魅力;而节目组在黄河实景录制《保卫黄河》大合唱,效果震撼,反响爆棚,CSM52城收视达3.304%,也成为全季舆论关注热度最高峰;有些小学生在看完了这期节目后,要求学校音乐课教唱《黄河大合唱》。当中华经典文化IP融入当代电视标杆综艺的传播方式,所碰撞和激发的文化爆发力与传播力的确令人难以想象,也证明了《奔跑吧》大刀阔斧实施本土化创新的成功。最后两期节目投身“一带一路”,更是主动担负起文化交流的使命,兄弟团向捷克的伙伴教唱中国经典歌曲,同时带去了中国特色的丝绸扇,捷克回馈了当地最具特色的水晶杯,实现了完美收官。正是因为有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今中国文化的强大自信,才使得文化节目不再只是传统文化的“搬运工”,文化表达在整个节目中获得了主体性,既见血液,又见筋骨。

厉害!浙江卫视现象级节目《奔跑吧》是怎样炼成的?

奔跑吧 黄河大合唱

“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传扬文化自信,不仅基于节目生产,更有赖于在最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实现高能传播。浙江卫视频道总监王俊在《奔跑吧》播出前就提出了要以“现象级”节目的影响力传播文化自信。也正是有这份品牌期许,浙江卫视提出,牢固树立“口碑第一,数据第二”,扎实践行“有意思有意义”,以精神文化品质追求,赋予高传播节目更丰厚的附着力、内容感和精神气,让“叫座”的标杆节目更加“叫好”。

本季《奔跑吧》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大众情感和家国情怀,不枯燥说教,也不过份煽情,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节目总导演姚译添所言:“综艺节目除了好笑、好看、好玩、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之外,如果能给大家留下一点点感动、一点点情怀,才是比较好的作品。”首期节目播出之后,有小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鸡毛换糖”观后感的作文,真实有趣的内容体现了一个少年的热血情怀。而“延安特辑”在雄浑奔涌的黄河岸边高歌气势恢宏的《黄河大合唱》,深深打动亿万观众,《人民日报》点赞节目“把正能量的价值内核与有意思有意义的娱乐方式有机结合,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主流价值的所在”。

而在文化节目方面,《汉字风云会》再次掀起“全民汉字公测”热潮,不少家长肯定“具有刚需属性,是孩子们暑假必看的节目”。《向上吧!诗词》以民间诗词“达人”挑战百人“最强诗词联盟” 的形式求“新”求“趣”,同时注重多方视野呈现多样解读,提高文化品格。2017年7月,浙江广电“史上最贵”大型纪录片《西泠印社》开机,将以4K高清影像逆流而上,穿行“金石”百年,打捞“义”“士”“侠”“禅”“隐”的士大夫精神,映射中国知识分子百年精神史,获舆论广泛关注。

厉害!浙江卫视现象级节目《奔跑吧》是怎样炼成的?

奔跑吧捷克友谊赛

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气派

2016年以来,浙江卫视聚全频道合力、全要素共振,浓墨重彩传播中国声音。G20杭州峰会期间,浙江卫视除密集推出长达2000多分钟的新闻直播,采编32篇大型跨境系列报道之外,还精心创制大型纪录片《杭州》。频道依照“东西南北中”纪录片创制构想和“一带一路”纪录片工程,继完成《南宋》《艺术:北纬30度》等后,强力投拍《西泠印社》《中国村落》系列人文精品,谋划《向东是大海》,接轨“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文化”宣传。

而在“现象级节目”方面,《奔跑吧》将明朗开放的中国风采带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捷克首都布拉格,实现同世界共奔跑。捷克总统接受浙江卫视专访,当地州长亲身参与节目;在捷克举行的“2017中国投资论坛”上,《奔跑吧》宣传片在1000多位中外重要嘉宾面前暖场播放,多次获中央领导肯定。

而《中国新歌声》的魅力早已响彻华人世界。在第一季输出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的基础上,第二季节目还登陆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同步播出。通过节目输出、模式输出和网络传播,这些节目在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了新的努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自信”作出了若干重要论述,鲜明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浙江卫视近年来的努力开拓、不懈探索,强化品牌节目标杆,人文和综艺节目并举,印证了节目的娱乐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机统一,践行了“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扬文化自信。这也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浙江广电集团建设“拥有强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应尽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厉害!浙江卫视现象级节目《奔跑吧》是怎样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