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過後醫藥板塊再遭美年健康拖累 大幅回調系遭遇行業黑天鵝還是前期漲幅過大?

■ 實習記者 黃彥韜

醫藥行業近期可謂是禍不單行。疫苗事件風波剛平,7月30日,美年健康(002044)又被指用冒牌醫生體檢,盤中放量跌停。與此同時,醫藥板塊內許多相關概念股又霸佔了跌幅榜前列。《金融投資報》記者統計發現,自7月23日至7月30日短短一週,申萬醫療衛生行業以總市值加權平均計算,已累積下跌6.07%,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跌幅居首。年初“高歌猛進”的醫藥板塊為何在這個夏天遭遇“極寒霜凍”?《金融投資報》記者一探究竟。

醫藥受三大因素共同拖累

近期發酵數日的疫苗事件逐漸平息,7月30日,美年健康被指用冒牌醫生體檢的消息又迅速佔領了各大媒體話題榜前列。有媒體曝出,美年健康被質疑用早已死亡的醫生違規簽發醫檢報告等內容,公司股價應聲跌停。雖然其後美年健康相繼發佈聲明稱系遭遇有組織黑公關、報道內容失實、“死亡醫生”仍在等措施,股價依然牢牢一字封死跌停板,跌停價封單超過14萬手。與此同時,不少重倉基金相應“踩雷”。根據基金二季報披露數據,美年健康共獲79只基金重倉近2億股,日浮虧超過4億元。

7月30日開盤,仿製藥、醫療衛生、抗癌藥物、疫苗、中藥、醫療器械、食藥追溯、民營醫院等眾多醫藥行業概念板塊即領跌兩市,且跌幅均超過2%,行業總市值於一天之內再次蒸發1178億元。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從7月23日至7月30日短短一週,申萬醫藥生物行業累積下跌6.07%,共計2436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今年上半年,作為防禦性板塊的醫藥行業在大盤指數累跌的背景下,逆勢上漲3.4%,僅次於休閒服務及食品飲料。而如今的情形,卻可以說是各路資金“人走茶涼”。那麼,究竟這一輪下跌是行業遭遇黑天鵝,還是漲幅過大本身就積累了風險?

對此,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券商分析師認為,一方面,醫藥股過於強勢本身存在回調需求;另一方面,近期政策邊際有所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及寬鬆貨幣都利好基建一類行業,醫藥屬於防禦性板塊,在這種情況下資金轉戰在所難免;加之近期的黑天鵝事件本身對市場情緒的影響更大。

“熊市下一枝獨秀的醫藥板塊,市場可能在等待一個看空的邏輯;年初以來長期滯漲的週期板塊,市場可能在等待一個多頭的邏輯。”申萬證券醫藥生物團隊研報稱:“行情來了,事件總會適時出現,關鍵還是市場選擇去相信什麼。”

下半年醫藥投資邏輯未變

事實上,興業證券分析師表示,每一次公眾事件爆發後,行業多少都將迎來制度的修復和監管的改善,長期來看,這些事件將更利於行業發展,去蕪存菁。因此,除了下跌原因,下半年醫藥投資策略及邏輯是否改變更加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對此,申萬證券分析師表示,上週板塊大跌中,楚天科技一週上漲60%,華蘭生物表現也較好,說明高風險偏好的資金沒有拋棄醫藥板塊,維持“2018年的醫藥板塊是震盪市的進攻品種”這一判斷,下半年高估值、擁有長邏輯的醫藥個股,仍然是高beta(筆者按:beta即“β”,一種風險指數)的進攻標的,“醫藥公司的本身,並不會因為資本市場的波動而波動。”

財通證券分析師也表示看多醫藥商業,“三底共振迎來小陽春”。該分析師稱,全國推行兩票制的大限是今年 9 月底,一般企業需要提前半年做準備,從瞭解的情況來看,二季度末兩票制影響的因素基本消退了,基本面見底;同時,貨幣財政政策的階段寬鬆迎來行業戴維斯雙擊效應,出現政策底;此外,目前相對醫藥生物全行業的估值溢價率在-45%,比 2007 年中的歷史大底部還低 20%以上,同時TTM-PE在21倍已經低於2008年低點的30倍、2012年低點的32倍30%以上,醫藥商業估值很有可能是歷史性的市場底。

天風證券分析師表示,下週,各企業半年報逐漸進入密集披露期,從目前業績預報情況看,醫藥板塊整體業績表現穩健,建議密切關注中報業績優異標的,尤其是中報業績高速增長或超市場預期個股。同時,受利空消息影響,醫藥板塊出現一定程度回調,部分標的或被“錯殺”,但公司基本面並沒有出現消極變化,存在估值修復機會;長期來看,醫藥板塊公司業績確定性相對依舊較高,繼續看好優質龍頭、白馬以及細分領域的小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