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晚年经历了什么?

大不列颠的帝王


看了很多评论,都笑歪了。

汤恩伯不是黄埔系?

汤恩伯与陈诚一样,都是黄埔教官。难道就可以说陈诚不是黄埔系?

胡宗南,汤恩伯到台湾都被闲置,是没有办法安排。台湾只那么点大,陈诚蒋经国两大派系之外已无法再容纳胡宗南和汤恩伯。

其次,胡汤两人的嫡系部队已经丢干净。尤其汤恩伯,兵多装备好,还是守备城市,结果短暂十来天就丟了,还没有完成破坏计划。所以蒋非常厌恶及痛恨汤恩伯。

第三,汤本人性格非常不好。风光无限的时候对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是说杀就杀,对恩师陈仪更是出卖还被迫监斩,这些都导致汤恩伯在蓝党蓝军之内非常孤立,所以后期基本没誰愿意帮忙。

最后,汤恩伯得了癌症,才被同意离开台湾治病,传说蒋批了3000美元,这笔钱在当时不少了,结果死在日本手术台上。是不是倭寇报复,誰知道?


四川達州


其实这道题应该有点小悖论,汤恩伯1898年出生,1954年身死,总共也就56岁,哪来的晚年,按照60岁为老年人的话,汤恩伯应该算是没有晚年的人。

今天纵横就讲一讲曾经的中原王汤恩伯的“晚年”。

蒋介石最后一张王牌

蒋介石早年有八个金刚,五虎上将,到后来基本形成了独特的黄埔系政治军事集团作为自己的嫡系,但是黄埔系基本被何应钦一个人给独揽了,在多次事件中,由于何应钦的表现并不是让蒋介石十分满意,于是蒋介石开始扶持陈诚的土木系和胡宗南的黄埔少壮派作为黄埔系中的新势力来制衡何应钦。

除了陈诚和胡宗南,蒋介石最后扶持的就是号称中原王的汤恩伯,作为军界的后起之秀,汤恩伯迅速发展成为又一支重要的力量,1938年就成为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更是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是日本最为忌惮的抗日名将。

所谓盛极必衰,在1944年抗战都快要结束,日本想垂死挣扎一下的时候,在豫湘桂战役中汤恩伯来了个中原大溃败,这下,汤恩伯本来一片光明的前程,算是走到头了。

然而对汤恩伯的不幸才刚刚开始,在1947年对山东重点进攻时,就是汤恩伯指挥,结果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蒋介石当时发怒,让汤恩伯就地免职。虽然,带有气话,但是对汤恩伯已经很失望了。

在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汤恩伯又被打败,蒋介石指使陈诚在台北主持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矛头直指汤恩伯,这个锅压得汤恩伯有点喘不过气来。

汤恩伯在台湾

直到在金门的时候打了个胜仗,这才到台湾落下脚来,不然汤恩伯可能都去不了台湾。

然而,到了台湾之后,老蒋只给了汤恩伯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可以说是一个闲职,备受冷落,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

汤恩伯能够发家,和他早年的恩人陈仪有很大的关系,汤恩伯能够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也是陈仪争取的,费用也是陈仪拿的,但是后来陈仪策反汤恩伯的时候,被汤恩伯大义灭亲给出卖了。

当时老蒋答应汤恩伯不杀陈仪,结果到台湾之后,老蒋就变卦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陈仪的确对汤恩伯有恩,于是汤四处走动,最后气的老蒋大怒:“陈仪犯那么大的罪,他汤恩伯心里不清楚吗?这事任何人求情都不行!汤恩伯活堕落了,他要为陈仪说话,我不见他!”老蒋这个人其实做事也挺绝的,你汤恩伯不是要救陈仪嘛,蒋介石就让汤恩伯去处决陈仪,汤恩伯当然不能干这种留骂名的事情了,这被老蒋看来是不忠诚的表现。

抗日名将却想着去日本

汤恩伯自知在台湾是不会有好下场了,弄不好还会脑袋掉下,于是有了想要逃往日本的打算。

其实早在上海防卫战的时候,汤恩伯就有逃往日本的准备,汤恩伯的亲信还在东京给汤恩伯买了房子,结果这个消息被蒋介石知道了,在上海保卫战输了之后,蒋介石大骂:“混账!怪不得上海和东南沿海败得那么快,原来他(汤恩伯)早作了逃往日本的准备!”

1950年春的时候,汤恩伯还想企图去往日本,已经上了飞机,还是被拦了下来,在台湾的汤恩伯,政治上不得势,又怕别人整他,每天过得提心吊胆,后来肝部出现问题,1953年汤恩伯申请去日本治病,蒋介石还讽刺:“有大过的人,还要到日本去治病!”

直到1954年汤恩伯病情恶化,老蒋才同意汤恩伯去日本就医,到达日本后,汤恩伯在做手术时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

一代抗日名将心心念念想要去日本,虽然最后没有去成,但是还是死在了日本。

老蒋听到消息后,说了一句:“死了也好”。想来也是一种讽刺。


史论纵横


蒋介石得知汤恩伯死后,反应冷淡,只说了一句:“死了也好。”

汤恩伯既不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也非黄埔系出身。就仅凭这两点,就能想象得到汤司令晚年的生活有多么凄凉了。


蒋介石冷落汤恩伯

汤恩伯之所以被台湾高层抛弃,是因为他跟陈诚的关系不好。

上海战役失败后,蒋介石指示陈诚在台北主持召开一次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当时的国府军政高层议论纷纷,私下里怒斥汤恩伯部队装备精良,然而只抵抗了十多天就全城崩溃。在检讨会上把汤恩伯骂的狗血淋头。汤恩伯在作完情况报告后,第三十七军军长罗泽闿率先开骂。说他的部队驻扎在浦东地区,汤恩伯下令各部队撤退时,惟独不通知他们军,导致全军全部被歼,他和副军长王大钧等少数人化装成平民才死里逃生。

后来,罗泽闿见一直未处分汤恩伯,就到军事法庭告状。蒋介石觉得不妥,指示陈诚劝罗泽闿撤回状纸,并私下告诉罗泽闿,开检讨会其实就是批判汤恩伯,没必要再纠缠。但是不处分,不代表高层对他没意见。从这之后,汤恩伯就不再担任任何实权职务了。

其实所谓的检讨会就是推卸责任而已,汤恩伯当了替罪羊。后来胡宗南和薛岳飞到台湾,也被骂的狗血淋头。

蒋介石抛弃汤恩伯



(陈仪被捕)

汤恩伯出卖陈仪后,据他自己讲,他曾向蒋介石提出条件,不能处死陈仪,蒋介石答应了。但是蒋介石违背诺言,仍然要处死陈仪。为了救陈仪,汤恩伯几次找“政学系”首领张群,并请求面见蒋介石。

蒋介石听后大怒:“陈仪犯那么大的罪,他汤恩伯心里不清楚吗?这事任何人求情都不行!汤恩伯活堕落了,他要为陈仪说话,我不见他!” 蒋介石不但不见汤恩伯,还要他亲自处决陈仪,以此来检验他是不是真正的“大义灭亲”,但汤恩伯坚决不干。此后,蒋介石就更不喜欢汤恩伯了。

汤恩伯本来想靠出卖老师赚取信任,但是没想到却成为国民党内的笑柄,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然后汤恩伯又想挽回点面子,去找蒋介石求情,没想到被骂的更惨,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迁居日本,凄凉去世

受陈仪事件的打击,让汤恩伯感到在台湾无脸见亲朋好友,便想到日本去度过余生。

早在上海防卫战时,汤恩伯就让亲信从上海秘密将五十万美元军费汇到美国一个朋友的账户上,再由这位朋友将钱转汇到日本账户。

汤恩伯的亲信花了三万美元在日本东京近郊给买了一栋有22间房间的豪宅。结果不料此事被路透社得知,大肆渲染。说《蒋介石透过一个中国高层官员在日本东京近郊购豪宅》。

蒋介石得知后大骂道:“混账!怪不得上海和东南沿海败得那么快,原来他(汤恩伯)早作了逃往日本的准备!”

1950年3月,汤恩伯以召募日籍志愿军反攻大陆为由去日本。上飞机后,由于没有赴日证件被赶下飞机。蒋介石判断汤恩伯想逃往日本,于是下令阻止。几名军警接到命令后,强行将汤恩伯逮捕,令其回家反省。

汤恩伯在台不受重用,逃日又未成功,思想包袱十分沉重。由于长期怄气,导致汤恩伯身体消瘦。医生说他肝部有问题。后来,汤恩伯申请去日本治病。

蒋介石讽刺说:“有大过的人,还要到日本去治病!”

随后,在汤恩伯的申请报告上签了“就地医治”四个字。

1954年4月,汤恩伯突感腹部疼痛,医生发现他的十二指肠部有一个肿瘤,判断可能是癌症,建议他到国外做手术。汤恩伯的家人立即给“总统府”打报告。蒋介石同意了。

1954年5月26日晚,汤恩伯在家人的护送下,搭乘日航班机去日本东京。汤恩伯一下飞机,就被送往日本东京一家医院。6月29日,汤恩伯做手术时,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

蒋介石得知汤恩伯死了,反应冷淡,只说了一句:“死了也好。”


后记,据说汤恩伯在日本做了三次手术,但是效果不好。此时汤恩伯已经没有积蓄,无奈之下给老友胡宗南借款,但是胡宗南此时也没有多少,只能向其他同僚筹集,最后汤恩伯的政敌陈诚也非常感念,亲自面见蒋介石说起此事,蒋闻之感慨至深,念其忠诚马上特批3000美金,但是欠款未到,昔日风光一时的铁汉将军汤恩伯却已经死在了医院。

(关于胡宗南这个人多插一句,虽然很多媒体对他不待见。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胡宗南的人品是没得说的。不贪污、不敛财,对属下非常信任,对朋友也是倾囊相助。别人都躲着汤恩伯,他却热心的帮忙筹款。还找陈诚沟通,所以就做人这一点来说,胡宗南是可以的。)

我个人感觉,汤恩伯的晚间之所以那么快就堕落了,很大的原因在于陈仪的问题。当时党国兵败如山倒,有投共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像汤恩伯这样赤裸裸的出卖朋友,出卖老师的真不多。以至于他的朋友都躲着他,而当时汤恩伯又五十岁了。一个半大年纪的小老头,最怕的就是被孤立。与其说汤恩伯是得癌症死的,不如说他是被心理问题折磨死的。


Mer86




汤恩伯因为忠诚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但是汤恩伯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更是没有得善终,人生结局可谓凄凉。

1954年4月,汤恩伯经医生诊断可能患有癌症,于是向蒋介石申请赴日治疗。5月26日,汤恩伯乘坐飞机去日本,在日本东京接受治疗。6月29日,汤恩伯因失血过多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简直是死不瞑目。

当时躺在手术台上的汤恩伯在临死的挣扎中,是否在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陈仪的策反,后悔去了台湾。



汤恩伯用七年时间爬成蒋介石的心腹,最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变成了蒋介石眼里已经不会咬人的狗。

汤恩伯与国民党诸多将领相同,皆因在“围剿”中的功绩而崛起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1926年汤恩伯结束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习回国,然后投入恩师陈仪部,1928年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汤恩伯开始进入蒋介石的视线。1931年2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组织发动“第二次围剿”,汤恩伯亦参与了此次围剿,并因功于12月即获任陆军第二师师长。1934年汤恩伯在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中表现优秀,1935年因功获授陆军中将,同时任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自此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将领。

1947年3月,汤恩伯奉蒋介石命令发动对山东解放区的军事行动。5月13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爆发,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即战胜国民党军队,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被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将领张灵甫被击毙。蒋介石听到消息后怒不可遏,将汤恩伯撤职查办,甚至传言当时蒋介石让汤恩伯跪在地上并用手杖抽打,汤恩伯当时被打得满头是血。孟良崮战役以后,蒋介石对汤恩伯的信任开始滑坡。

1949年汤恩伯被蒋介石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守卫京沪杭地区。但是,汤恩伯部的主力在4月的渡江战役以及5月的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毁灭性的袭击,汤恩伯只好率部退守厦门,10月又由金门退守台湾。蒋介石则因此对汤恩伯彻底失望,这时的汤恩伯已成没有獠牙的不会咬人的狗,几乎没有价值了。



1949年1月,陈仪知国民党败势已不可逆,试图说服汤恩伯投向共产党,但是汤恩伯将此事告知蒋介石,陈仪遭到逮捕。1950年6月18日,陈仪于台北被枪毙。

汤恩伯将陈仪策反投诚的事告密给蒋介石,是让晚年的汤恩伯彻底声名狼籍的主要因素,更是遭到国民党高层的排斥和反感。

在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溃败后,汤恩伯被从蒋介石的心腹名单中剔除,他甘心吗?不,他不甘心,正是因为他的不甘心,促使他希望借助告密陈仪背叛这件事重新获取蒋介石的信任,他想让蒋介石知道他是忠于蒋介石的,想让蒋介石重用他。但是事与愿违,在蒋介石看来,汤恩伯既然会出卖陈仪,焉知以后不会出卖他蒋介石?蒋介石更不敢信任和重用这样的汤恩伯。经过此事,汤恩伯已不容于国民党,更不可能会容于共产党。



汤恩伯晚节不保,名声发臭,最终黯然落幕。

汤恩伯曾经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将领,可谓是意气风发,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风光的日子竟然会这么短暂。

在共产党方面,汤恩伯因为陷害陈仪,已经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永远没法翻身。陈仪则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陈仪幸甚!在国民党方面,因为几次重要战役的失败,汤恩伯已经失去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和垂青,又因为出卖陈仪而遭到昔日同僚们的排斥,甚至看着也觉得碍眼。这时的汤恩伯简直两面不是人,在心中已经唱起了“凉凉”。

汤恩伯晚年遭到病痛的折磨,便是最好的惩罚,在手术台上怆然离世亦是最好的结果。

汤恩伯的人生结局宛如路边被晒干的狗屎。


吾与吾国


1949年8月,汤恩伯任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10月底到台湾,任国民党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汤恩伯戎装照。网络配图

因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司令时,被对其有知遇之恩的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策反,遭汤恩伯出卖而被蒋介石绑架乃至枪毙,由此,汤恩伯背上了“卖师求荣”的骂名。同时,汤恩伯非黄埔系统,又遭掌控中国台湾的陈诚黄埔“土木系”排挤。1950年后,汤恩伯赋闲在家,只剩国民党台北总统府战略顾问的虚衔。

2.1949年的蒋介石和汤恩伯。网络配图

为此,汤恩伯羞于见昔日同僚,情绪低落,精神忧郁,严重胃病复发。医生诊断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癌,建议他去美国治疗。但汤恩伯无经济能力去美国治疗,于1953年1月率国民党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任国民党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好在日本治疗。数月后,汤恩伯被免去国民党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一职。1954年6月,在日本做最后一次手术中,因医疗事故死于手术台,终年54岁。

3.1954年汤恩伯丧礼。网络配图

汤恩伯(1898.09.20--1954.06.29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汤恩伯追随效忠蒋介石,得到蒋介石的重用。1931年,汤恩伯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中将师长;1932年,任国民党89师师长,后兼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4.汤恩伯和三青团中央委员会干事。网络配图

全面抗战期间,曾参加南口地区抗日、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桂柳会战等。1944年4月,所部在豫湘桂战役中溃败,汤恩伯受撤职留任处分。1945年9月,主持京沪地区日军受降。时因汤恩伯率领的国民党部队军纪非常败坏,疯狂在河南省征收粮饷,河南人民以“水旱蝗汤,河南四荒”,把汤恩伯比作河南四大灾害之一。

5.汤恩伯(左)和杜月笙(右)。网络配图

1946年2月,任国民党京沪卫戍区总司令加上将衔;7月,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1947年3月,率国民党第1兵团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所部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被解放军全歼,被撤职查办;7月,代理国民党陆军总司令;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1949年4-5月,所部主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歼灭,残部溃退厦门;10月,参与指挥金门战役。


汉水白石言


汤恩伯(1900~1954),别名汤克勤。浙江省金华武义县汤村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历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团长,31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总司令,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等职。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国共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任台北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

汤恩伯是少数日本人忌惮的抗日名将,在台儿庄大捷后被称为抗日铁汉,他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曾经佣兵几十万,被称作(中原王)。

兵败逃离台湾后,做为败军之将,汤恩伯很不受蒋介石待见,加之其曾有过一段背叛师父陈仪的往事,导致陈仪被蒋介石枪毙。背上了欺师灭祖的骂名。

晚年的汤恩伯在台期间,刚开始被蒋介石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头衔是有了,但是却没有实质性权利和工作。基本上就是等于在家呆着,没事去报个到而已。曾经效忠于蒋介石也一度被重用的汤恩伯,此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仕途即将终结了,于是一心想离开台湾,缺被蒋介石阻止了。无奈汤恩伯选择离开台北,搬到了乡下三峡镇过上了蜗居的生活。



好景不长,不久汤恩伯因在打仗的时候,饭不应时,落下来胃溃疡的病根。经台北医院权威医生检验后总结,其不单患有胃溃疡,还有十二指肠肿瘤。汤恩伯妻子要求去日本治疗。后来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汤恩波伯被送往日本医治胃病。

在日本高官冈村宁次的关系之下,汤恩伯在日本东京庆应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接受了三次手术,不仅割去了十二指肠上的肿瘤,还割去了三分之二的胃部。但是手术并没有阻止病情的发展,病痛继续折磨着汤恩伯。





在1954年6月29日下午这天,汤恩伯病情恶化,再一次接受手术治疗,此次手术不但没有成功,汤恩伯竟然倒在了手术台上。年仅54岁的汤恩伯被宣告死亡。

7月15日汤恩伯灵柩被送往台北县南宫壶山下葬,后被迁葬于五指山公墓。




对汤恩伯的死大家感到很疑惑,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说是日本人为了报复特意这么干的。还有人分析说是蒋介石方面派人所杀。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汤恩伯被仇人罗泽闿买通日本医生所杀。

种种猜测,靠谱不靠谱人已去。历史不会在重演。


任驰赢天下


汤恩伯是抗日战争以及内战时期最为我们所知名的国民党将领之一,抗日战争早期他还被称为了抗日铁汉,但是进入了抗日战争后期以及后来的内战时期,汤恩伯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常败将军,他是蒋介石在日本军校读书期间的同学,是蒋介石最为重要的心腹之一。


汤恩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他在抗日战争后期对河南一地的严重破坏以及他卖师求荣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人都会忽略掉了汤恩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做出的功绩。

在抗日战争期间汤恩伯的部队被日军列入了重点敌人的对象中,对汤恩伯所率领的部队头痛万分,所以这也坚定了汤恩伯在抗日初期抗日名将的名声。


但是在进入抗日战争后期之后,汤恩伯在河南惨遭了大败,因此被蒋介石撤销了很多兵权,在进入内战时期之后汤恩伯又再次连接大败,他的这些失败都是非常彻底的,仿佛落花流水一般被摧毁,失败几乎充斥了汤恩伯领兵的后半生。

部下对百姓们的奸辱

我们有必要说一下汤恩伯领兵占据河南,自称中原王时期内所发生的事情,当时汤恩伯的部队所到之处,凡是路过村庄,他手下的士兵都会将村庄里面的男性驱逐出村庄,然后饱受战争压抑的士兵们就会对村庄中无辜的百姓妇女们做出惨无人道的行为。


当时凡是汤恩伯部队所到之处留下的尽是一片的哀嚎,百姓们想反抗,但是敌不过有枪的部队,所以只能敢怒不敢言,有些有血性的汉子在自己的妻子女儿被侮辱之后想去拼命,但是还没靠近,就被汤恩伯的士兵们射杀在地,留下了一地的血泊。

灾荒中对百姓们的大肆掠夺

所以当时在河南百姓们看来,汤恩伯的部队比日本人还要残忍万分,在1942年左右的那段时间里,河南发生大灾荒,旱灾以及漫天的蝗灾弥漫整个中原大地,这个时候百姓们的存粮已经渐渐不够用了。

但是这个时候汤恩伯以抗击日本人的名号派出手下的士兵到处在百姓们的家中抢夺粮食以备军用,百姓存活的口粮被抢走之后饿死者不计其数,当时的河南大地上饿蜉遍地,但是汤恩伯的部队却日日饱餐,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如果想感受一番这种灾荒恐怖的话,大家可以去试试看一下冯小刚导演系的电影《1942》,里面对当时河南灾荒的描画就非常的深入人心,观者无不震撼。

后来汤恩伯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才开放了从百姓的手中夺出来的粮食以济灾情,但是这个时候有什么用呢?

百姓差不多都被饿死完了,所以接下来汤恩伯虽然开放了很多粮食,但是实际上没过多久又流回了他们的手中,并在不久之后在日本人的攻势下,汤恩伯的部队全面崩溃,汤恩伯招致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大败。

但是当时的河南百姓们并没有因为汤恩伯的失败而感到愤怒,当时的百姓们,对于日本人的到来是欢欣鼓舞的,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得知百姓们汤恩伯部队的痛恨到底是达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了,这可是一种让人能够忘却国恨家仇的大怨啊。

出卖恩师陈仪

在内战时期,非常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是由汤恩伯担任统帅的,当时因为张灵甫的失误以及汤恩伯等人的营救不及时导致了当时国民党的全面崩溃,最终汤恩伯被蒋介石再次撤了职,汤恩伯被蒋介石撤了职之后,回到他的老师也就是当时在浙江地区主政的国民党元老陈仪的面前哭诉,是陈仪收留了他,并一直不遗余力的劝诫、开导着他,使他走出了阴影。



因为汤恩伯在蒋介石罢免的时候被蒋介石辱骂、扇了几巴掌,所以他一直对蒋介石怀恨在心,在和陈仪的接触中汤恩伯就一直劝自己的老师向解放军投诚起义,二人最终制定下了一套起义的方略,但没料想他们的策划不周全,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了。

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走向了下坡路,全国各地都有国民党的将领投诚起义,所以蒋介石对汤恩伯和陈仪的起义预谋感到非常的惶恐,他赶紧派出自己的儿子蒋经国找到了汤恩伯,当时跟蒋经国一同到来的,还有无数的黄金珍宝。



这些钱财看的汤恩伯的眼睛都直了起来,并最终在蒋介石允诺让他官复原职之后,他彻底的背叛了他的老师,他派人控制住了他的老师,并在蒋介石的指令下指控自己的老师对蒋介石的背叛,所以在不久后陈怡被蒋介石抓起来枪决了。

而汤恩伯重新掌控了军权,但是没多久又惨遭了大败,把蒋介石的部队如同打水漂一样付诸了出去。

在台湾的晚年生活

汤恩伯的晚年是过得比较凄惨的,虽然他后来和蒋介石退到了台湾,但是当时的国民党高层都是经受过传统忠义教育的,在他们的内心对于人的行为都有一套衡量的标准,对于某些卖主求荣的人他们或许不会有太多的反感。

因为在那个年代谁也不知道自己跟的人是谁,所以背叛他们反倒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汤恩伯这种在自己的老师面前两面插刀的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厌恶的。

所以当时很多国民党的高层会谈见面的时候,看到汤恩伯都会有种碰到了狗屎一般的表情,或不搭理他,或对他百般嘲讽,原本的汤恩伯还不觉得有多大的愧疚感,但是在这种环境中呆久了,他渐渐感到了一种被愧疚感充斥的感觉。

他时常在睡觉的时候梦到自己的老师陈仪来向自己索命,为此他整个人的精神都萎靡了下来,整个人的神色越发的消瘦,也因此,他患上了胃溃疡,整个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最后来,他因为胃溃疡的严重去往了日本治疗,并最终在日本因为医疗失误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汤恩伯的一生复杂无比,他的前半生几乎是辉煌的高峰,因为抗日的战绩被时人所瞩目,但是在后来汤恩伯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却使他陷入了万众指责的泥潭中,他在河南的所作所为比日本人更遭百姓们的痛恨,他也在此后遭遇了人生中的三次大败,每一次他都率领着庞大而精锐的部队,但也因为汤恩伯的失败导致了蒋介石众多的可战之力被其葬送,其中贯彻汤恩伯整个后半生的事情就是他背师弃义的事情,综合以上所述,我觉得并不是每一个抗日名将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汤恩伯就是其中之一。


孤客生


汤恩伯早年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他不但得到了陈仪的赏识,而且受到了国民党老资格将领张治中的提拔,至此这位浙江人进入了国民党总裁老蒋的视野,并且逐渐依靠黄埔生的力量,形成了一大派系。



之后他从师长到军长,再到集团军总司令、战区总司令,老蒋对其不但重用而且信任,尽管如此,但在国民党败退之后,他也被打入了冷宫,结束了其一生大起大落的军事生涯,而他的失宠也多半源自于他本身,使得蒋介石最终抛弃了这位昔日为他卖命的军人。



汤恩伯的发迹多半来自于战功,这是毋容置疑的,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便是老蒋“剿共”的主力军,其在对红军的战斗中颇有功绩,并且在第五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率先攻入瑞金,因而老蒋对他一再提拔。尤其在抗战爆发后,汤恩伯先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一战成名,后历经多次大战,成为了日军的头号大敌,但是在这之后,这位名将慢慢被拉下了神坛,并且以他为核心的汤恩伯系逐渐被瓦解。



在1944年的豫湘桂大溃退中,老蒋对其是颇有微词,但撤职处分后又起用,但他却并没有抓住机会,反而一再让老蒋失望,尤其在解放战争初期使得他手下的蒋式爱将张灵甫命丧孟良崮,这让老蒋大为震怒,在军事检讨会上直接用手杖打的汤恩伯是血流不止,但没过多久又被起用,而此时的汤恩伯早已失去了老蒋的信任,在到达台湾之后终于沦落成为了边缘人物。

1954汤恩伯在日本医治胃病时去世,年仅54岁,死因成迷,后被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死时老蒋连葬礼都没参加,这位昔日的“中原王”颇为凄惨的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历史之绝唱


汤司令,是小时候不知道从哪一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国民党将领的形象。大概是《战上海》吧!后来才知道此人的大名——汤恩伯。

对国民党这些高级将领的评价,往往都是毁誉参半,汤司令就是一个。

“抗战名将”的头衔放在汤司令的可以是名副其实的。汤恩伯是少数日本人畏惧的中国军人。他在南口战役被称为“抗日铁汉”;对台儿庄战役大捷起到关键作用;在武汉会战中名列第九战区“应赏者”第一名;在随枣会战使日军受到“歼灭性打击”;在冬季攻势中斩获甚众;在枣宜会战围攻日第3师团使其遭重大伤亡;在豫南会战重创日军,被日军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敌”;在豫中会战最终虽溃败,也有反击密县日军的一些战绩;在桂柳会战收复独山解西南危局;在湘西会战痛歼日第58旅团;在桂柳反击战收复大片国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

不过,河南人又以“水、旱、蝗、汤”来形容河南当时的四大灾害,其中的“汤”就是汤恩伯;但也有人认为河南人民称呼土匪为“蹚将”,因“汤”、“蹚”在河南话同音而讹误。

汤恩伯效忠蒋中正、蒋也是言听计从。汤恩伯推荐其恩师陈仪任浙江省主席,蒋照准。但陈仪见大局不利,屡次鼓动汤恩伯起义,骂汤不识时务。汤原本打算装聋作哑,但最后还是向蒋打了小报告,想保陈义一命,不过因为蒋与陈的积怨,而且蒋在特别时期要杀鸡警猴,陈仪又拒绝向蒋认错,汤虽全力营救,但遭到蒋拒见,无法挽回,致陈仪被蒋枪毙,在到达台湾前,他还背下了“卖师求荣”的骂名,并被免去了一切职务,汤仕途亦告终。

汤司令不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到了台湾根本就得不到重用。 郁闷啊!

精神忧郁,情绪低落,导致原有的严重胃病复发。医生诊断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癌,建议他去美国治疗,但汤恩伯无法负担去美国治疗的所需巨额费用,只好去日本担任台湾驻日本军事代表。在日本,汤恩伯作了三次手术。最后一次手术中,手术刀没能留住汤恩伯的性命。因医疗事故,死在了手术台上。终年54岁。有人分析,汤恩伯是抗日名将,杀过不少日本人。日医中可能有亲属死于侵华战场,便记恨于汤恩伯,趁机报复。

据目击者说,汤恩伯死前痛苦不堪,虽然上了麻药,似乎无效,他在手术台上哀嚎不止,拼死挣扎。医生用力按住,直至力竭而亡。

蒋中正闻知汤恩伯死讯后,非常悲痛。他亲自参加了在台北极乐殡仪馆举行的公祭,并发布命令,追赠汤恩伯为“陆军上将”。


闲看秋风999


汤恩伯到台湾后,不被蒋介石信任,下场悲惨,旧伤发作,无钱治病,最后是蒋介石特批钱,到日本治病,不过手术不成功,死在手术台上。对于汤恩伯来说,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在抗战前中期,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南口防御战和徐州会战,其勇猛,精明,果敢,是一员优秀的战将。不过在抗战后期逐渐腐败,骄纵,手握重兵,坐镇河南,被日军打的丢盔卸甲,一泻千里。解放战争前期,手握国民党最精锐的74军,却兵败孟良崮,葬送掉74军,上海战役中抛弃部队,跑到海岛上,金门之战前期,一遇共军,便请求撤退。实在有愧名将的称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