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專家淄川行有多大能量,讓院士提出建工作站

  專一某一領域的中小企業,一樣具備良好的成長性

  劉維民是中科院院士、國家固體潤滑重點實驗室主任,是潤滑材料與技術領域的頂尖專家,惠華是淄川當地一家專業做潤滑油添加劑的中小型企業。劉維民院士為何不選擇更大型、更知名的大企業,而是選擇了這樣一家中小企業進行合作?

  “這樣一家專一主業、重視研發的‘保守’企業,恰恰是國家需要的,也是我們未來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需要,這是我選擇與它合作的最重要考量。”據劉維民院士介紹,“惠華一直致力於做抗磨性添加劑,抗氧化、抗擠壓的一些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是潤滑油的核心,他們非常專一,這種添加劑做得好,我們國家的潤滑油就會做得很好。”

  說起與惠華的結緣,劉維民說:“在第七屆專家行活動中,我主動提出來要參觀惠華,因為在我做博士研究生課題的時候,就聽說過惠華的潤滑油複合劑產品,那恰恰也是我的研究領域之一,2014年起,我跟惠華企業負責人之間的技術交流越來越密切,應該說是交流得非常愉快,尤其是在企業的發展理念和研發定位上,他們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品質、誠信、行穩、致遠——惠華企業文化的八字真言,劉維民脫口而出,“在潤滑油添加劑這個領域,品質是最核心的硬標準,因為我熟悉這個領域,所以我知道一個企業能堅守品質,能刻意保持‘行穩’的發展定位,非常難得,企業負責人這種對技術及品質的苛求,他們穩健的發展理念,深深打動了我,我願意為這樣的企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惠華並非大型企業,但是我也希望像惠華這類的企業,能夠在淄川舉行的院士專家行活動當中,得到一些機會,得到一些額外的關注,找到一些發展的機會。”

  這種高層次人才與企業之間的友誼和互信,隨著交流的深入而愈發牢固;後來,劉維民就提議,能不能在這個企業通過設立院士工作站的方式,幫助解決企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聯合推動自己研究領域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最終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再提升一個檔次。

  終於在這次專家行活動期間,雙方簽訂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協議。

  研發及市場信息共享、產學研深度融合

  “首先在信息共享方面,我們能幫助惠華及時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動向和市場動向。惠華地處淄川,畢竟不是北上廣,也不是在濟南青島,這時候一個及時的信息分享就顯得尤為重要。”談起下一步規劃,劉維民院士表示,“研發型企業的科研頻率較快,很適合產學研深度融合,藉助院士工作站平臺,今後企業需要研發人才,我們的很多研究生就可以到這做科研成果轉化;同時,企業的年輕職工也可以到我們的研發實驗室去學習。最終實現雙方研發成果的轉移轉化,在技術上、市場上、效益上,都有助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劉維民院士對“百名專家淄川行”非常認同,他強調,在當前淄川產業轉型過程中,需要有“百名專家淄川行”這樣一個活動,為那些轉型期的企業直接開闢對話新技術、高層次人才的渠道,找到轉型方向和新的發展增長點,“百名專家淄川行”相當於匯聚了一個“高端智力池”,在這裡,對話與合作都很有效率。

  關心家鄉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每晚都看家鄉新聞

  劉維民院士是山東青島人,1984年從山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後,長期在蘭州學習工作,雖身在他鄉,但一直關注著山東的發展。

  “按照我不準確的估算,山東人口約佔全國的十四分之一左右,而每兩年一次的院士評選,山東當選的院士比例是與人口占比大體相當的,很多山東籍人才,都心繫家鄉,像我在蘭州工作,但是每天晚上的6點半,我都會看山東新聞聯播。山東人的家國情懷很重,我本人也是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為家鄉在科學教育、產業發展上,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據劉維民院士介紹,“百名專家淄川行”這個平臺在產學研融合上成果最為顯著,專家們通過“百名專家淄川行”活動結緣淄川和當地企業,雙方合作建立的各類工作站和產學研平臺不勝枚舉。在本次活動期間,包括“千人計劃”專家張炳榮與山東先河悅新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千人計劃專家工作站在內,共有10項共建研發平臺簽約、52個合作項目進行集中籤約,其中有26個高校、團隊與有關企業單位進行合作簽約。

“老朋友”做客淄川、建個工作站,成為大批高層次人才智力助推淄川產業升級的典型縮影,也印證了連續十一屆 “百名專家淄川行”活動的含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