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說起陝西書法圈,可以給大家的影響是很多書法大家,也有很多書法家。有句玩笑話說:在陝西這個地方,隨便扔一塊磚,砸到十個人,有九個就是書法家。

但實際上,陝西書法圈也是一個另類的書法圈,基本上以老一輩的鐘明善和吳三大為代表的這些人形成了幾個山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個人,基本上代表了目前陝西書法的最高峰。當然還有以史星文、遆高亮等為代表的後一輩書法家,當然這些人我們下次再說。今天主要說一下鍾明善和吳三大這兩人的書法。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一、吳三大:金錢迷惑了雙眼,書法變得一塌糊塗

走在西安的每一個大街小巷,吳三大的招聘題字也許是陝西書法圈裡面最多的,就連西安火車站的對面都是吳三大赫然提寫的“麵皮”二字。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吳三大書法在陝西享有盛名,而且陝西大部分牛羊肉泡饃館子的門頭書寫、大部分小吃門頭、特產門頭的書寫都來源於吳三大,所以在中國書畫圈,對吳三大書法有個不太客觀而又偏見的評價:“羊肉串書法家”。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從吳三大的書法作品看,有過很強的顏真卿臨摹和碑文臨摹。但後期主要在顏真卿上下功夫,但他的作品,只是顏真卿很多線條特意強化、放大後加以加工而成的產物,不太具備深層次意義上的東西。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吳三大早起的行草還有點意思,但後來強化成功自己風格後,就不太具備書畫藝術了,而成了處理字體的高手。筆者曾經現場觀察過其寫作品,他對每一個字體的處理做的比較好,對整幅作品的處理也是不錯的,但線條不太好,一細一粗,點畫顧盼,以圓為中心,左右逢源每一個字體。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不可否認的講,吳三大是陝西幾十年前書法創新,變換自己風格上,走出來的第一個人,所以他名氣很大,但就論書法水平,真不敢恭維。陝西老一輩的書法家中,和吳三大同時出名的還有茹桂等,都是同一個時期的書家,但茹桂後期因為“華山事件”後,再無人喜歡了,這是民眾的意思吧。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寫字達不到書品的境界,再精湛的技藝也只能淪落為雜耍,但這品的支撐則來源自身的天分和後天的修為,吳三大先生卻是極富才氣的書法家,五六十歲之間寫的作品,寫的有功有性富有靈氣,但寫著寫著靈氣卻變成了習氣,究其原因就是老先生後來沒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了,後天的修為不能及時、足夠的補給給先天才氣所需的養料。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寫招牌賣來的錢滋潤了他的生活,卻也腐朽了他的靈魂。他在石憲章逝世後寫了一副這樣的輓聯:“愛祖國親群眾大筆服務社會,你先走我後到共鑄靈魂書藝。”話說的很高尚也很崇高,但服務社會得來的票子,鑄就的書藝卻沒能體現靈魂的聖潔。文章憎命達,物質的優裕阻礙了藝術的前進,吳先生終究是達不到他本來應該達到的高度了。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二、鍾明善:行草書搞的不倫不類,總好像是拿毛筆寫硬筆字

筆者在瀏覽和計算近二十年內,在中國書法界比較有影響力的書家,發現一個致命性問題:作為文化大省的陝西,竟然只有鍾明善一個人,歷任了一屆的中書邪副主席。從這一點上說,鍾明善先生應該是陝西書法界的驕傲。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大家對鍾明善先生的普遍認知是行草書好於隸書,理論知識強大於實踐能力。

但實際上,筆者一直覺得鍾明善的隸篆是寫的最出神入化的。陝西秦都咸陽的濃厚歷史文化積澱使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篆書上面。環境有時決定書家的書風、書體取捨。鍾明善行書主要貼近文徵明,行氣鬆散,用筆凝練,結字收束,且二十年一貫制,呈小家子,距二王的風神氣貌相差很遠,故此我認為最拿手的還是篆書。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其篆書同行書一樣,用筆凝練,光潔度較高,即使有飛白筆也得枯而不散之妙。不過,我將其作品同已逝的陝西名家付嘉儀以及黃苗子、張正宇這些書家的篆書作品進行比較,發現走的是同一個路子,書風靠得太近,也難說誰模仿誰。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尤其是先濃後枯的線條具有極大的相似性。我認為,鍾明善的篆書在這個圈子裡轉很難出新。因為這套用筆行筆很少頓挫,金石味和古氣被線條的“光潔度”抵消了,先濃後枯的“拉”筆法也很容易形成習氣而難脫。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而且先於他的三位書家風格面目都比之強烈。進入這套風格系統比較容易:用最小的力氣打進去,也可以用很小的力氣打出來。

我想,篆書離不開不斷地臨古,今多古少的風格極易流於泛常化。篆書發展至今過於“規矩”的寫法已經很難成功了。其突破口在於破規矩:石開、林健、韓天衡、王鏞、崔學路、王友誼諸家的篆書開一代新風,可參悟之。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地域性深厚的文化薰陶對大多數人常常只是停留在對歷史的深沉感喟上而不能轉化為藝術文化的幫助。

說起鍾明善先生的書法理論知識,這是非常強大的,除過好基本書法理論書籍,大家都有目共睹。但鍾先生的行草書有點僵化,總給人一種硬筆書法的感覺,字是文徵明的底子,又加了一些米芾的樣子,寫的比文徵明僵硬、所以就沒有米芾灑脫,後來可能想融匯于右任的一些東西,又弄的不倫不類,總體感覺好像是拿毛筆寫硬筆字。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我上大一的時候看過鍾先生的一本小著作《書法入門》,先生開篇便對“書法”在概念上是什麼做了完美的詮釋——書法是用中國特製的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概念上這麼講無懈可擊,我當時佩服的五體投地,可當我後來看到周汝昌先生的《書法藝術答問》一書的時候,發現鍾先生在書法一詞概念上的解釋竟和周老先生相差不二,也不知道鍾先生看到過周先生的著述沒。這麼看來,書雖小道,但在寫上該玩的花樣前人都玩盡了,在理論上該費的心思前人也費盡了。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當然,除過這兩位外,還有個叫雷珍民的,他是陝西省上上屆的書協主席雷珍民先生,字老道厚重,漂亮悠遊,但在格局上總讓人感覺到失之於小。至於上屆主席週一波先生,他的作品不足以向外人道也。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當然,陝西書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老一輩已經有很多名家。就近代來看,宮葆誠、陳少默、劉自櫝、衛俊秀、邱星等,對書法非常重視,隸、篆、楷、行、草都能兼顧,且個有專長。後邊接下來的書法家實力也很強,但由於年齡關係,還沒到定性的時間,吳三大、石憲章、鍾明善、曹伯庸、茹桂等正在向這個座標前進著。後邊,杜仲信、薛鑄、李成海、趙熊、高峽等緊步其後,再後邊的是邱宗康、王蒙、魏良、陳建貢、薛養賢、崔寶堂等活躍在書壇。

吳三大和鍾明善,在陝西書法圈,我都不好意思來評價你們了

這些筆者有空再詳細逐個分析。

【備註:本文配圖來源網絡,真偽不予追究,觀其風格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