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大学学习中国历史专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杨秋秋


中国历史和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认为中国历史的学习,就要在国内,外国历史的学习,就一定要在国外。其实对于历史来说,并没有特别固化的思路和思维,国内研究历史的人多,并且细致入微,但并不代表国外的中国历史研究就一定不可取,或者不值得我们学习。


一、历史的学习,也有思路、思维和眼界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知识点,其实也有很多思路和思维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去观察。曾经听过一个观点,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去国外学习中国历史,或者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外撰写的中国历史书?一个历史学界著名的大师回答,中国历史就像一座房子,我们能清楚的知道房子里的每个细节,每个角落,但我们无法跳出细节,从更加宏观和客观的视角看到房屋的整体。这也许就是需要我们去外国学习历史的最好回答。


二、不少精彩的历史研究著作,都出自于国外

曾读到过的《万历十五年》就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作品曾被多家出版社拒绝,其中也包括国内出版社)虽然黄先生也是中国人,但他曾多年在外国历史系任教并研究,新的写作手法、历史视角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享受。


三、打破思维的墙,并不是只有在国内才能接触最好的历史专业

也许国内的历史研究更系统、更专业、让我们受益更多,但也并不代表国外的历史专业就不值得我们学习和选择,有时候一种新的思维和视角带给我们的东西,比事情本身,重要很多。


我在美国等你来


本人虽然是学日本史专业的,但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指导教授是一位中国史专家(上田信先生),也有幸多多少少参加过几位中国史知名教授的Seminar,就是讨论课。这些老师修养很好都是非常和善的长者,他们一般都有早年在中国留学的经历,真心热爱中国,对待中国学生尤其照顾。记得当年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日本也出现了反华游行。有的老师就告诉我不用担心,如果觉得有不安全可以住到他家。还有的老师在课上谈石原慎太郎,都是批评,感觉日本知识界对右翼毫无好感。也有对中国有偏见的,但我有幸没有遇到。

可能是专业的关系,这些老师不但熟知中国的历史,也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比如上田信老师主攻中国环境史,他就会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文献探讨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讲讲某个朝代的一些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在课下会和我谈谈中国当下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期待我们回国后能让国人重视环境问题。

当然,身在异乡日本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居多,也偶尔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这基本上都是学生的问题。比如有位老师在课上介绍学生党时候将来自台湾的学生说成“中国留学生”,那位台湾学生竟然义正严辞的说自己是“台湾人”,弄的老师也尴尬了。还有的学生在聚餐的时候十分认真的和我讨论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人数,说他承认大屠杀的存在,但坚持5万人的说法,我说你有机会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一位师兄跟我讲,一个日本学生和他聊卢沟桥事变,竟说“没有搞清楚谁开的第一枪之前,不好说是不是侵略战争”。

总体感觉,日本的中国史教授尤其是年龄大的都很有良知,在历史的大是大非上和我们区别不大。日本年轻学生中有些容易被舆论引导,只会关注历史的细节而看不到整体,不乏片面认识。所以说,我们在日本的留学生应该多和他们交流,给他们补补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