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前文提要

D4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今天没有拍日出的计划,我在床上墨迹到了八点。直到晨光透过窗帘,将暖色洒满屋子,我才一伸懒腰,翻身起床。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吃完早饭,走出门外,太阳依然在云层中挣扎着,但和昨天的大雾相比已是好了不少。看来天气预报是准确的,今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旅店门外便是箐口梯田,只不过箐口景区主打民俗村落,梯田景观和其他三大梯田比起来逊色一些。这里最好的拍摄点是公路旁的五行柱观景台以及从观景台到箐口村的那段路上,坐西朝东,适合拍摄日出。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今天我不准备开车,计划上午游览箐口民俗村,下午沿着徒步路线

从箐口走到坝达,然后在那里观赏日落。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之前只是在一些游记和旅店的点评里得知有一条土路可以从箐口走到坝达,但具体路线如何并没有更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一直很担心自己能不能找到这条路。后来发现全程都有路碑指引,只需要沿着箭头往坝达方向行走即可,如果见不到指路碑,便说明走错了路。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沿着石碑往下行走,便到达了箐口哈尼族民俗村。村子不大,与其他地方的古镇别无二致,分布着哈尼族的民居、祭祀房、水磨等遗址。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在村落里的陈列馆里,可以看到对于哈尼族人的发源、语言、建筑,节日等民俗的介绍。哈尼族起源于古代羌族,本生活于川西西藏一带,之后不断向南迁徙,最终在哀牢山脉中定居,并开垦出了这令人惊叹的层层梯田。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就这样行走在幽静的哈尼族村子里,金色的阳光铺满乡间小路,映出一片绿意盎然,人的心情也随之轻松愉悦起来。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箐口梯田虽没有观景台,但胜在可以与梯田近距离接触,甚至可以在梯田梗上随意行走。随手一拍,都是漂亮的景象。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哈尼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便是这种土墙搭建,茅草为顶的蘑菇房。典型的蘑菇房分上中下三层,底层为猪牛圈舍与仓库;中层筑有火塘,隔出房间供日常起居;顶层则铺以泥土,再覆盖茅草,既可防火,也可堆放杂物。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在村里走完一圈,时间差不多十二点,便找了家村民的餐馆,点了个青椒肉丝

,再配上哈尼族传统的红米饭,大快朵颐。比起面包和饼干,这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一餐了,我下午还要暴走上5、6个小时,不敢马虎。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饱餐一顿,背好背包,寻得指路碑,信步出发。这条路是村民自己使用的老路,在公路修好以前,就靠它连接箐口、全福庄、坝达、麻栗寨等几个村落的交通,意义非凡。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沿着石板路一路上行,没走多久,四周便再次被浓郁笼罩,令我的心又提了起来。难道昨天的一幕又要再次重演,老天就如此不给面子?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大雾之中,梯田别有一番味道,几何形的线条延伸进浓厚的雾中,如同一幅抽象海报,颇具形式之美。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四下寂静,唯有树叶上凝结的露水偶尔滴落,啪嗒一声,似雨却无雨。我独自行走在这空无一人的小道上,心中忐忑,祈祷着阳光的再次降临。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突然,眼前一片光明,之前的阴霾如同过眼云烟,消散于无形。穿出雾气,我已漫步在云端,蓝天下的梯田让我不禁发出惊叹。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这几天来,我被使命感与工作计划推动着,疲于奔命。对天气的失望,对摄影成果的不满,对夏的想念,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如同牢笼,将我困在其中,折磨着,鞭笞着,让我疲惫不堪。

而直到此时此刻,看见此情此景,我才获得了解脱,能够忘却烦恼,静下心来,将身体与意识放空进这天地之间。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一度凝滞的思维也开始再度活跃,脚步更是轻盈,奔走在这数不尽的梯田中。从近处俯看,层叠的梯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种自然奇观——钙化池。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黄龙钙化池,图片源于网络

我想,哈尼人的祖先肯定是没有见过钙化池的,可人类与自然却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式产生了如此相似的景观,实在奇妙。即使形成的原理不同,但它们都是时间日积月累凝聚而成的产物,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梯田与其说是田,其实更像是一种坝。沿着山坡,用黄泥筑成堤围,引山泉溪水灌之,坝边留一小口,高度就是需要蓄水的高度,多余的水通过水口溢出流向下一级梯田。就这样层层向下,最终保证所有的田里都灌满了指定高度的水,是非常巧妙的设计。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根据田里内容的不同,梯田便呈现出各种颜色。灌注清水的田是透明的蓝绿色,灌注泥浆的田则是土黄色;一些水中长满褐藻,便呈红紫色,一些水中布满浮萍,便呈翠绿色。再倒映上蓝天白云,远远望去,如同调色盘一般,五彩斑斓。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下午四点,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徒步,我沿着这条山边的道路绕了一个巨大的U字形,来到了坝达村。这里位于我昨天拍照的坝达景区下方,有一个小小的观景台,鲜有人来。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目之所及,梯田密密麻麻,线条繁复纷杂。我审视着刚才自己走过的村落与道路,静静等待日落。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这便是经过一个下午的行走与等待,我所拍下的坝达梯田日落。夕阳透过缝隙,将光芒倾洒在梯田的水面上,将整个世界渲染成金色。天照水色,水映天光,人类的产物与自然的造化在这此刻,在这天地间融合为一体,铭刻在我的眼里。

这已经非常接近我理想中的画面,只是云层最终还是变得厚重,直至离开的时刻,我依然没能拍到最完美的日落。

虽然遗憾,但我却并没有觉得难过,望着这暮光下的梯田,我突然觉得释然了。诚然,这不是最完美的旅行,可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旅行,也没有完美的人生,经历过,尽力过,足矣。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所以,我本还在纠结要不要再在观景台等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决定起身离开,从原路返回。我已经通过双眼见到了最美的景象,又何必纠结于观景台与机位这些琐碎小事。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所以,在晚霞中,我怀着与来时不尽相同的心情行走着。一下午的云端漫步,令我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看破了一些事物,放下了一些执念,变得更加豁达与畅然。

人世烦恼,终归源于求不得,放不下,道理易讲,行践却难,唯有在旅途中不断修行自我。

晚上七点,终于回到了旅店,虽然脚底酸痛,身体疲乏,但精神上却异常满足。七天旅途已经过半,明天便是启程离开元阳的日子,我即将踏上归途。

初春元阳行(五):踏上归途,普者黑的短暂一夜

待续

初春元阳行(四):从箐口到坝达,漫步在云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