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國民黨將領陳誠的嫡系為什麼被稱為土木系?

天翼用戶58944


國民黨黃埔系中央軍有“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到抗日戰爭時期上述三大集團掌握的兵力超過百萬,成為蔣介石的主要軍事支柱,其中歷史最久、兵力最多、寵信最深的就是陳誠集團,因其起家部隊為“第十一師”和以此擴編的“第十八軍”,被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將番號各取一字戲稱為“土木系”。



出身或投靠該系統的大批高級將領在陳誠的支持下,分頭把持著國民黨軍隊的許多重要崗位,是勢力最龐大的中央軍派系,甚至連蔣介石本人也要顧忌三分,這從1943年委員長同志給陳誠的一封親筆信中便可以解讀出來。

好在陳誠雖然恃寵而驕,但對蔣介石仍然是絕對忠誠,基本相安無事。

土木系以陳誠為首領,以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為“四大金剛”,下面還有“十三太保”和一批耳熟能詳的國軍將領,先後產生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個侍從室主任(林蔚、周至柔)、1個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個聯勤總司令(郭懺)以及20多個主力軍軍長,幾乎是國民黨嫡系軍隊的半壁江山。1948年以後由於陳誠奉命先往臺灣進行經營,在國民黨兵敗大陸後,土木系實際控制了逃臺軍隊的主流,陳誠據此官至“副總統”。



(四大金剛之羅卓英)

陳誠保定八期畢業,在黃埔軍校任教官時成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但排名最末。1927年底何應欽與李宗仁聯手逼迫蔣介石下野,黃埔系第一、第二兩號人物的關係出現裂痕,何應欽順勢將已經升任北伐軍第21師師長的陳誠找藉口免職。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後,開始扶植陳誠制衡何應欽,立即任命陳誠為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節制三個警衛團、二個炮兵團和二個憲兵團,為掌握軍權和吞併雜牌,不久又任命陳誠出任第11師師長,一併帶去兩個警衛團編為該師第31旅。

何應欽再次搗亂,以陳誠資歷不足為由改任副師長,陳辭修氣個半死拒不赴任,最後在蔣介石的勸說下勉強到任。第11師是由北伐軍第17軍縮編而來,前身是福建“閩軍”李風翔部的兩個旅曹萬順部和杜起雲部,1926年在廣東蕉嶺宣佈效忠國民政府,縮編後仍以曹萬順為師長,副師長陳誠、參謀長羅卓英。在蔣介石的默許和羅卓英的串聯下,第11師的黃埔系軍官集體“倒曹”成功,1929年6月,陳誠如願以償,終於成為第11師師長,土木系的起家部隊成型。



(四大金剛之林蔚)

陳誠大兵團指揮能力一般,帶兵還是很有一套的,入主第11師後提倡“經濟公開、人事公開”,大量任用黃埔畢業生,加之背後有蔣介石為靠山,糧餉、裝備和彈藥供應充足,使該師很快成為中央軍骨幹部隊。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時率先攻入濟南,蔣介石當即手令陳誠升任第十八軍軍長,不過,彼時的十八軍僅有第11師一個師,是個空有番號的軍級建制。

陳誠吞併雜牌軍的能力首屈一指,西安事變時東北軍差點把陳繼承當成陳誠槍決,可見雜牌軍對他的憎恨。第十八軍成立後,陳誠連續收編唐生智餘部的第14師,以及後來的第52師、第43師、第59師等部隊,到高峰時第十八軍編成內已經下轄8個師,“土木系”逐漸成為中央軍勢力較大的軍事集團,抗日戰爭爆發後,陳誠在淞滬會戰期間出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15集團軍總司令,同時指揮羅卓英的第19集團軍所部,土木系軍事實力迅速膨脹。

(四大金剛之郭懺)

1938年武漢會戰,陳誠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這是中日雙方最大規模的一次會戰,國民黨軍隊投入了百萬之眾,從陳誠的職務可以看出,他已經取代何應欽成為黃埔系真正的二號實權人物;武漢淪陷後轉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駐節長沙,不久調回重慶,將第九戰區交給早已投靠的薛嶽、以羅卓英副之,日軍攻陷宜昌後陳誠又兼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此時四大金剛之羅卓英任九戰區副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林蔚任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郭懺任“江防軍”總司令、周至柔任空軍前敵總指揮,“土木系”掌控了華中地區大部分國軍精銳,第十八軍駐防重慶周邊為“御林衛”,風頭一時無二。



(四大金剛之周至柔)

黃維血染羅店,薛嶽四戰長沙,胡璉死守石牌,羅卓英上高奏凱,“土木系”軍隊確實是抗日戰場的中堅,不可抹殺。

解放戰爭後期,第十八軍及其隸屬的第11師被編入黃維第12兵團,在淮海戰場全軍覆滅。而陳誠在東北損兵折將後蟄伏不過半年,1948年10月即出任“臺灣省主席”和警備總司令,開始為國民黨撤離大陸預做準備,土木系重要將領大多隨往,周至柔、胡璉等人繼續受到重用,成為國民黨逃臺初期的軍事支柱,一直到1963年陳誠因病辭去一切職務,土木系才漸漸勢微。


度度狼gg


在國民黨將領中,有太多黃埔系或者是浙江人,他們幾乎都成為了老蔣的嫡系心腹,而這陳誠呢,可以說是老蔣心腹中的心腹,當然他也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所以陳誠在國民黨中又有“小委員長”之稱。



因為陳誠的原因,所以以十一師為骨幹的十八軍可以說是國民黨中的一大勁旅,在淞滬會戰中,十八軍血戰羅店,使得日寇在淞滬會戰損失慘重,大大消滅了日軍的氣焰。但此戰也異常慘烈,而十八軍全體官兵英勇善戰的行為,也讓十八軍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習慣上人們稱陳誠軍事集團為“土木系”,頗有幾分神秘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按漢字形,“土”字拆開後是“十一”,“木”字拆開後是“十八”,第十一師和第十八軍不正是陳誠戎馬一生的起家部隊嗎?我們感嘆漢字文化獨有的博大精深,更有好事者送給陳誠軍事集團一個“土木工程系”的雅號,原來武漢要塞司令部下屬的攻城旅一度配屬第十八軍,“攻城”諧音“工程”,真乃妙不可言!



經過“剿共”戰爭和八年全面抗戰,陳誠軍事集團不斷髮展壯大,第五十四軍、第七十五軍、第七十九軍、第八十七軍、第九十九軍、暫編第二軍......成為國民政府中央軍最龐大的軍事集團。

畢業於保定軍校炮兵科的浙江人陳誠,為蔣最為器重的人,甚至沒有之一。他曾任軍政次長,還接替何應欽任過蔣之下的軍事一哥——軍政部長,也任過參謀總長,以及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長”、“副領導人”等等,實際為黨政軍三方面的二把手。

陳誠的發跡與“三”密切有關。黃埔軍校創立後,陳誠先後擔任教育副官、炮兵科教官。某天天尚未亮,蔣起床遛達,看到教室有燈光就走了進去,發現一個青年正在燈下苦讀三民主義,從此對這個叫陳誠的同鄉另眼相看。另一件事就是第一、二次東征期間的“三炮克惠州”,陳誠的炮兵為攻克惠州立下首功,受到蔣親自嘉獎。



1929年,陳誠被任命為十一師師長。這個師就是日後陳誠“土木系”的“土”,十一嘛。中原大戰中由於表現出色,陳誠晉升為在十一師基礎上擴編成立的十八軍軍長,仍然兼任十一師師長。到這裡,“土木系”的“木”也成型了,十八嘛。 這時的陳誠不過三十二歲,真正年青有為。

十一師、十八軍作為陳誠的基本部隊,兵員補充、裝備供應等都是優先級中最高級,先後湧現了羅卓英、胡璉、黃維、楊伯濤等名將,以及聚集了薛嶽等大佬級將星,最終形成強大的“土木工程系”政治軍事集團,能量遠非何應欽、顧祝同、胡宗南、湯恩伯等集團所能媲美。土木系軍隊參加了東征、北伐、中原大戰、圍剿紅軍、抗戰、中國遠征軍的歷次戰爭,表現強悍,並最終在雙堆集被圍殲,結束了在大陸橫行二十年的歷史。


追夢赤子心971


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17軍(軍長曹萬順)縮編為第11師,曹萬順並非老蔣嫡系,老蔣原意讓心腹陳誠出任第11師長,因陳誠資歷尚淺,遭到何應欽的反對。蔣無奈只得任命原17軍軍長曹萬順出任第11師師長,陳誠出任副師長,暗中監控曹萬順,參謀長為羅卓英。


次年,師長曹萬順委派私人任職62團,遭到62團黃埔系抵制,蔣介石趁機將曹萬順調到新編第1師任師長,陳誠正式接任第11師師長一職,陳誠的軍旅生涯從此開始發跡。

陳誠出任師長後,著手對第11師進行了整治。裁撤了大量原師長曹萬順提撥的軍官,換之以黃埔系軍人;將原曹萬順派系的四團縮為一團,經過一番整治,第11師的軍官多為黃埔出身,成為嫡系中的嫡系。

中原大戰中,陳誠率領第11師為老蔣立下汗馬功勞:

收復馬牧集、生擒丁殿尊;

勸降馮玉祥部劉恩茂、奪取寧陵;

急行軍馳援兗州,解困曲潭;

重創閻錫山李生達、傅作義部。


1930年8月,蔣介石以第11師為基礎,擴編成立18軍,陳誠出任第18軍上將軍長,兼第11師師長。此時陳誠年僅33歲,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陳誠因第十八軍第十一師而發跡,“十一”組合成“土”,“十八”組合成“木”,因此陳誠的嫡系又被稱為“土木系”。

18軍是國軍的勁旅,是蔣的王牌主力,軍中不乏羅卓英、胡璉等名將。在北伐、軍閥混戰、抗戰時期都曾有不俗戰績。

淞滬會戰中,該軍在羅店鎮與日軍血戰,戰況慘烈,被稱作“血肉磨坊”;

石牌之戰中,第11師在師長鬍璉的指揮下固守石牌,扼守重慶門戶。

1946年,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師長。1948年恢復18軍番號。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戰役中,該軍基本上全軍覆滅。


歲月是一條河流


畢業於保定軍校炮兵科的浙江人陳誠,為蔣最為器重的人,甚至沒有之一。他曾任軍政次長,還接替何應欽任過蔣之下的軍事一哥——軍政部長,也任過參謀總長,以及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長”、“副領導人”等等,實際為黨政軍三方面的二把手。

陳誠將軍

陳誠的發跡與“三”密切有關。黃埔軍校創立後,陳誠先後擔任教育副官、炮兵科教官。某天天尚未亮,蔣起床遛達,看到教室有燈光就走了進去,發現一個青年正在燈下苦讀三民主義,從此對這個叫陳誠的同鄉另眼相看。另一件事就是第一、二次東征期間的“三炮克惠州”,陳誠的炮兵為攻克惠州立下首功,受到蔣親自嘉獎。

東征時的陳誠

1929年,陳誠被任命為十一師師長。這個師就是日後陳誠“土木系”的“土”,十一嘛。中原大戰中由於表現出色,陳誠晉升為在十一師基礎上擴編成立的十八軍軍長,仍然兼任十一師師長。到這裡,“土木系”的“木”也成型了,十八嘛。

這時的陳誠不過三十二歲,真正年青有為。

薛嶽將軍

十一師、十八軍作為陳誠的基本部隊,兵員補充、裝備供應等都是優先級中最高級,先後湧現了羅卓英、胡璉、黃維、楊伯濤等名將,以及聚集了薛嶽等大佬級將星,最終形成強大的“土木工程系”政治軍事集團,能量遠非何應欽、顧祝同、胡宗南、湯恩伯等集團所能媲美。

土木系軍隊參加了東征、北伐、中原大戰、圍剿紅軍、抗戰、中國遠征軍的歷次戰爭,表現強悍,並最終在雙堆集被圍殲,結束了在大陸橫行二十年的歷史。



司馬砸光


土木系就是指國軍種子部隊十八軍出身的諸多軍政大員形成一個自有的系統。

土是指十一,即十八軍的起家部隊,十一師;

木是指十八,即十八軍,國軍戰史最長的主力部隊。

1、國軍種子部隊

國軍最大的種子部隊就是黃埔學生軍,後來化為黨軍、第一軍。

次之是警衛師,慢慢到警衛軍,德械師,培養了諸多優秀軍政人才。

再者就是湯恩伯的13軍,杜聿明的第五軍,陳誠的十八軍。相對而言,十八軍是從雜牌到陳誠一手帶出來的。

(小委員長)

2、事在人為

第十一師最初是閩軍周蔭人的部隊,陳誠在接管後,和黃埔學生排擠師長,最終掌握該師。在中原大戰中一舉成名。

之後在“圍剿”戰爭、處理“閩變”中,立下赫赫戰功。

在抗戰中,羅店、石牌更

(石牌)是血染徵袍,為守衛國土流血犧牲。

(血染石牌)

而隨著陳誠軍政地位的提高,十八軍的將校自然水漲船高。

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方天、黃維,夏楚中,霍揆彰,宋瑞珂,胡璉,羅廣文。先後崛起。

3、無可奈兒花落去

土木系勢力龐大,覆蓋軍政各個領域,先後出了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

(終究化為雙堆集)

在內戰戰場上,也為之血戰。南麻、鄂豫皖等地,但雙堆集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到了臺灣,一切煙消雲散。

總結:

陳誠的能力確實非同一般,用人、識人、組織、作戰都是其強項,愣是把一個邊緣部隊培養成國軍核心種子部隊,一批將校位列高層,成為國府的軍政支柱。

可惜歷史大潮浩浩蕩蕩,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終究土木不過滄海一粟。

參考文獻:

王志剛.關於一九四九年國共總體戰略決策的地緣政治解讀[J].中共黨史研究,2018(04):77-95.

張蓓蓓.淺析陳誠治軍思想與實踐:以1919年至1949年為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57-58.

趙海軍. 中國國民黨五大至六大期間內外政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7.

陳向林. 西南聯大學生從軍運動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15.

王志鵬.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派系鬥爭研究[D].鄭州大學,2011.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國名黨內部派系林立,一般來說,國民黨內部有3個系:以陳誠為首的土木系、以二陳為首的CC黨和以熊式輝、黃郛、張群等人為首的政學派。這些派系都各有特點和來歷。

土木系,是陳誠的嫡系部隊,也是中央軍中的精銳之一,核心人物就是陳誠,所以也被稱之為 陳誠系。由於當時只有十一師一個師,而且正好只有這個師裡有土木工程兵營,中原大戰後,十一師擴編為第十八軍,陳誠靠這隻部隊起家,被蔣介石晉升為十八軍軍長兼十一師師長。十一就是土,十八就是木,“土木系”也由此得名。後來,在抗日戰爭中,土木系逐漸擴大,下轄四個師,裝備及戰鬥力都有所提升,在國名黨中央軍中頗有戰鬥力,是老蔣在大陸時期重要的四大嫡系軍事集團之一(其他的是何應欽,湯恩伯和胡宗南)。

十八軍發跡於江西剿共時期,在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時“土木系”主力被解放軍消滅。

陳誠為官清廉,也很會搞政治,但是軍事水平一般,因此土木系的將領一般作風較為廉潔。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與敵作戰時敢打敢拼,堪稱蔣系王牌,素被視為驕兵悍將。 該系的軍事將領有:羅卓英、桂永清、黃維、方天、羅廣文、胡璉、楊伯濤、方靖、覃道善、高魁元、邱行湘等人。


幹快遞的


陳誠深得蔣介石的重用,陳誠也以蔣介石為榜樣,被稱為“小委員長”。蔣介石說過:“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因此,陳誠的土木系在國民黨軍中算一個派系,連戴笠都不敢惹,有一個小故事,抗戰的時候,李克農帶著絕密資料,恰逢遇著軍統的關卡。因為是國共合作,李克農臂上戴著“18GA”的臂章,軍統特務以為是土木系的,沒有檢查就放行了。

第18軍在大陸先後有過9位軍長,他們分別為陳誠、羅卓英、黃維、彭善、方天、羅廣文、胡璉、楊伯濤、高魁元。其中羅卓英、黃維和胡璉是陳誠土木系的骨幹。第18軍在淮海戰爭中被解放軍全殲於雙堆集,這個地名特別有意思,拆分出來就是“十一難、十八難”,看來上天註定陳誠的土木系難逃被全殲的命運。第18軍覆滅後,1949年在江西重建,還參加了金門戰役。


歷史軍魂


在國民黨將領中,有太多黃埔系或者是浙江人,他們幾乎都成為了老蔣的嫡系心腹,而這陳誠呢,可以說是老蔣心腹中的心腹,當然他也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所以陳誠在國民黨中又有“小委員長”之稱。



而陳誠的發家部隊便是國民黨第十一師,後來擴編成了第十八軍,陳誠便是十一師的師長,後來國民黨十八軍的軍長。這第十一師合起來是個“土”字,而十八軍合起來是個“木”字,這兩字合起來便是土木,所以被人們稱為“土木系”,後來陳誠便依靠這土木系培養出了大批國民黨將領,像羅卓英、方天、胡璉、黃維等等抗日名將,他們都成為了陳誠土木系的骨幹,而陳誠的土木系也成為了國民黨的一大勢力。



因為陳誠的原因,所以以十一師為骨幹的十八軍可以說是國民黨中的一大勁旅,在淞滬會戰中,十八軍血戰羅店,使得日寇在淞滬會戰損失慘重,大大消滅了日軍的氣焰。但此戰也異常慘烈,被日本方面稱為“血肉磨坊”,而十八軍全體官兵英勇善戰的行為,也讓十八軍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後又在石牌保衛戰中,陳誠土木系的骨幹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其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而此戰的完美勝利擊碎了日寇的陰謀,胡璉也因此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但十八軍傷亡也達15000人,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十八軍功不可沒。

後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以十八軍為主力組建了第十二兵團,也就是黃維兵團,後在淮海戰役中被陳粟大軍圍殲於雙堆集。而十八軍的滅亡,也宣告了陳誠土木系時代的結束。


絕筆歷史




能稱得上“系”的,說明這個組織很厲害,也說明能組織裡能撐起場面的人很多。

陳誠的土木系,是蔣介石三大嫡系部隊之一,從中原大戰到抗戰,再從抗戰到內戰,蔣介石一直很喜歡這支隊伍。

為什麼會叫土木系呢?

因為陳誠曾經是十一師師長,後來擴展為十八軍,陳誠任十八軍軍長兼十一師師長。

過去人寫字是豎著寫的,所以十一就是一個“土”了,而十八湊一湊就是“木”了,因此陳誠的人馬就被外人稱為“土木系”了。



但事實上,當軍長、當師長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不見別人有各種“系”的稱呼?

原因是陳誠率領的軍隊打了不少勝仗,陳誠培養出來的知名將領特別多,因此有了這樣的稱呼。



陳誠早期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在黃埔軍校成立時,成了炮兵教官,併成了炮兵營的第一連連長。

其後的北伐、東征過程中陳誠表現出色,1928年三月,陳誠被蔣介石任命為警衛司令,從來黃埔算起,四年時間成為了警衛司令官,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等到中原大戰前,陳誠成為了十一師師長;中原大戰發生後,陳誠又升為了十八軍軍長,表現依然出色。



抗戰時期,陳誠官高位重,成了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並指揮了著名的淞滬戰役。雖然失敗了,但是在陳誠指揮下,中國軍隊大大拖慢了日軍侵略的進度,讓日軍“三個月拿下中國的計劃”成為泡影。

其後的武漢會戰、石牌保衛戰等抗戰中,陳誠所率集團軍表現非常出色。



能打仗,能打勝仗,說明陳誠手下的出色將領多,這些出色的將領都有誰呢?

陳誠手下有四大金剛、十三太保。

四大金剛: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

十三太保:方天、劉雲瀚、羅澤闓、楊業孔、石祖黃、呂文貞、趙桂森、郭汝瑰、劉勁恃、車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吳仲直。

其他將領還有:

黃維,夏楚中,李樹正等名將,還有胡璉這樣的“防守悍將”。

張鼎銘,蕭乾,李及蘭,霍揆彰,李樹森,陳烈,彭善,牟廷芳等人也是非常不一般。

陳誠和他的土木系大多對蔣介石非常忠誠,因此成為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到了臺灣後,陳誠成為了“一人之下”的副總統,隨陳誠到了臺灣的土木系將領也是受到重用。



1965年3月5號,陳誠去世,享年67歲。

雖然人已遠去,但土木系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閃閃發著光,特別是抗戰那段歲月更是熠熠生輝。


藍風破曉


土木系的名字,來源於國軍第十一師和後來第十一師擴編成的國軍第十八軍。十一加起來就是“土”,十八加起來就是“木”。

1926年,蔣介石將閩軍李鳳翔部和陳炯明,林虎的殘部組成國軍第17軍,何應欽任軍長(曹萬順代)。

蔣介石於1928年,將原來的第17軍縮編為國軍第11師,陳誠出任副師長,師長是原17軍軍長曹萬順。其實,蔣介石想讓自己的陳誠任師長(陳誠之前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但是,何應欽反對蔣介石的意見,支持曹萬順任師長。1929年,陳誠如願出任該師師長。

1930年,十一師擴編為第十八軍,陳誠任軍長(仍兼第十一師師長,因為此時十八軍就十一師一個師),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王牌軍。

1931年初,陳誠將教導第三師改編為第十四師,自己出任師長,副師長是周至柔。原來的11師,由羅卓英任師長。此時,陳誠的土木系軍事集團形成。

土木系作為陳誠的起家部隊,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軍隊紀律較嚴明,戰鬥力相當強悍。

它是國軍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其在發展于軍閥混戰;參加過圍剿紅軍,和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立下大功。

1937年,陳誠率部參加淞滬會戰。當年,黃維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率部在羅店阻擊日軍。羅店之戰有“血肉磨坊”之稱,黃維一戰成名。

1938年,18軍在軍長黃維率領下,在馬回嶺與日軍第九師團展開激戰,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1943年,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此戰關乎陪都安危,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

抗日戰爭以後,土木系和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國軍中央軍三大軍事集團。

1948年,土木系主力部隊被我黨消滅在淮海戰役戰場(國民黨稱"徐蚌會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