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是一门教育学

还没关注?

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是一门教育学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如今,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家长微信群,十分方便家校沟通。但是,如果家长微信群管理得不好,也会对家长和教师造成许多困扰。如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随意发言,信息轰炸或刷屏,让教师与家长都不胜其烦。轰炸源有时是教师,有时是家长。

教师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引发家长的心理不平衡、反感,甚至构成心理伤害。

家长对教师的阿谀或指责,引发其他家长误解与不适,甚至成为家校或家长之间冲突的平台。

那么,成熟的教师,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家长微信群应该树立怎样的规则?

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是一门教育学

在建立家长微信群前,教师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建立家长微信群?

通常,家长微信群有以下几项功能:教师发布信息,包括通知、告知、提醒等,分享班级发展情况,如课程与课堂、重大活动等;教师与家长公开讨论问题;家委会发布信息和讨论。

总之,就是便于教师和家委会发布、分享与讨论。一旦明确了目的,就可以生成相应的群规则,并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达成默契。

第一,为了避免家长微信群干扰到大家,除教师及家委会发布相应的信息,家长微信群应保持安静,请勿随意发言。此谓“安静原则”。

第二,除必要的通知,教师及家委会分享和讨论的时间通常在晚上7~9点,并提前通知。此谓“定时讨论原则”。

第三,请勿擅发如下信息:涉嫌暴露隐私的信息;家校、家长之间、学生之间的私人恩怨;广告;攻击或羞辱性言辞;与本群主旨无关或有违班级文化的所有信息。此谓“尊重原则”。

第四,若违背了以上规则中任何一条,教师或家委会将根据情况酌情采取私下或公开提醒、公开声明、暂时移出家长微信群等措施,敬请理解。

接下来,就要确保家长知晓并理解规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规则以及加群申请,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中,或者在完成加群任务后,选择在晚上7~9点发布群规则,并要求家长回复“已阅读”。同时,如果家长对规则有不明确或不同意的,请家长私下留言给教师。教师觉得有道理的,可以在与家委会商议后,公开修正。也可以将规则连续发一周,每次都在晚上7~9点发送,并告知家长,群规则会连续发布一周。

完成如上工作后,若有新家长(含学生的其他亲属)加入,则私下将规则发给对方。

多数教师会要求家长进群后修改群名片,我觉得用添加备注的方式注明对象信息可能更好。

怎么维护规则?

家长知晓并理解规则是前提,其后关键是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反馈。我们不妨虚拟几种场景——

场景一:有家长为孩子的事进行公开咨询。

教师最好建立一个标准的、客气的回复模板,每次只修改关键部分就可以了。例如,“亲,我私下回复您了。根据群规则(规则内容),我不便公开回复。”然后,私下向他解释规则,详细解答他的疑惑。

若家长提出来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则教师可以选择时机公开说明。若不是公开咨询,而是随意发言,则可以提醒:“亲,我私下发信息给您了,请留意查收。”这句话,主要是说给其他家长听的,意思是说,群里不能随意发言,我已经在私下提醒这位家长了。

场景二:有家长公开批评甚至攻击他人(包括教师、其他家长或学生),或者要求所谓的讨公道。

此时,教师可以公开回复:“亲,根据我们的群规则,这类事我们私下沟通,好吗?谢谢!”然后,私下与他沟通。

如果家长公开的批评或攻击容易引发其他家长的猜测或误解,教师可以酌情采取下面的策略。

一是在公开回复中适度反击:“亲,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为了避免尴尬,且根据我们的群规则,我们私下沟通,好吗?谢谢!”然后迅速通过电话或微信沟通。如果家长不管不顾地继续发布激烈的言辞,那么就果断地将其从家长微信群里移除。移除后,在群里做一个简短的说明,大意是——这位家长讲的并非事实,由于他现在情绪激动,很难沟通,为了避免影响大家以及引发更多误解,暂时将他移出微信群,等此事解决后再邀请他入群;人难免有失控的时候,请大家相互谅解,无论如何,风雨过后,我们仍然是“一家人”。切记,与家长在群里公开“撕”,是大忌,无论教师多么有理,旁观者不关心理,关心的是教师的姿势或态度。

有些委屈教师还真不好公开澄清,可以与家委会保持沟通,家委会可采取适当的方式传播正确信息,以正视听。当然,有些事需要公开澄清。

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的发言十分重要,这事关自身形象。要特别注意根据交际语境琢磨措辞,这是职业形象塑造的一部分。有时候措辞需要正式庄重,有时候措辞需要亲切随和。

第一,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发言,营造仪式感。家长不烦你说话,毕竟家长也想更多地了解信息,最烦的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说话。人本能地喜爱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所以,除了紧急通知,教师应尽可能将发言时间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

如,你若习惯于每天在家长微信群里发一条家教方面的信息,最好能在固定的时间发,如早晨8点。若你是晚上7~9点发布信息或做分享,就在7点整发出信息。如果是讨论,有些话还可以设计得有仪式感。冯巩演出时的那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就可以给我们启示。

第二,一次将信息说完整,避免家长反复问。信息发布前,教师必须认真梳理,做到文通字顺,避免错别字。更重要的是,信息要简练和完整,教师要反复琢磨以至成为习惯。千万不要遗漏诸如时间、地点、对象等关键信息。最可怕的是,先发一条信息,然后不断地补充。这需要教师练习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信息。

第三,有家长在群里表扬教师时,尽量不要公开回复。提出表扬的家长可能是真心表扬,但其他家长或许不舒服,认为这是讨好教师。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也无法澄清。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公开表扬,你私下感谢。这样,这个家长和旁观者的情绪都照应到了。

第四,避免公开批评和表扬学生(包括家长)。公开批评的,不能指向学生,而应该指向现象。

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公开点名表扬学生。被表扬的家长有时候也未必自在,但是其他家长心里可能不舒服。正确的方法,是公开分享学生作品或事迹,但不说这个学生是谁。这样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又保护了大多数家长的情绪,被实际表扬的学生家长也很开心,一举数得。

有些学生的明显进步,宜于私下发给家长,公开表扬有时候会引发家长“下意识”的评价。

哪怕是教小学一年级,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记下作业的良好习惯。这正是教育的一部分。将作业全部压在家长身上,是对所有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若一年级学生回家后记不住作业,怎么办?教师可以跟家长提前达成共识,由学生打电话给教师,然后教师把作业告诉学生,让他记下来。但实际上,教师可以同时偷偷地把作业发给家长。不过,家长的作用不是转告孩子,而是对照,避免孩子记错。如果对照的结果是孩子记错了,家长可以皱着眉头说:“不对吧?你要不要再打电话确认一下?”实际上,错了又有什么关系,要的是学生对自己的事上心,而不是凡事往家长那里一推了之。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管理家长微信群吗,犯得着这么啰唆?!我已经尽可能地节约笔墨了,否则能写一本书——围绕着教育的一切事情,都无形中具有教育学含义。可以说,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也是一门教育学!

家长微信群里的诸多随意,实际上为教师和家长都增添了许多麻烦。其根源在于有的教师缺乏职业训练。在缺乏职业训练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智力、行为、语言及反应是松弛的、碎片化的。这不但会影响家校沟通的效果,给人以不专业甚至不靠谱的印象,还会严重地影响到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小事不小。职业发展,专业发展,都必须从敬畏小事开始,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个群。

文 / 南明教育 魏智渊

本文刊载于《福建教育》总第1172期

排版 / 林小晶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