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引子

4月,梨花飘落满地,川西白雪茫茫的冬季即将结束。在连续三次前往云贵高原以后,我又将回到这块熟悉的土地上。

我将目光放在了丹巴境内的党岭与莫斯卡,前者是徒步者魂牵梦绕的世外天堂,后者则是越野爱好者趋之若鹜的自驾秘境。在车库里憋了3个多月的小吉终于重见天日,这将是它今年的第一次旅行。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这趟旅行将用时5天:

第一天翻越巴郎山垭口,抵达达维;第二天从金(川)抚(边)路翻越万里城雪山前往金川,再南下抵达丹巴的甲居藏寨;第三天从丹巴前往莫斯卡村一探,之后夜宿党岭村;第四天徒步党岭葫芦海;最后一天从丹巴返回成都。

从今年开始,许多路线都不存在于导航上了,只能依靠卫星地图来确定线路,对于前期路书的制作与资料搜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这些路线也是极其令人兴奋的,我将和小吉一起去挑战那些未知的秘境。


D1

4月16日 星期一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一大早,往窗外看去,成都送给我的是一个明朗的晴天。我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根据天气预报,直到星期三天气都会很好,这也是我选择在此时出发的原因。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因为今天的行程并不紧迫,所以早上顺路带老妈去了一趟城里办事。车流茫茫,我在成都星期一的早高峰里艰难挣扎。我甚至都能感觉到小吉的抗议,尾气与拥堵并不适合它。

若我不是选择了这样的工作方式,我也许也会是这忙碌奔波着的上班族中的一员。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将老妈送到目的地,我的旅途才正式开始,驶上成灌高速,向川西的群山驶去。本想清闲一些,穿过都江堰市区,走G317国道老路前往映秀。结果庙子坪大桥因为地质灾害,断道施工,所以最终还是只能悻悻返回都汶高速。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穿过紫坪铺隧道,久违了的川西群山又出现在眼前。打开车窗,凉风呼呼作响,似乎将心中郁积的烦恼吹散了许多。

唯有行走在这样的路上,才能让我抛开工作的压力,将身心都投入到这自然美景与清新空气之中。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因为时间已晚,所以路上没有过多停留,直奔卧龙镇吃午饭。依然在熟悉的馆子点了个熟悉的黄瓜肉片,蛋白质、维生素、辣椒、大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也是这几天吃得最好的一餐了,之后的日子,我都将与泡面和面包为伴。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吃罢午饭,继续赶路,振作精神向着远处堆积着茫茫白雪的巴朗山驶去。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行驶在这条路上,海拔一路爬升,依然是熟悉的深谷沟壑,熟悉的巍峨雪山。途中时常看见有车停在路边,然后冲出一些激动的人,嘴里不断发出惊呼,一阵猛拍。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在成都周边的众多垭口里,巴朗山的景色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举目四望,四周是包括“成都第一峰”苗基岭在内的数十座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即使不上到老路垭口,也能感受被茫茫雪峰环绕的震撼感觉。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更何况它离成都不过3个多小时车程,仅此一点,就足以令大多数生活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人羡慕。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对此场面我早已司空见惯,我的目标始终只有远处那座积雪覆盖的的垭口。去年三月,我驾驶飞度前来挑战它,被积雪托底,四轮悬空,狼狈地架在途中动弹不得。所以,驾驶小吉为小飞报仇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夙愿,无法释怀。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随着海拔提升,道路两边积雪渐多,但由于时间比上次晚了十几天,所以积雪情况并不严重。现在是淡季,挑战老路垭口的人很少,我一路爬升,没遇到什么压力便来到了“熊猫王国之巅”的石碑处。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去年来时,这里完全被积雪覆盖,而今天我都可以把小吉开到石碑旁边,放心拍照。和去年一样,我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出发,向着垭口前进。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路上的雪越来越厚,道路中间那道熟悉的雪辙又出现了,我顺利通过了上次飞度被卡着的弯道。这里考验的是底盘高度和通过能力,所以对于小吉来说毫无压力。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然而,正当我志得意满,觉得可以为飞度报仇之时,悲剧却突然降临了。为了避让前方下来的两辆车,我草率地往右边一拐,开上了路边的雪地。等对面的车过去后,我正准备返回路上继续前进,突然发现轮胎打滑,车子动不了了。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下车一看,积雪远比想象中厚得多,一脚下去没过小腿,完全不知道下面的硬地在哪里。我挂上四驱,前后挪动,但车子反而继续往路边滑下去。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我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但此时我依然认为自己还能够脱困,因为我车上带了防滑链,虽然是简易的,但也比没有好,于是赶紧拿出来套上。

此时山上的气温接近零度,海拔超过4000m,但我还是只能努力地把防滑链一根一根地套在车轮上,甫一起身,便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

正在忙碌,听到上方快到垭口的地方有人呼喊“套防滑链!”,我扬了扬手里的链条,示意没有问题。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然后就是不断地倒车-前冲-倒车-前冲……把车头垂直于道路方向,试图让前轮接触路肩上的沙土路面,从而脱困。但反复几次,除了把后轮下面的坑越刨越深之外,没有任何进展。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正在焦急,一道红色的身影出现。原来上面冲我呼喊的那位大哥走了下来,他一边安慰我,一边指挥我继续冲坑。但车体后方的雪实在太深了,最后整个雪地被刨成了交叉轴,车体担在了雪地上,进退不得。

我颓然地坐在驾驶室里,神情惨淡,脸色苍白。去年飞度被托底的一幕又历历在目,没想到这一次还是在劫难逃。也许巴朗山就是我过不去的坎,它对我是如此不友好,注定要让我在这里经受磨难 。

一时茫然无措,只有那位大哥非常淡定,不断地安慰我说没得事,我给你喊个车拖出来就行了,陷车也是越野的乐趣之一嘛。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于是他找到信号,然后打了个电话给下方石碑那儿摆摊的大叔,让他把车开上来拖我。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两人缩在车里闲聊。他原来也是吉姆尼的车主,在成都东门做餐饮,经常跑巴朗山,前几天还救了一辆陷车的普拉多。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没过多久,车来了,这辆东风客车拖着小吉,在大哥的指挥下一起发力,小吉终于挣扎着跳出了雪地,脱困了。

这是我第一次陷车,第一次挂防滑链,第一次接受救援。

如果没有这位叫郭龙的大哥及时援手和陪伴,没有这位在石碑处摆摊的昌哥驾车慷慨相救,我都不知道会在这里困多久。要么在车里过夜,要么叫拖车来救援,甚至整个旅行计划可能都会泡汤,所以不论多少话语都不足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他们甚至都没要我的钱,最后我们交换了电话号码,我还是发了个红包表达谢意。

回想起来,如果不是我草率地驶上雪地,陷车也不会发生;如果我开上的是道路左边的雪地,也不会被困得如此彻底。我终究还是缺乏经验,太大意了,得意忘形地以为小吉无所不能。这次的事情是一次经验,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我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越野路况。

如果我之后遇到别人陷入困境,同样也会尽力帮助他们,那种无助的滋味实在是太煎熬了。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告别两位好心人,已经是下午五点过。我在雪地里挣扎了两个多小时,鞋子进水,裤腿湿透,十分狼狈。我疲惫地开着小吉继续向前,没过多久,抵达了积雪覆盖的巴郎山垭口。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也许是为了补偿我下午所受的罪,暖色夕阳之下,远处的四姑娘山以最清晰的姿态呈现在我面前。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眼前一片白茫,唯有那山谷远方,一座高耸尖顶的雪山,如同白色的城堡,巍然而立。黑色的山与白色的雪交织成极富美感的画面,铭刻在眼里。

之前受的苦,此时也已经值得了。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时间已经不早,我拍完四姑娘山的倩影,便匆匆下山,向着日隆镇和达维驶去。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六点半抵达猫鼻梁,天气正好,四姑娘山的四座山峰并排而立。风扯起6250米的幺妹峰顶的旗云,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冒烟的火山,又好似巨大的航船,喷着蒸汽前行。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最后,旗云散去,余晖升到雪线以上,金色的光芒铺陈在积雪与云朵上,成为今天最后也是最美丽的影像。

天黑之前,我抵达了达维乡,放下行李,便瘫在床上无法动弹。郭龙大哥还在挂念我的安全,询问我的动向,并给我发来今天他拍摄的视频与照片,我再次向他表达了感谢。

回想今天的陷车,实在是有点后怕。但万幸的是遇到了好人帮助,让我的旅途可以继续延续。

明天我将挑战4500米的万里城雪山垭口,希望今天的经验能够化为明天的动力。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待续

雪中丹巴行(一):绝望的开始,吉姆尼的初次陷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