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大部分來到魔都尋夢的年輕人,

接觸到的首先會是租房和房租。

一個人在外面能有多辛苦?

沒有什麼能比租房更能體現了。

一.“隔壁那對夫妻吵架了,我的房門也被暴力踹開”

Albee

HR,來滬1年

初來上海的Albee ,在找了一段時間的住宿後,終於有了獨間,並開始和一對夫妻合租。突然有一天,這對夫妻在家吵了起來。之後,讓Albee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的Albee被嚇到了,之後每每回憶起來,都會恐懼不安。

人們常說,但生活是我們自己的。

但是,在外租房的生活,雖然房子是租來的,真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嗎?

二.“我租房了,後來我成了一個流浪的人”

毛毛

自由撰稿人,來滬12年

06年的時候,毛毛獨自一人來到上海,為了節省開支,她選擇住的偏遠些。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常常有人責問她,你為什麼不能獨立一點?毛毛只能獨自落淚。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離家多年,毛毛家裡的朋友們現在都事業穩定,有車有房有家庭。

而毛毛,一個自由撰稿人,或許在他們的眼裡,就像一個流浪的藝人。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錯嗎?

為什麼到最後,自己卻是被孤立的那個人,那個流浪在外的人。

三.“35元一天的床鋪,8人一間,離公司1小時路程”

楊六娃

自媒體運營,來滬4年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42度的高溫下,楊六娃來到上海求職面試。背個雙肩包帶著電腦的他,早已汗流浹背。走在路邊,店裡吹出來的冷空調都讓他倍感幸福。

“實習工作定下之後,立馬找了一個35元一天的床鋪,8人一間,離公司1小時路程。”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原來不是大學才有八人間,這是楊六娃對社會的第一印象。

我們花了一半的工資,選擇了和陌生的人合租。

從不適應,到逐漸習慣,合租降低了我們對生活的底線。

四.“我用一萬塊,在上海租了連熱水都沒有的房”

沙沙

市場營銷,來滬1年

去年5月,沙沙從美國來到上海。那時,他在靜安寺附近租了一個一室一廳的公寓。租下之後才發現,這是噩夢的開始。

“屋內裝修雖然是新的,但是房子比較老。洗澡的時候要麼沒有熱水,要麼就是燙得要命。二房東常常找藉口推脫維修。”沙沙除了無奈,也沒有別的辦法。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後來沙沙發現,一萬塊人民幣,完全可以在市中心租到一套很不錯的房子。

因為“不熟悉”,有些人便有機可乘。

而我們也為“不熟悉”,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五.“買不起的京滬,回不去的老家,陪伴不了的父母”

小許

活動策劃,來滬2年

小許的老家在江蘇,一個離上海不遠的城市。工作兩年多的她,現在最大的困惑就是跟父母之間的博弈。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她想尋求在大城市更好的發展,父母則希望她回家過穩定安逸的生活。

現在的她也覺得很尷尬,可能有一天會因為眷戀家庭生活而回去。但上海又像是一個充滿了夢想的地方,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買不起的京滬,回不去的家鄉。

我們無法照顧好自己,更無法好好照顧逐漸老去的父母。

未來在哪裡?眼前只有無盡的迷茫和未知。

被迫同床合租、遇到各式意外、被坑被騙……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租房總能讓初來上海的年輕人崩潰哭泣。長年為一間房東奔西跑,忍受著狹小的不如人意的環境,也有人會問:

年輕人,這樣在上海租房的你,能獲得尊嚴嗎?

“其實,是有的吧。”

年輕人在大城市租房生活,有尊嚴嗎?

“只要你能在這個城市,自食其力地生活下去,你就是有尊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