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湯恩伯的晚年經歷了什麼?

大不列顛的帝王


看了很多評論,都笑歪了。

湯恩伯不是黃埔系?

湯恩伯與陳誠一樣,都是黃埔教官。難道就可以說陳誠不是黃埔系?

胡宗南,湯恩伯到臺灣都被閒置,是沒有辦法安排。臺灣只那麼點大,陳誠蔣經國兩大派系之外已無法再容納胡宗南和湯恩伯。

其次,胡湯兩人的嫡系部隊已經丟乾淨。尤其湯恩伯,兵多裝備好,還是守備城市,結果短暫十來天就丟了,還沒有完成破壞計劃。所以蔣非常厭惡及痛恨湯恩伯。

第三,湯本人性格非常不好。風光無限的時候對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是說殺就殺,對恩師陳儀更是出賣還被迫監斬,這些都導致湯恩伯在藍黨藍軍之內非常孤立,所以後期基本沒誰願意幫忙。

最後,湯恩伯得了癌症,才被同意離開臺灣治病,傳說蔣批了3000美元,這筆錢在當時不少了,結果死在日本手術檯上。是不是倭寇報復,誰知道?


四川達州


其實這道題應該有點小悖論,湯恩伯1898年出生,1954年身死,總共也就56歲,哪來的晚年,按照60歲為老年人的話,湯恩伯應該算是沒有晚年的人。

今天縱橫就講一講曾經的中原王湯恩伯的“晚年”。

蔣介石最後一張王牌

蔣介石早年有八個金剛,五虎上將,到後來基本形成了獨特的黃埔系政治軍事集團作為自己的嫡系,但是黃埔系基本被何應欽一個人給獨攬了,在多次事件中,由於何應欽的表現並不是讓蔣介石十分滿意,於是蔣介石開始扶持陳誠的土木系和胡宗南的黃埔少壯派作為黃埔系中的新勢力來制衡何應欽。

除了陳誠和胡宗南,蔣介石最後扶持的就是號稱中原王的湯恩伯,作為軍界的後起之秀,湯恩伯迅速發展成為又一支重要的力量,1938年就成為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更是擔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是日本最為忌憚的抗日名將。

所謂盛極必衰,在1944年抗戰都快要結束,日本想垂死掙扎一下的時候,在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來了箇中原大潰敗,這下,湯恩伯本來一片光明的前程,算是走到頭了。

然而對湯恩伯的不幸才剛剛開始,在1947年對山東重點進攻時,就是湯恩伯指揮,結果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被全殲,蔣介石當時發怒,讓湯恩伯就地免職。雖然,帶有氣話,但是對湯恩伯已經很失望了。

在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湯恩伯又被打敗,蔣介石指使陳誠在臺北主持上海防衛戰失敗檢討會,矛頭直指湯恩伯,這個鍋壓得湯恩伯有點喘不過氣來。

湯恩伯在臺灣

直到在金門的時候打了個勝仗,這才到臺灣落下腳來,不然湯恩伯可能都去不了臺灣。

然而,到了臺灣之後,老蔣只給了湯恩伯一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可以說是一個閒職,備受冷落,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

湯恩伯能夠發家,和他早年的恩人陳儀有很大的關係,湯恩伯能夠去日本士官學校留學也是陳儀爭取的,費用也是陳儀拿的,但是後來陳儀策反湯恩伯的時候,被湯恩伯大義滅親給出賣了。

當時老蔣答應湯恩伯不殺陳儀,結果到臺灣之後,老蔣就變卦了,人心都是肉長的,尤其是陳儀的確對湯恩伯有恩,於是湯四處走動,最後氣的老蔣大怒:“陳儀犯那麼大的罪,他湯恩伯心裡不清楚嗎?這事任何人求情都不行!湯恩伯活墮落了,他要為陳儀說話,我不見他!”老蔣這個人其實做事也挺絕的,你湯恩伯不是要救陳儀嘛,蔣介石就讓湯恩伯去處決陳儀,湯恩伯當然不能幹這種留罵名的事情了,這被老蔣看來是不忠誠的表現。

抗日名將卻想著去日本

湯恩伯自知在臺灣是不會有好下場了,弄不好還會腦袋掉下,於是有了想要逃往日本的打算。

其實早在上海防衛戰的時候,湯恩伯就有逃往日本的準備,湯恩伯的親信還在東京給湯恩伯買了房子,結果這個消息被蔣介石知道了,在上海保衛戰輸了之後,蔣介石大罵:“混賬!怪不得上海和東南沿海敗得那麼快,原來他(湯恩伯)早作了逃往日本的準備!”

1950年春的時候,湯恩伯還想企圖去往日本,已經上了飛機,還是被攔了下來,在臺灣的湯恩伯,政治上不得勢,又怕別人整他,每天過得提心吊膽,後來肝部出現問題,1953年湯恩伯申請去日本治病,蔣介石還諷刺:“有大過的人,還要到日本去治病!”

直到1954年湯恩伯病情惡化,老蔣才同意湯恩伯去日本就醫,到達日本後,湯恩伯在做手術時因失血過多,死在手術檯上。

一代抗日名將心心念念想要去日本,雖然最後沒有去成,但是還是死在了日本。

老蔣聽到消息後,說了一句:“死了也好”。想來也是一種諷刺。


史論縱橫


蔣介石得知湯恩伯死後,反應冷淡,只說了一句:“死了也好。”

湯恩伯既不是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也非黃埔系出身。就僅憑這兩點,就能想象得到湯司令晚年的生活有多麼淒涼了。


蔣介石冷落湯恩伯

湯恩伯之所以被臺灣高層拋棄,是因為他跟陳誠的關係不好。

上海戰役失敗後,蔣介石指示陳誠在臺北主持召開一次上海防衛戰失敗檢討會。當時的國府軍政高層議論紛紛,私下裡怒斥湯恩伯部隊裝備精良,然而只抵抗了十多天就全城崩潰。在檢討會上把湯恩伯罵的狗血淋頭。湯恩伯在作完情況報告後,第三十七軍軍長羅澤闓率先開罵。說他的部隊駐紮在浦東地區,湯恩伯下令各部隊撤退時,惟獨不通知他們軍,導致全軍全部被殲,他和副軍長王大鈞等少數人化裝成平民才死裡逃生。

後來,羅澤闓見一直未處分湯恩伯,就到軍事法庭告狀。蔣介石覺得不妥,指示陳誠勸羅澤闓撤回狀紙,並私下告訴羅澤闓,開檢討會其實就是批判湯恩伯,沒必要再糾纏。但是不處分,不代表高層對他沒意見。從這之後,湯恩伯就不再擔任任何實權職務了。

其實所謂的檢討會就是推卸責任而已,湯恩伯當了替罪羊。後來胡宗南和薛岳飛到臺灣,也被罵的狗血淋頭。

蔣介石拋棄湯恩伯



(陳儀被捕)

湯恩伯出賣陳儀後,據他自己講,他曾向蔣介石提出條件,不能處死陳儀,蔣介石答應了。但是蔣介石違背諾言,仍然要處死陳儀。為了救陳儀,湯恩伯幾次找“政學系”首領張群,並請求面見蔣介石。

蔣介石聽後大怒:“陳儀犯那麼大的罪,他湯恩伯心裡不清楚嗎?這事任何人求情都不行!湯恩伯活墮落了,他要為陳儀說話,我不見他!” 蔣介石不但不見湯恩伯,還要他親自處決陳儀,以此來檢驗他是不是真正的“大義滅親”,但湯恩伯堅決不幹。此後,蔣介石就更不喜歡湯恩伯了。

湯恩伯本來想靠出賣老師賺取信任,但是沒想到卻成為國民黨內的笑柄,很多人對他敬而遠之。然後湯恩伯又想挽回點面子,去找蔣介石求情,沒想到被罵的更慘,兩頭不討好,裡外不是人。

遷居日本,淒涼去世

受陳儀事件的打擊,讓湯恩伯感到在臺灣無臉見親朋好友,便想到日本去度過餘生。

早在上海防衛戰時,湯恩伯就讓親信從上海秘密將五十萬美元軍費匯到美國一個朋友的賬戶上,再由這位朋友將錢轉匯到日本賬戶。

湯恩伯的親信花了三萬美元在日本東京近郊給買了一棟有22間房間的豪宅。結果不料此事被路透社得知,大肆渲染。說《蔣介石透過一箇中國高層官員在日本東京近郊購豪宅》。

蔣介石得知後大罵道:“混賬!怪不得上海和東南沿海敗得那麼快,原來他(湯恩伯)早作了逃往日本的準備!”

1950年3月,湯恩伯以召募日籍志願軍反攻大陸為由去日本。上飛機後,由於沒有赴日證件被趕下飛機。蔣介石判斷湯恩伯想逃往日本,於是下令阻止。幾名軍警接到命令後,強行將湯恩伯逮捕,令其回家反省。

湯恩伯在臺不受重用,逃日又未成功,思想包袱十分沉重。由於長期慪氣,導致湯恩伯身體消瘦。醫生說他肝部有問題。後來,湯恩伯申請去日本治病。

蔣介石諷刺說:“有大過的人,還要到日本去治病!”

隨後,在湯恩伯的申請報告上籤了“就地醫治”四個字。

1954年4月,湯恩伯突感腹部疼痛,醫生髮現他的十二指腸部有一個腫瘤,判斷可能是癌症,建議他到國外做手術。湯恩伯的家人立即給“總統府”打報告。蔣介石同意了。

1954年5月26日晚,湯恩伯在家人的護送下,搭乘日航班機去日本東京。湯恩伯一下飛機,就被送往日本東京一家醫院。6月29日,湯恩伯做手術時,因失血過多,死在手術檯上。

蔣介石得知湯恩伯死了,反應冷淡,只說了一句:“死了也好。”


後記,據說湯恩伯在日本做了三次手術,但是效果不好。此時湯恩伯已經沒有積蓄,無奈之下給老友胡宗南借款,但是胡宗南此時也沒有多少,只能向其他同僚籌集,最後湯恩伯的政敵陳誠也非常感念,親自面見蔣介石說起此事,蔣聞之感慨至深,念其忠誠馬上特批3000美金,但是欠款未到,昔日風光一時的鐵漢將軍湯恩伯卻已經死在了醫院。

(關於胡宗南這個人多插一句,雖然很多媒體對他不待見。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胡宗南的人品是沒得說的。不貪汙、不斂財,對屬下非常信任,對朋友也是傾囊相助。別人都躲著湯恩伯,他卻熱心的幫忙籌款。還找陳誠溝通,所以就做人這一點來說,胡宗南是可以的。)

我個人感覺,湯恩伯的晚間之所以那麼快就墮落了,很大的原因在於陳儀的問題。當時黨國兵敗如山倒,有投共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像湯恩伯這樣赤裸裸的出賣朋友,出賣老師的真不多。以至於他的朋友都躲著他,而當時湯恩伯又五十歲了。一個半大年紀的小老頭,最怕的就是被孤立。與其說湯恩伯是得癌症死的,不如說他是被心理問題折磨死的。


Mer86




湯恩伯因為忠誠追隨蔣介石去了臺灣,但是湯恩伯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更是沒有得善終,人生結局可謂淒涼。

1954年4月,湯恩伯經醫生診斷可能患有癌症,於是向蔣介石申請赴日治療。5月26日,湯恩伯乘坐飛機去日本,在日本東京接受治療。6月29日,湯恩伯因失血過多最終死在了手術臺上,簡直是死不瞑目。

當時躺在手術檯上的湯恩伯在臨死的掙扎中,是否在後悔,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陳儀的策反,後悔去了臺灣。



湯恩伯用七年時間爬成蔣介石的心腹,最終只用兩個月的時間變成了蔣介石眼裡已經不會咬人的狗。

湯恩伯與國民黨諸多將領相同,皆因在“圍剿”中的功績而崛起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1926年湯恩伯結束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習回國,然後投入恩師陳儀部,1928年調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事教官,湯恩伯開始進入蔣介石的視線。1931年2月,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組織發動“第二次圍剿”,湯恩伯亦參與了此次圍剿,並因功於12月即獲任陸軍第二師師長。1934年湯恩伯在國民黨發動的“第五次圍剿”中表現優秀,1935年因功獲授陸軍中將,同時任第十三軍軍長,湯恩伯自此正式成為蔣介石的心腹將領。

1947年3月,湯恩伯奉蔣介石命令發動對山東解放區的軍事行動。5月13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爆發,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即戰勝國民黨軍隊,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被解放軍殲滅,國民黨將領張靈甫被擊斃。蔣介石聽到消息後怒不可遏,將湯恩伯撤職查辦,甚至傳言當時蔣介石讓湯恩伯跪在地上並用手杖抽打,湯恩伯當時被打得滿頭是血。孟良崮戰役以後,蔣介石對湯恩伯的信任開始滑坡。

1949年湯恩伯被蔣介石任命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負責守衛京滬杭地區。但是,湯恩伯部的主力在4月的渡江戰役以及5月的上海戰役中遭到解放軍毀滅性的襲擊,湯恩伯只好率部退守廈門,10月又由金門退守臺灣。蔣介石則因此對湯恩伯徹底失望,這時的湯恩伯已成沒有獠牙的不會咬人的狗,幾乎沒有價值了。



1949年1月,陳儀知國民黨敗勢已不可逆,試圖說服湯恩伯投向共產黨,但是湯恩伯將此事告知蔣介石,陳儀遭到逮捕。1950年6月18日,陳儀於臺北被槍斃。

湯恩伯將陳儀策反投誠的事告密給蔣介石,是讓晚年的湯恩伯徹底聲名狼籍的主要因素,更是遭到國民黨高層的排斥和反感。

在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潰敗後,湯恩伯被從蔣介石的心腹名單中剔除,他甘心嗎?不,他不甘心,正是因為他的不甘心,促使他希望藉助告密陳儀背叛這件事重新獲取蔣介石的信任,他想讓蔣介石知道他是忠於蔣介石的,想讓蔣介石重用他。但是事與願違,在蔣介石看來,湯恩伯既然會出賣陳儀,焉知以後不會出賣他蔣介石?蔣介石更不敢信任和重用這樣的湯恩伯。經過此事,湯恩伯已不容於國民黨,更不可能會容於共產黨。



湯恩伯晚節不保,名聲發臭,最終黯然落幕。

湯恩伯曾經作為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可謂是意氣風發,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風光的日子竟然會這麼短暫。

在共產黨方面,湯恩伯因為陷害陳儀,已經被徹底釘在了恥辱柱上,永遠沒法翻身。陳儀則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愛國人士”,陳儀幸甚!在國民黨方面,因為幾次重要戰役的失敗,湯恩伯已經失去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和垂青,又因為出賣陳儀而遭到昔日同僚們的排斥,甚至看著也覺得礙眼。這時的湯恩伯簡直兩面不是人,在心中已經唱起了“涼涼”。

湯恩伯晚年遭到病痛的折磨,便是最好的懲罰,在手術檯上愴然離世亦是最好的結果。

湯恩伯的人生結局宛如路邊被曬乾的狗屎。


吾與吾國


1949年8月,湯恩伯任國民黨福建省主席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廈門分署主任;10月底到臺灣,任國民黨臺灣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1.湯恩伯戎裝照。網絡配圖

因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司令時,被對其有知遇之恩的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陳儀策反,遭湯恩伯出賣而被蔣介石綁架乃至槍斃,由此,湯恩伯背上了“賣師求榮”的罵名。同時,湯恩伯非黃埔系統,又遭掌控中國臺灣的陳誠黃埔“土木系”排擠。1950年後,湯恩伯賦閒在家,只剩國民黨臺北總統府戰略顧問的虛銜。

2.1949年的蔣介石和湯恩伯。網絡配圖

為此,湯恩伯羞於見昔日同僚,情緒低落,精神憂鬱,嚴重胃病復發。醫生診斷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癌,建議他去美國治療。但湯恩伯無經濟能力去美國治療,於1953年1月率國民黨軍事代表團訪問日本,任國民黨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好在日本治療。數月後,湯恩伯被免去國民黨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一職。1954年6月,在日本做最後一次手術中,因醫療事故死於手術檯,終年54歲。

3.1954年湯恩伯喪禮。網絡配圖

湯恩伯(1898.09.20--1954.06.29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湯恩伯追隨效忠蔣介石,得到蔣介石的重用。1931年,湯恩伯任國民革命軍第2師中將師長;1932年,任國民黨89師師長,後兼第4師師長,率部參加圍剿中國工農紅軍。

4.湯恩伯和三青團中央委員會幹事。網絡配圖

全面抗戰期間,曾參加南口地區抗日、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桂柳會戰等。1944年4月,所部在豫湘桂戰役中潰敗,湯恩伯受撤職留任處分。1945年9月,主持京滬地區日軍受降。時因湯恩伯率領的國民黨部隊軍紀非常敗壞,瘋狂在河南省徵收糧餉,河南人民以“水旱蝗湯,河南四荒”,把湯恩伯比作河南四大災害之一。

5.湯恩伯(左)和杜月笙(右)。網絡配圖

1946年2月,任國民黨京滬衛戍區總司令加上將銜;7月,任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1947年3月,率國民黨第1兵團參加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5月,所部整編74師在孟良崮戰役被解放軍全殲,被撤職查辦;7月,代理國民黨陸軍總司令;1949年1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1949年4-5月,所部主力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渡江戰役、上海戰役中殲滅,殘部潰退廈門;10月,參與指揮金門戰役。


漢水白石言


湯恩伯(1900~1954),別名湯克勤。浙江省金華武義縣湯村人。黃埔系骨幹將領。歷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0軍軍團長,31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第一戰區副總司令,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等職。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國共內戰失敗後退守臺灣,任臺北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

湯恩伯是少數日本人忌憚的抗日名將,在臺兒莊大捷後被稱為抗日鐵漢,他對抗日戰爭的貢獻不可磨滅。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期,曾經傭兵幾十萬,被稱作(中原王)。

兵敗逃離臺灣後,做為敗軍之將,湯恩伯很不受蔣介石待見,加之其曾有過一段背叛師父陳儀的往事,導致陳儀被蔣介石槍斃。背上了欺師滅祖的罵名。

晚年的湯恩伯在臺期間,剛開始被蔣介石任命為總統府戰略顧問。頭銜是有了,但是卻沒有實質性權利和工作。基本上就是等於在家待著,沒事去報個到而已。曾經效忠於蔣介石也一度被重用的湯恩伯,此時也感覺到了自己的仕途即將終結了,於是一心想離開臺灣,缺被蔣介石阻止了。無奈湯恩伯選擇離開臺北,搬到了鄉下三峽鎮過上了蝸居的生活。



好景不長,不久湯恩伯因在打仗的時候,飯不應時,落下來胃潰瘍的病根。經臺北醫院權威醫生檢驗後總結,其不單患有胃潰瘍,還有十二指腸腫瘤。湯恩伯妻子要求去日本治療。後來在蔣介石的指示下湯恩波伯被送往日本醫治胃病。

在日本高官岡村寧次的關係之下,湯恩伯在日本東京慶應大學附屬醫院,先後接受了三次手術,不僅割去了十二指腸上的腫瘤,還割去了三分之二的胃部。但是手術並沒有阻止病情的發展,病痛繼續折磨著湯恩伯。





在1954年6月29日下午這天,湯恩伯病情惡化,再一次接受手術治療,此次手術不但沒有成功,湯恩伯竟然倒在了手術臺上。年僅54歲的湯恩伯被宣告死亡。

7月15日湯恩伯靈柩被送往臺北縣南宮壺山下葬,後被遷葬於五指山公墓。




對湯恩伯的死大家感到很疑惑,一時間輿論譁然。有人說是日本人為了報復特意這麼幹的。還有人分析說是蔣介石方面派人所殺。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湯恩伯被仇人羅澤闓買通日本醫生所殺。

種種猜測,靠譜不靠譜人已去。歷史不會在重演。


任馳贏天下


湯恩伯是抗日戰爭以及內戰時期最為我們所知名的國民黨將領之一,抗日戰爭早期他還被稱為了抗日鐵漢,但是進入了抗日戰爭後期以及後來的內戰時期,湯恩伯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他是蔣介石在日本軍校讀書期間的同學,是蔣介石最為重要的心腹之一。


湯恩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他在抗日戰爭後期對河南一地的嚴重破壞以及他賣師求榮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很多人都會忽略掉了湯恩伯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做出的功績。

在抗日戰爭期間湯恩伯的部隊被日軍列入了重點敵人的對象中,對湯恩伯所率領的部隊頭痛萬分,所以這也堅定了湯恩伯在抗日初期抗日名將的名聲。


但是在進入抗日戰爭後期之後,湯恩伯在河南慘遭了大敗,因此被蔣介石撤銷了很多兵權,在進入內戰時期之後湯恩伯又再次連接大敗,他的這些失敗都是非常徹底的,彷彿落花流水一般被摧毀,失敗幾乎充斥了湯恩伯領兵的後半生。

部下對百姓們的奸辱

我們有必要說一下湯恩伯領兵佔據河南,自稱中原王時期內所發生的事情,當時湯恩伯的部隊所到之處,凡是路過村莊,他手下的士兵都會將村莊裡面的男性驅逐出村莊,然後飽受戰爭壓抑的士兵們就會對村莊中無辜的百姓婦女們做出慘無人道的行為。


當時凡是湯恩伯部隊所到之處留下的盡是一片的哀嚎,百姓們想反抗,但是敵不過有槍的部隊,所以只能敢怒不敢言,有些有血性的漢子在自己的妻子女兒被侮辱之後想去拼命,但是還沒靠近,就被湯恩伯的士兵們射殺在地,留下了一地的血泊。

災荒中對百姓們的大肆掠奪

所以當時在河南百姓們看來,湯恩伯的部隊比日本人還要殘忍萬分,在1942年左右的那段時間裡,河南發生大災荒,旱災以及漫天的蝗災瀰漫整個中原大地,這個時候百姓們的存糧已經漸漸不夠用了。

但是這個時候湯恩伯以抗擊日本人的名號派出手下的士兵到處在百姓們的家中搶奪糧食以備軍用,百姓存活的口糧被搶走之後餓死者不計其數,當時的河南大地上餓蜉遍地,但是湯恩伯的部隊卻日日飽餐,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


如果想感受一番這種災荒恐怖的話,大家可以去試試看一下馮小剛導演系的電影《1942》,裡面對當時河南災荒的描畫就非常的深入人心,觀者無不震撼。

後來湯恩伯是在蔣介石的命令下才開放了從百姓的手中奪出來的糧食以濟災情,但是這個時候有什麼用呢?

百姓差不多都被餓死完了,所以接下來湯恩伯雖然開放了很多糧食,但是實際上沒過多久又流回了他們的手中,並在不久之後在日本人的攻勢下,湯恩伯的部隊全面崩潰,湯恩伯招致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大敗。

但是當時的河南百姓們並沒有因為湯恩伯的失敗而感到憤怒,當時的百姓們,對於日本人的到來是歡欣鼓舞的,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得知百姓們湯恩伯部隊的痛恨到底是達到了一種怎樣的程度了,這可是一種讓人能夠忘卻國恨家仇的大怨啊。

出賣恩師陳儀

在內戰時期,非常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就是由湯恩伯擔任統帥的,當時因為張靈甫的失誤以及湯恩伯等人的營救不及時導致了當時國民黨的全面崩潰,最終湯恩伯被蔣介石再次撤了職,湯恩伯被蔣介石撤了職之後,回到他的老師也就是當時在浙江地區主政的國民黨元老陳儀的面前哭訴,是陳儀收留了他,並一直不遺餘力的勸誡、開導著他,使他走出了陰影。



因為湯恩伯在蔣介石罷免的時候被蔣介石辱罵、扇了幾巴掌,所以他一直對蔣介石懷恨在心,在和陳儀的接觸中湯恩伯就一直勸自己的老師向解放軍投誠起義,二人最終制定下了一套起義的方略,但沒料想他們的策劃不周全,很快就被蔣介石得知了。

當時的國民政府已經走向了下坡路,全國各地都有國民黨的將領投誠起義,所以蔣介石對湯恩伯和陳儀的起義預謀感到非常的惶恐,他趕緊派出自己的兒子蔣經國找到了湯恩伯,當時跟蔣經國一同到來的,還有無數的黃金珍寶。



這些錢財看的湯恩伯的眼睛都直了起來,並最終在蔣介石允諾讓他官復原職之後,他徹底的背叛了他的老師,他派人控制住了他的老師,並在蔣介石的指令下指控自己的老師對蔣介石的背叛,所以在不久後陳怡被蔣介石抓起來槍決了。

而湯恩伯重新掌控了軍權,但是沒多久又慘遭了大敗,把蔣介石的部隊如同打水漂一樣付諸了出去。

在臺灣的晚年生活

湯恩伯的晚年是過得比較悽慘的,雖然他後來和蔣介石退到了臺灣,但是當時的國民黨高層都是經受過傳統忠義教育的,在他們的內心對於人的行為都有一套衡量的標準,對於某些賣主求榮的人他們或許不會有太多的反感。

因為在那個年代誰也不知道自己跟的人是誰,所以背叛他們反倒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湯恩伯這種在自己的老師面前兩面插刀的人,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厭惡的。

所以當時很多國民黨的高層會談見面的時候,看到湯恩伯都會有種碰到了狗屎一般的表情,或不搭理他,或對他百般嘲諷,原本的湯恩伯還不覺得有多大的愧疚感,但是在這種環境中呆久了,他漸漸感到了一種被愧疚感充斥的感覺。

他時常在睡覺的時候夢到自己的老師陳儀來向自己索命,為此他整個人的精神都萎靡了下來,整個人的神色越發的消瘦,也因此,他患上了胃潰瘍,整個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最後來,他因為胃潰瘍的嚴重去往了日本治療,並最終在日本因為醫療失誤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湯恩伯的一生複雜無比,他的前半生幾乎是輝煌的高峰,因為抗日的戰績被時人所矚目,但是在後來湯恩伯的各種各樣的行為,卻使他陷入了萬眾指責的泥潭中,他在河南的所作所為比日本人更遭百姓們的痛恨,他也在此後遭遇了人生中的三次大敗,每一次他都率領著龐大而精銳的部隊,但也因為湯恩伯的失敗導致了蔣介石眾多的可戰之力被其葬送,其中貫徹湯恩伯整個後半生的事情就是他背師棄義的事情,綜合以上所述,我覺得並不是每一個抗日名將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湯恩伯就是其中之一。


孤客生


湯恩伯早年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他不但得到了陳儀的賞識,而且受到了國民黨老資格將領張治中的提拔,至此這位浙江人進入了國民黨總裁老蔣的視野,並且逐漸依靠黃埔生的力量,形成了一大派系。



之後他從師長到軍長,再到集團軍總司令、戰區總司令,老蔣對其不但重用而且信任,儘管如此,但在國民黨敗退之後,他也被打入了冷宮,結束了其一生大起大落的軍事生涯,而他的失寵也多半源自於他本身,使得蔣介石最終拋棄了這位昔日為他賣命的軍人。



湯恩伯的發跡多半來自於戰功,這是毋容置疑的,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便是老蔣“剿共”的主力軍,其在對紅軍的戰鬥中頗有功績,並且在第五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中率先攻入瑞金,因而老蔣對他一再提拔。尤其在抗戰爆發後,湯恩伯先是在臺兒莊戰役中一戰成名,後歷經多次大戰,成為了日軍的頭號大敵,但是在這之後,這位名將慢慢被拉下了神壇,並且以他為核心的湯恩伯系逐漸被瓦解。



在1944年的豫湘桂大潰退中,老蔣對其是頗有微詞,但撤職處分後又起用,但他卻並沒有抓住機會,反而一再讓老蔣失望,尤其在解放戰爭初期使得他手下的蔣式愛將張靈甫命喪孟良崮,這讓老蔣大為震怒,在軍事檢討會上直接用手杖打的湯恩伯是血流不止,但沒過多久又被起用,而此時的湯恩伯早已失去了老蔣的信任,在到達臺灣之後終於淪落成為了邊緣人物。

1954湯恩伯在日本醫治胃病時去世,年僅54歲,死因成迷,後被追贈為陸軍二級上將,死時老蔣連葬禮都沒參加,這位昔日的“中原王”頗為悽慘的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程。


歷史之絕唱


湯司令,是小時候不知道從哪一部電影裡看到的一個國民黨將領的形象。大概是《戰上海》吧!後來才知道此人的大名——湯恩伯。

對國民黨這些高級將領的評價,往往都是譭譽參半,湯司令就是一個。

“抗戰名將”的頭銜放在湯司令的可以是名副其實的。湯恩伯是少數日本人畏懼的中國軍人。他在南口戰役被稱為“抗日鐵漢”;對臺兒莊戰役大捷起到關鍵作用;在武漢會戰中名列第九戰區“應賞者”第一名;在隨棗會戰使日軍受到“殲滅性打擊”;在冬季攻勢中斬獲甚眾;在棗宜會戰圍攻日第3師團使其遭重大傷亡;在豫南會戰重創日軍,被日軍稱為“天字第一號大敵”;在豫中會戰最終雖潰敗,也有反擊密縣日軍的一些戰績;在桂柳會戰收復獨山解西南危局;在湘西會戰痛殲日第58旅團;在桂柳反擊戰收復大片國土。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不可磨滅。

不過,河南人又以“水、旱、蝗、湯”來形容河南當時的四大災害,其中的“湯”就是湯恩伯;但也有人認為河南人民稱呼土匪為“蹚將”,因“湯”、“蹚”在河南話同音而訛誤。

湯恩伯效忠蔣中正、蔣也是言聽計從。湯恩伯推薦其恩師陳儀任浙江省主席,蔣照準。但陳儀見大局不利,屢次鼓動湯恩伯起義,罵湯不識時務。湯原本打算裝聾作啞,但最後還是向蔣打了小報告,想保陳義一命,不過因為蔣與陳的積怨,而且蔣在特別時期要殺雞警猴,陳儀又拒絕向蔣認錯,湯雖全力營救,但遭到蔣拒見,無法挽回,致陳儀被蔣槍斃,在到達臺灣前,他還背下了“賣師求榮”的罵名,並被免去了一切職務,湯仕途亦告終。

湯司令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到了臺灣根本就得不到重用。 鬱悶啊!

精神憂鬱,情緒低落,導致原有的嚴重胃病復發。醫生診斷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癌,建議他去美國治療,但湯恩伯無法負擔去美國治療的所需鉅額費用,只好去日本擔任臺灣駐日本軍事代表。在日本,湯恩伯作了三次手術。最後一次手術中,手術刀沒能留住湯恩伯的性命。因醫療事故,死在了手術臺上。終年54歲。有人分析,湯恩伯是抗日名將,殺過不少日本人。日醫中可能有親屬死於侵華戰場,便記恨於湯恩伯,趁機報復。

據目擊者說,湯恩伯死前痛苦不堪,雖然上了麻藥,似乎無效,他在手術檯上哀嚎不止,拼死掙扎。醫生用力按住,直至力竭而亡。

蔣中正聞知湯恩伯死訊後,非常悲痛。他親自參加了在臺北極樂殯儀館舉行的公祭,併發布命令,追贈湯恩伯為“陸軍上將”。


閒看秋風999


湯恩伯到臺灣後,不被蔣介石信任,下場悲慘,舊傷發作,無錢治病,最後是蔣介石特批錢,到日本治病,不過手術不成功,死在手術檯上。對於湯恩伯來說,他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在抗戰前中期,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南口防禦戰和徐州會戰,其勇猛,精明,果敢,是一員優秀的戰將。不過在抗戰後期逐漸腐敗,驕縱,手握重兵,坐鎮河南,被日軍打的丟盔卸甲,一瀉千里。解放戰爭前期,手握國民黨最精銳的74軍,卻兵敗孟良崮,葬送掉74軍,上海戰役中拋棄部隊,跑到海島上,金門之戰前期,一遇共軍,便請求撤退。實在有愧名將的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