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我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

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我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我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源於我身邊發生的一件事。

早晨,剛出家門不久,碰到了好久未見的二嫂,她憂心忡忡的給我講述了她家二姑娘的事。關於我這位二侄女要簡單介紹下,她聰明活潑,善於社交,在衣著搭配方面很有天賦,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翻衣倒櫃的自己搭配著衣服穿,每次碰到她都要為她的著裝與造型驚歎:有時宛若淑女,有時又似鄰家女孩,有時又像個小貴婦人……她總是各種風格的出現在眼前,讓人眼前一亮。可就是這樣一個小女孩,學業方面卻讓她母親操碎了心。孩子小學成績一般,只能上一所普通的中學,為了學習的事,她母親也算是使出了渾身招數:訓過、罵過、打過,自己平時在家裡給她教,忙時也會讓大女兒幫她輔導功課。現在的問題不止是學習了,生活、社交方面也讓她母親頭痛不已,放學不按時回家,四點半放學,晚上八點才到家,在家也是經常拿著手機看,要不就是電腦、電視,二嫂越說越激動,她說為二姑娘的將來擔心,初中不好好學,一個女孩子,走到社會該咋辦……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我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在給我講述二姑娘的時候,我看到二嫂眼睛有些紅腫,她說都是為了二姑娘的事愁的。二嫂共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從小在學業上很少讓她操心,守規矩,也懂事,整個小學階段都是班長,年年被評為三好生,家裡的牆面貼滿了她各式各樣的獎狀,中學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常常獨自學習到深夜,要被她媽媽趕著才肯睡覺,現在上大學了,還拿著獎學金。二嫂的這位大女兒一直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榮耀,後來的這些比她小的弟弟妹妹都在以她為學習榜樣,向她看齊。

為什麼相同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業上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於是乎,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孩子的成長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自我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有的孩子,即使你傾盡心力也會收效甚微,而有的孩子她已經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有所領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孩子終究是個容器,等待被灌輸,是張白紙,等待被描繪,只要在合適的土壤中,他會不斷的自我領悟,自我成長,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興趣與愛好的原因,成長的方向會有所不同,但是,這些都沒關係,我們不妨跟著孩子的節奏,就他們此時此刻湧現出的需求,提供及時但不過分的幫助,和孩子一起成長,由教育者變成陪伴者。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我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或許孩子自我的體驗、發現、創造完成的結果會令我們更加驚歎,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物質、心理、精神上給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與幫助,讓他們得以自我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