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房破多项记录,多家影视公司迎来春节开门红

春节期间,电影票房破多项影史记录,受益于票房大卖,电影行业有望迎来开门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电影行业的投资逻辑。

春节档票房破多项记录,多家影视公司迎来春节开门红

国内电影龙头规模与我国票房市场规模并不匹配

2017年票房整体回暖,增速在13.5%左右,如果按照扣除服务费的口径,可比票房的增速也在15%左右,银幕到2017年年底达到了50776块,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同比增长23%左右。但从2017年上市公司的财报而言,普遍的业绩增速均在0-20%之间,并未显示出领先大盘的增长。我们认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电影行业目前集中度仍较低,行业的龙头效应不突出,即领头公司并未享有对产品的定价权和集中度提升带来的优势。

从渠道端而言,我国前十大院线和前十大影投公司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根据艺恩咨询智库数据,以院线口径统计,2017年前十大院线分别是万达、大地、上海联合、中影南方、中影数字、中影星美、金逸珠江、横店院线、华夏联合和幸福蓝海,其一共实现票房约354.4亿元,市占率约为63%,相比2016年下滑4%。以影投公司计算,2017年前十大影投公司分别为万达、大地、横店、星美、中影影院、金逸影院、CGV影院、太平洋影管、耀莱影管、保利影业,一共录得票房231.2亿元,市占率约为41%,相比2016年下滑约4%。渠道端的市占率下降主要系三四线银幕扩张过快,即使是龙头公司也很难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扩张速度,在单银幕产出的背景下,前十名的龙头效应体现并不明显,当前我国院线和影投公司的集中度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影公司还不够大

电影市场集中度不够高带来的是龙头公司市值不够大的后果。根据MPAA我国在2016年票房规模约为6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14亿美元,而2017年我国市场规模约达到83亿美元,北美下滑至110.9亿美元,我们如果能够保持15%的增速,将于2020年前后超过北美市场的票房规模成为全球第一。而全球票房第三名为日本,本土票房大约为20亿美元,韩国的本土票房市场约有15亿美元。但在电影龙头公司的市值上,日本的东宝市值约为65亿美金,基本上相当于国内A股最大的电影公司万达电影的3/4左右,对应2018年Bloomberg一致预期净利润的市盈率(下同)约为20X上下。而美国的六大如迪士尼市值约为1550亿美元,对应201年市盈率也约为18X左右,本土电影市场约为我们的150%,但公司市值却是我们的10倍以上。

巨头入局将帮助拉长电影的产业链条

腾讯、阿里入局,正在帮助行业拉长产业链,完善从前端的IP选取到后端的衍生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因为短期制片和渠道都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我们认为国内中短期并购的主要形式是小型垂直整合和参股结盟,无法构建强有力的规模优势。而90年代后好莱坞主要通过大媒体集团完成了IP的多元化经营构建壁垒,因此国内电影行业谁能率先搭建媒体集团的架构(如多级发行体系、后端衍生机制),就能建立竞争优势。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中集中度最高的是在线票务平台,我们看好猫眼和淘票票凭借高市占率拓展发行业务,并逐渐向产业上下游拓展。

投资标的

中国电影:参与《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多不电影的部分制作和出品发行

横店影视:是《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等春节档主要高票房电影的联合出品方

金逸影视:是国内知名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企业,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成长空间大,且公司作为《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熊出没》的联合发行费,,将受益于春节档票房爆发。

光线传媒:内容方面,精品IP储备丰富,投资众多动漫优质内容公司,公司股价尚未表现,未来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