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幸不幸福,女人的身體最知道答案

婚姻幸不幸福,女人的身體最知道答案

口述:瑪麗安 文:雯穎 編輯:龍方媛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昨天的有意思研究,提到夫妻關係差會讓人變胖。很多讀者私信我說,感覺這個研究很有道理,而且分享道,不僅如此,自己還會有其他的身體反應,輕的比如胃痛、頭痛,嚴重的甚至有乳腺癌等。

他們說當你看到這些話的時候,一定覺得很不可思議,甚至可能覺得是謊言。我想說,不,我相信這是真實的,而且也親眼見過。

當我們過得不幸福的時候,我們的嘴會說謊,催眠自己:沒關係,沒事的,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身體卻不會說謊,不斷地發出警告。這個時候,我們真的要注意了。

今天這篇文章會讓大家對身體的信號有更多的瞭解,也能對我們的婚姻有更多的幫助。

01

聽,身體在說話

我們常聽人說:“一要和老闆談個事,我的雙腿就發抖。”其實真實意思是,我很恐懼。

當聽說和要好的朋友接下來幾年時間都不能見面,會感覺“我的喉嚨發緊”,意思是我很難過。

還有人疲憊地說:“我好像揹著一座大山!”其實想說的是,我需要休息和減負。

每種語言中都有類似的隱喻。這些我們生活中真實的感受,其實就是身體對情緒的反饋。

當人們擁有了這樣的感知,懂得了身體的語言,就能夠更好地從身體的一些不適中去發現情緒問題。

舉一個我做過的案例。有一個年輕女孩總是腹瀉,已經很久了,到醫院檢查不出問題。她來到我這兒,我發現她總是笑著,我覺得她有著過多的微笑,那麼她的悲傷在哪裡?

於是我讓她和絲巾共舞,因為她喜歡絲巾。我們做了很多很輕柔的動作,接下來,調整加入一些情緒,比如加一些憤怒的動作,但是我不直接給她建議,只是讓她嘗試不同情緒的表達,她做得很好。

後來我問她願不願意跳一支舞,試著調節一下微笑,我們就先從這裡來改變。她開始意識到她的笑其實是一種保護,當她能放下這種笑容的時候,整個人就開始鬆弛下來了。

接下來,她嘗試徹底地放下,忽然就回想起一些東西。她想到自己16歲時懷孕,去做人流,媽媽把她一個人留在那兒。手術是失敗的,導致她以後再也不能懷孕。做完手術她只能一個人走回家,快到家時鮮血順著腿流,回到家她忍不住哭泣,媽媽說:“不許哭!這是你的錯。”

正因為她的情緒和悲傷無法表達,所以此後這些年,她的腹瀉就是在講述這個故事,用一種保護的隱藏的方式去講。

當然不是所有的腹瀉都是情緒問題,但這確實是一些患者問題的所在。當我們能夠通過身體的不適,來探尋到內心深處真正的問題所在時,就可以採取一些辦法和措施。比如這個女孩,我們沒辦法讓她恢復生育能力,卻可以試著幫助她讓整個生命活得更加完整,可以更好地承受這樣的情緒。

從很多來訪者的治療過程中,我發現人們可以用身體去自發地表達情緒。

有兩類主要的患者類型(其他心理分析書也會做類似分類)。

一類稱之為成就導向型,以男性居多,他們逃避情緒問題,否認任何軟弱、疾病,他們對身體沒有或者很少有覺察。

另一類是症狀導向型,他們不想獲得什麼成就,不想去迎接任何挑戰,而是逃避到一個整天生病的狀態。他們否認自己擁有任何的能力,擁有任何的力量,只是感受到自己很虛弱,他們對自己身體的覺察有點兒過度了。

成就導向型的人很容易心臟猝死,治療這類人的困難是他們拒絕承認自己有任何疾病。症狀導向型的人則永遠認為自己的身體是負面的,只把自己當作病人,這類人很難做治療的原因,是他們潛意識認為自己一旦被治癒了就失去身份了。

面對任何一種狀況,舞動治療都能找到答案。

婚姻幸不幸福,女人的身體最知道答案

02

身體和心智的相互理解

我們的身體和心智是相互理解的,人們曾經把身心障礙當作一種身體障礙,但是找不到醫學原因。而且人們得了疾病要服藥,按不同部位,比如婦科、心臟,可是身心障礙不同。

所以近幾年,定義已經被改變,就是“我們的頭腦在身體中,身體也在頭腦中”,一些身體障礙其實是身心障礙,人們開始逐漸接受這個觀點。

有多少比例的人被診斷為身心障礙患者呢?德國近年來的醫學數據顯示,在家庭醫生上門訪問中,有40%~50%的人呈現出這種身心障礙,但是並沒有被報告出來,所以存在很多隱藏著的患者。

這是一種代價高昂的障礙。

這類患者因為身體不適,不斷去醫院看醫生,診斷治療的過程極其漫長,他們一直要求醫生給自己做檢查、做診斷,還會接受一些本不應該接受的治療和手術,因為每次都找不出確切病因。

所以有些患者去看病,醫生說你這方面沒有問題,他會不信,然後執著地去看下一個醫生,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排除一些人沒有某種病,卻因為這樣大量的求醫問藥,導致最後得了病。比如你明明沒有疼痛,但是長期大量服用止疼藥,可能就真的會出現疼痛障礙。

那麼,為什麼人們的這些心理因素,最終會表現在身體上?比如潰瘍、風溼……有很多理論無法贅述,但是有一個通用病源,就是極度的壓力。研究表明,這類患者的身體已經陷入了防禦狀態,就是心理的壓力和情緒是向內走,而不是向外表達。

一個人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問題有很多原因,有些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有些是我們這個社會對心理疾病有一種恐懼感。社會是接受身體疾病的,因為覺得這是正常的,可以被理解和照顧。但是當人們有情緒問題的時候,立馬會被評判為這個人好脆弱、好計較。

所以,人們就學會對自己的情緒沒有覺察性,進而產生身體的症狀。在有些家庭環境,比如軍人家庭,這種不允許情緒表達的方式是特別嚴格的。

現在很多人已經漸漸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知道要看醫生。但是很多時候心理醫生詢問來訪者,你之前有沒有過心理上的創傷啊,他們通常回答“沒有”。

所以,舞動治療的長處就是,不需要你說什麼,讓身體自己來感受、來說話。整個過程會讓人覺得自己是自由的,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

婚姻幸不幸福,女人的身體最知道答案

03

療育一個人,家庭都受益

身心障礙是一種發展性障礙,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這部分人沒有學到如何去調節情緒、去調節和應對壓力、表達需求、建立關係和處理自己曾經的創傷。所以,舞動治療中要教會人們這樣的技巧和技能。

我接觸了很多有創傷的女性,通過她們的人生經歷,她們感知到自己是不被允許有願望的。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孩子、家庭以及老公,自己完全不重要。

我讓她們試著練習在空間中走動,然後任何時刻,當你想坐或者是躺在地上,都可以,也隨時可以幫助那些躺在地上的人,讓她們起來,都很隨心。

之前這些女性,是從來不會讓自己躺下來或者接受別人幫助的。所以,第一步是瞭解自己在做什麼。然後反思為什麼我是這樣的反應,是什麼導致了現在這種行為?

當人們開始有這個意識,再回到這個環節,就能以一種不同的行為表現出來,繼而清晰此刻我做的是什麼,然後就可以發展出來一種想要改變的願景。舞動療育(治療和教育)只是提供讓她們改變的這些機會,並不會強迫她們以某種形式來做什麼。

在這麼多年的治療實踐中,我瞭解了更多關於人的東西,而且我也經歷過很多碰觸人心的時刻,比如人們發現了自己潛在的能力或者通過調整戰勝了自己的疾病。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創造性的工作,雖然是治療一個人,卻是整個家庭都受益。

我有一個即將退休的男性來訪者,他的妻子對他有一些不滿,他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所以有抑鬱產生。然後我就請他們做一些簡單的舞動,他們都會做。當時的狀況是,丈夫把手臂一直向前撐著,跟妻子保持距離,但是他握妻子的手非常緊,所以妻子離不開他,卻也無法靠近。

之後我就邀請他做一些比較放鬆的動作,他跟妻子的空間距離變得有點兒近了,我就根據他的狀態改變,把更多的東西探索出來。

他們的問題就是需要對家庭新的情形做一個重新調整,因為以前丈夫是上班的,現在他會有更多的時間待在家裡,所以他們需要對這種情形重新適應。

接下來我們就嘗試這種動作練習,比如說讓他們分開,再讓他們在一起,然後觀察他們分開時想要待多久,在一起時想要待多久?接著我們會再探索一下,這種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反射,是不是就意味著丈夫可以去外面多參加一些運動或活動來緩衝這種問題。

很多情況下,當來訪者以動作的形式做出來的時候,跟單純的言語治療是不一樣的。上面提到的夫妻,之前也做了言語治療,什麼都沒有發現,但是通過舞動療育,我看到一些情況並且知道了問題所在。

婚姻幸不幸福,女人的身體最知道答案

04

身體的自我保護

我們舉一個身體症狀的小例子,比如高血壓,其實就是很多東西在身體裡卡住了,沒有把它表達出來。比如這類人可能害怕說我愛你,害怕說不……

這個壓力或許是你的工作、婚姻,或是創傷。試想一下,當我們被獅子追的時候,我們會立馬感受到這種壓力,身體就會呈現出這種症狀來。

所以關於高血壓,不是說吃藥就能把這個壓力立馬去掉,而是要真正地探索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當人們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時候,會願意講述更多。如果人們感到治療師只是說,你跟我說說你的問題,好吧,我們現在來做改變,做這個做那個,很模式化的,這種改變就很難形成。

當然,身心疾病有很多類型、表現,比如有人問婦科疾病也是一種身心疾病嗎?

有些是,比如陰道瘙癢,這可能是由於女性沒有伴侶,或者是性生活不是很好。這個症狀的產生就是在提示有一些東西是不正常的。當你來撓它的時候,有些類似於自慰,所以如果治療方案只是治療瘙癢,而不是針對兩性關係的話,那就不是一種專業性的治療。

婚姻幸不幸福,女人的身體最知道答案

05

不要讓創傷代代相傳

近幾年提得越來越多的童年創傷或是原生家庭的問題,都是會延續很長時間的。想想很奇怪,我們開車需要學習,但想生孩子不需要學習,想成為父母也不需要學習。所以,其實社會應該對夫妻、父母多一些培訓,以便於人們不讓創傷一代一代地持續下去。

在德國,現在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有很多單親母親,那邊就有一個項目是針對這個群體的,來教會她們做一些防禦,不要把自己過多的壓力傳導到孩子身上,比如說因為自己失去伴侶,就把這個孩子想象為自己另一個伴侶一樣。而且這個項目是在這些單親母親孕期就開始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些小動作對情緒的治療,比如在路上,大家的表情基本都是嘴角向下,這時你試著很小幅度地調整自己,讓嘴角呈直線,不讓它沉下去。你會發現,當你還沒有達到微笑程度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種正面積極的感受了。

還有當你窩在車裡情緒不高的時候,把身體打開一點兒挺起來,你就會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而且這些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調整的。有的時候當你觀察到這種感受的時候,並不是說讓你立馬把它消除掉,更重要的是,你觀察到了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我有點兒傷感,嗯,我知道了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能更相信自己的感受,就可以選擇是用自己的認知把它給壓下去,還是願意跟隨自己的直覺來做事?我會把它稱為一種真實性,當人們以這種真實的狀態把自己呈現出來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它的舒適,並且人們會被有這種真實呈現感的人吸引,這就是一種身心合一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