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打准噶尔耗时70年,为什么左宗棠收复新疆只用了一年半?

Royal_往事随风


首先我要纠正一点,康熙时期清朝便与准葛尔出次交手,虽然这时候的清朝打败了准葛尔汗国,但也不能彻底消灭准葛尔汗国,直到乾隆时期,趁准葛尔内乱才将其灭国,这其中不是耗时70年,而是一百多年!



准葛尔汗国实力不容小觑,巅峰时期领土接近半个中国,与同时期的沙俄,大清帝国相比肩。正是因为如此,这逼得康熙皇帝不得不御驾亲征,否则后患无穷,迟早会危险大清帝国的存亡。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仅仅只用了一年半,是因为他面对的人是阿古柏,阿古柏说白了就是一个军阀,侥幸得到英,俄两国的支持,这才勉强控制了新疆地区,其实新疆内部有很多人都是不服阿古柏。左宗棠一打来,阿古柏不仅要面对清军的进攻,还要担心自己人下黑手。

而准葛尔汗国在新疆经营了上百年,人心上就比阿古柏强很多,起码面对清军,准葛尔汗国是上下一心,而阿古柏就不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阿古柏的失败。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阿古柏浩罕国这样的货色,如何能和准噶尔汗国相比?

我们先看一下准噶尔汗国和浩罕国的区别。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漠西蒙古是瓦剌的后裔,长期占据西域地区。

1678年,准噶尔建立汗国,势力很快膨胀;噶尔丹夺得汗位后,先后击败卫特拉、叶尔土谢图等部,称雄西域。

1696年,噶尔丹兵败被杀,随后策妄阿拉布坦继位,准噶尔再次强大,随后占领西藏。此时准噶尔达到极盛,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极盛时达400多万平方公里。

浩罕国:

1710年,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浩罕国建立。浩罕国建立后,长期受到准噶尔汗国的打压, 被迫向准噶尔汗国纳贡。1760年,浩罕统治者额尔德尼曾归附中国,随后保持了长期的朝贡关系。

18世纪下半叶,浩罕汗国进入鼎盛期。疆域西北临咸海,东北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地区,南达喀拉提锦等山区领地。

通过两国对比,“静Yes”认为,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攻伐的难度也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消灭准噶尔汗国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消灭浩罕国的难度。

另外,清朝和两个政权交战时期的内外环境也是不同的。

1、清朝面临的形势

从1644年清朝入关以来,清朝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康熙继位后,平定三藩、收复宝岛,稳定了南部边疆。随后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的边界。但是,此时的中原地区,反清复明的起义此起彼伏,牵制了清朝大量的兵力。

而在北部,清朝在和准噶尔交战的同时,还要面临着漠北蒙古的问题,所以,清朝的压力很大,始终不能全身心地和准噶尔进行争夺。

从康熙时代到乾隆时期,清朝和准噶尔可以说是逐城逐地的争夺,先是漠北蒙古、然后是新疆东部,再然后是西藏、青海,可以,清朝面临的作战面南北跨度非常大,战线拉德太长,对于清朝而言,不能集中力量毕其功于一役。

而到左宗棠时代,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是此时却是难得的平稳期,首先,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已经平定,其次,清朝平定了伊斯兰教势力企图在西北和云南建国的企图,可以说,此时的清朝等到了难得的黄金时期,这为左宗棠出兵新疆提供了绝佳契机。

而且,此时的浩罕国占据的只是新疆大部,对西藏和漠北蒙古地区并没有涉及,因此左宗棠的作战跨度小,自然难度就低,而且,战线缩短,左宗棠可以集中兵力,一举消灭阿古柏势力。

2、清朝兵制变化

清朝的兵制,是在不断变化的。

从1605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开始,清朝的兵制就在不断变化中。

皇太极继位后,对八旗进行了改革,在满洲八旗基础上,加入了八旗蒙古军和八旗汉军,真正让八旗成为多兵种的强悍力量。

清军入关后,大量收罗前明旧部,将其编为绿营,负责各地的征战和治安。从此八旗和绿营成为清朝的主要作战力量。

但是,入关后的八旗迅速腐化,清朝统治者只能依靠绿营进行作战。康熙时期平定三藩的战役中,很多八旗子弟上不得马,拉不开弓,完全废物一个。所以,清朝不得不倚靠绿营奋勇作战。

在随后的征讨噶尔丹的乌兰木通战役和昭莫多战役中,除了借助蒙古军队外,绿营成为作战的主力。

但是,绿营也不是长盛不衰的,特别是随着作战频率的下降,绿营的素质也跟着水落船低。再加上地位低于八旗,干活多拿钱少,所以绿营的战斗力每况愈下。

到鸦片战争,绿营被揍得满地找牙。到1851年太平天国时期更过分,太平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打到南京城下,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主政的慈禧太后终于决定,允许汉族官僚组织团练,作为军队和太平天国作战,随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武装。

因为八旗和绿营实在指望不上,所以在清朝晚期,团练成为清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抵抗外来侵略和平定国内叛乱的重要职责。

而左宗棠1876年收复新疆的部队,是左宗棠组建的“楚军”。虽然都是湖南人,但左宗棠不同于曾国藩的湘军。

俗话说:“一个湖南省,半部近代史”,由此可知湖南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此时的左宗棠,就是率领着一群湖南人,开启了收复新疆的大业。

相比于绿营,这些楚军作战积极性高。因为左宗棠作为封疆大吏,楚军的战绩更多地决定了左宗棠在朝中的话语权,而获得更多话语权的左宗棠更能提高楚军的待遇,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所以楚军的战斗力异常强悍。

所以,左宗棠能够风卷残云,迅速击败阿古柏集团,收复新疆,将六分之一的国土重新纳入祖国怀抱。

最后,附上一首左宗棠杨昌浚的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人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公千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准噶尔汗国在今天的教科书中一笔带过,给人感觉只是一方割据势力,其实真实的准噶尔存国近百年,巅峰时期拥有700万领土,相当于今天的大半个中国了,崛起于康熙帝时期,与清朝算是同样崛起时间,并且意图染指中原,逼的康熙帝御驾亲征,才击败了噶尔丹率领的巅峰时期准噶尔大军,就这样之后准噶尔也是清朝心腹大患,僵持到乾隆年间,乾隆帝趁其内乱派遣大军才灭其国。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同一时间段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准噶尔的葛尔丹被称为当时的三大帝,可见准噶尔之强。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准噶尔只是一方部落造反,因为史料上记载准噶尔对抗清朝是叛乱,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史料上这样记载也是有一定渊源的,因为准噶尔部属于卫拉特蒙古的一支,而卫拉特部落盟主曾先在后金时代遣使归顺,后在清(后金于皇太极时代改名为清)入关以后,卫拉特各部落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被定义为叛乱,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家对于准噶尔汗国真正实力的判断。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对手阿古柏只是中亚浩罕汗国的一方军事头目,趁着新疆动乱之际入侵,获得英国与沙俄支持,沙俄最后更直接,阿古柏占新疆大部,而伊犁等重地被沙俄所占据,说白了,阿古柏只是英国与沙俄两方扶持的割据势力,真正的麻烦是沙俄占据伊犁,这种扶持割据势力,当然好解决,而沙俄占据伊犁却不是那样好解决的,清庭交涉几年后,沙俄迫于左宗棠楚军之压力,才交还伊犁,退出新疆。

准噶尔存在近百年,巅峰时期700万领土,与清廷的战争,严格来说属于强国与强国的连绵战争,而阿古柏只能说是英国与沙俄试探性扶持的侵略割据势力,面对战斗力强悍的左宗棠之楚军,当然坚持不了多久。

在这里加几句话外之题,民族英雄左宗棠,清末鹰派,没有他今天的中国版图还犹未可知,感谢左公,高风亮节,我辈之楷模。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清朝时期,自康熙以后三代皇帝在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70年的统一战争,而征讨的对象就是西北的准噶尔贵族。准噶尔部在西北四处征讨,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政权。随着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对清王朝的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而准噶尔部攻打归附了清朝的政权,也就是现在的外蒙古地区,这便是准噶尔战争的导火索,从而导致清朝三征准噶尔。

在光绪年间,西北爆发农民起义,后来一些封建势力借此暴动,一路烧杀抢掠,建立了他们的根据地。其中一个叫阿古柏的武装政权在后期占据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在夺得这一地区之后,沙俄等国家企图通过阿古柏政权分裂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在这一背景之下,左宗棠奉命收复这一地区。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最终收复新疆地区。

为何同样是收复西北等地,而两场战争所耗费的时间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首先,军队的实力上有极大悬殊,康熙时期的主要战斗装备是弓箭等手握武器,打仗主要靠着双方将领的排兵布阵,效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到了光绪时期,左宗棠所使用的武器则是火炮,枪械等现代的武器,而阿古柏在装备上差距极大,导致战争耗时如此之短。

其次,两股势力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准噶尔部在当时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极强,民众也比较服从,而阿古柏政权不得人心。

最后,领导人的战略部署的差距,准噶尔极其善于用人,派兵布阵,阿古柏只是一个发战争财的投机倒把之人,两人在领导能力方面差之甚远。

以上便是这两场战争耗时差距如此之大的几点原因。


奇点历史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康熙乾隆和左宗棠所面对的对手:康熙乾隆面对的是准噶尔汗国;左宗棠所面对的是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

1670年绰罗斯·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后便积极向外扩张:自从元朝被明朝驱逐回草原后草原上相对落后的游牧经济无法支撑一个统一的帝国,于是北元王朝迅速分崩离析,草原重新回到成吉思汗之前的部族割据状态。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体分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内蒙古自治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卫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葛尔丹的准噶尔部属于漠西卫拉特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主要由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共同组成,其中和硕特部长期作为卫拉特联盟的盟主存在。葛尔丹击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遂成为卫拉特霸主,把卫拉特联盟变为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两年后获得达赖喇嘛的赠号“博硕克图汗”(蒙古诸部信黄教以获得达赖赠号为荣)。他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1688年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威逼北京。

《康熙王朝》中把葛尔丹塑造成清朝一个不大恭顺的藩属——当然这也是有一定渊源的:准噶尔部属于卫拉特蒙古的一支,而卫拉特部落盟主曾先在后金时代遣使归顺,清军入关以后卫拉特各部落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清代史书将康熙乾隆平准噶尔的战事定义为叛乱,而非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然而其实当时的准噶尔汗国的版图甚至和大清帝国不相上下,并且占据西北高原山地的地缘优势。

阿古柏本是浩罕汗国底层人,只因机缘巧合受到国王的赏识才得以成为一方诸侯。事实上阿古柏的入侵行为完全是在英、俄势力的支持下进行的,就阿古柏自身而言并无多少实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不要说阿古柏这种割据势力,即使是全盛时期的浩罕汗国也远不及准噶尔汗国强大——我们不妨看看康熙征讨葛尔丹后准噶尔汗国和浩罕汗国的疆域对比

事实上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了要面对正面战场的阿古柏势力之外最棘手的恐怕还得算是沙俄势力:当时沙皇俄国趁阿古柏进占新疆之机直接出兵占据了伊犁,由此形成了新疆大部被阿古柏占领,而伊犁处于俄国实际控制之下的格局。作为列强之一的沙皇俄国可不像阿古柏这样的割据势力一般好对付,最后清政府软硬兼施——一方面以左宗棠的大军施加军事压力,一方面派曾纪泽同沙俄谈判交涉,这才成功索还伊犁,而代价则是: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康熙、雍正、乾隆用兵准噶尔70年才把准噶尔汗国灭掉,左宗棠一年半就把阿古柏的哲德沙尔汗国打沉,为什么?因为两者的统治基础差别太大。

准噶尔汗国是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建立的国家,卫拉特蒙古(即瓦剌、西蒙古)从元朝后期开始就移居大西北,经过几百年繁衍生息,到明清之际,卫拉特蒙古诸部中的准噶尔部与和硕特部联手,驱逐卫拉特共主,单独统治大西北,建立准噶尔汗国。

在整个满清时代,准噶尔汗国都是一等一的强国,不但其战士骁勇善战,其政治制度也不是单纯的游牧体制,而是游牧结合农耕,有固定的资金和粮食来源,甚至还能从沙俄手上购买枪炮来武装部队,因此成为满清的劲敌。

此外,准噶尔汗国还雄主辈出,个个才能出众:噶尔丹时代,准噶尔汗国东进,侵吞外蒙古,攻击内蒙古,欲因此进攻北京;策妄阿拉布坦时代,准噶尔汗国部队入藏,消灭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和硕特汗国,一度吞并西藏;噶尔丹策零时代,也逼得满清跟准噶尔汗国签订和约。

因此,清准战争能够打上近百年,到乾隆时代才以满清的胜利而告终结。

至于阿古柏建立的所谓哲德沙尔汗国,不论合法性还是实力都无法与满清相比。论合法性,阿古柏只不过是浩罕国的一个歌舞伎出身,没有任何尊贵的血统,其统治新疆的时间也不过数年,完全没有建立起长久统治的心理优势;论实力,阿古柏的不部众都是临时纠合的乌合之众,其部队总量也不算很多,虽然得到沙俄的补给,但相比于准噶尔从沙俄直接买枪来说,也不算特别大的实力加成,正好碰到的左宗棠又是百年难遇的帅才,迅速身死国灭也就一点不稀奇了。


文史宴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去清除一片固定国土上的一个伪政权,作战范围大概是100万平方公里。而清初的准噶尔则是一个高度机动的庞大反叛集团,其活动范围前后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康熙乾隆打准噶尔跟汉唐打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一样,难度不在于战斗,而在于寻找。

1690年7月,康熙调动10万大军亲征准噶尔,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附近)找到噶尔丹后将其击败,但噶尔丹随即渡沙拉木伦河北撤,一直撤到境外,与清军脱离接触。1696年2月,康熙再次调集10万大军第二次亲征准噶尔,并在昭莫多(今蒙古国首都附近)设伏击败噶尔丹,但噶尔丹依然逃脱。

次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虽然迫使噶尔丹自杀,但新任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仍然是与清廷时战时和,西北边疆问题又走回到汉唐时期的老路。直到1757年,乾隆趁着噶尔丹内讧分裂的机会,才最终解决了准噶尔部的叛乱问题。

应该说消灭有生力量要比收复失地更难,如果准噶尔和康熙双方一上来就决战,康熙用不到三次亲征,一次亲征就能解决。

相比之下,后来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则是急切想在当地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那么左宗棠大军进疆,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收复阿古柏侵占的城镇,另一件是恢复清廷在当地的统治。至于是否需要交战,则更多是由敌方来选择,因为阿古柏可以选择逃回浩罕汗国。

很显然,这跟康雍、乾隆平定准噶尔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左宗棠的目标主要是城镇而不是敌军,主要是收复而不是歼敌。所以,即使阿古柏军队主动逃走退出新疆,那么从收复失地的角度来看,左宗棠也是成功的。而且,面对根基并不稳固的外来人阿古柏,一年半的时间也足够左宗棠大军扫荡天山南北。


读历见闻


康乾打准噶尔耗时70年,那是因为准噶尔当时已在新疆地位稳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清军未尽全力去打。作为湖南人,我这里想着重说说左公收复新疆的事,我们不应该忘了这段近代史诗般的历史。

左宗棠当初不顾李鸿章反对,力排众议,才获得清朝支持他收复新疆,他用一年时间筹措军饷,积极练军,因考虑国库也不富裕,他精打细算想尽办法给国家省钱,最终向朝廷申报了1000万两军费,但不知利害的朝廷东凑西凑只给了他500万两,其余的钱让他自己去借!因为到处借钱,左宗棠也被搞得倾家荡产,光这种爱国精神都让我们后人为之肃然起敬。当然这里也得感谢爱国商人胡雪岩的康慨解囊。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抬棺出征,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慨,再加上湘军的勇猛这时早己闻名天下,而阿古柏的军队大都是回民叛乱之军,战斗力也不强,同时沙俄与英国也各怀鬼胎,所以阿古柏早已闻风丧胆了。


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试问,这样一支士气高昂,勇猛无敌的军队岂有不快速收复新疆之理?如果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方军队有这种士气,估计历史得改写了。



湘平古珍邮馆


一:准葛尔比阿古柏更强大;

准葛尔在西域长期经营,根深蒂固;势力庞大,鼎盛时期的面积达到700万平方公里;

阿古柏是浩罕国底层人,机缘巧合,收到了当时国王的赏识,成了一方诸侯;再一次护送任务时,发动兵变自立,依靠起优秀的军事能力,外加英俄的支持,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二:西域的人心;

准葛尔时期的西域从来就没有臣服过清朝,准葛尔占有地理优势,得到了当地西域人的支持;

左宗棠收复新疆,当时清朝已经经营新疆100多年了,阿古柏在这里的统治比清朝还残酷,新疆当地人是欢迎清朝军队的;



三:武器装备差距大:

康熙攻打准葛尔用的是什么武器,红夷大炮,当时双方武器基本上都差不多,能赢,完全也是靠人多;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也是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西征军已经全部换上了最新的西式武器;反观阿古柏,武器就太落后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摆动的小铜珠


准噶尔是一个成熟的政权而并非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地方叛乱武装。他被称之为最后的游牧帝国。

清准战争是两个帝国的生死之战,刚刚入关取代明朝的清朝与刚刚统一蒙古各部的卫拉特蒙古帝国的一场血战,其战争目的都是消灭对方,两个帝国都是上升期,其高潮就是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两边的最高级大佬分别亲自上阵。准噶尔汗噶尔丹亲帅军队东征喀尔喀蒙古,喀尔喀向清庭求援,清帝康熙御驾亲征,率大军在召莫多和准噶尔军队展开激战,最终准噶尔一方战败,其主力被歼灭,统帅噶尔丹狼狈逃窜,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皇帝御驾亲征的军事行动。整个清准战争延续70多年,最后在以乾隆屠杀掉了准噶尔的所有民众而结束,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准噶尔的灭亡。

清军收复新疆是一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反侵略战争,奥斯曼的小弟阿古柏在俄国人的怂恿下侵略新疆,清王朝出于维护领土作战,目的是把阿古柏赶出去,所以全局其实是在主场作战,而浩罕的实力跟准噶尔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也就gg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